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0-05-09

时代经贸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疫人群肺炎

沈 谦

2020年伊始,这场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所引发的重大疫情战争之中,全国民众乃至全球的民众面临着巨大的健康与生命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作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从疫情暴发至今,国内的疫情战争逐渐进入到相对缓和的阶段,但在疫情防控的观念上还不能放松。

高等院校作为特殊的组织机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广大师生的日常教学研究、实践实训及生活作息方面存在较强的人员集聚性、流动性与交叉性,若不能加以有效管理防控,极其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威胁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打赢这一场“战疫”关乎国家命运,也关系到高等院校能否顺利开展学生培养等工作,践行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如何面对新冠肺炎的发生,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事件应对能力的机遇。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高等院校所涉及的人群具有种类多样、来源广泛、集体活动频繁等特征,而这些特点无疑为防控疫情的管理难度带来了更为繁重的挑战。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在学生的假期结束后,学生在返校过程中路途被暴露在防护措施薄弱的可能性不尽相同,也易造成受感染和携带病毒沿途传播的糟糕境遇。

高校之中除了学生人群之外,还存在教师人群、行政文员、厨师、保安、保洁等后勤保障人群,部分高校还存在家属楼中的教职工家属人群、附属学校的相关人员等,种类多样的高校人群对日常活动的诉求各有不同,活动区域存在互有交叉的部分,也为防疫管理带来了较为复杂的挑战;另外,高校最基础的教学功能也决定了高校中的人群无法避免集聚现象的产生,这种集体活动的不可避免性也使高校防疫管理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管理环境的脆弱性

在如此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等院校原有的内外部防疫防控环境难以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第一,高校各类人群的流动具有密集型和交叉性,这为防疫管理加大了管理压力;第二,高校范围内的各项活动的场所一般都处于相对独立、密闭的空间,这也为病毒的存活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容易造成大范围的疫情产生;第三,公共物品频繁使用,在没有做好防范的情况下,容易成为病毒的附着体,并快病毒的传播速度;第四,高校的医疗水平较低,大多数高校往往仅有一到两个高校简易医院(医务)机构,在面对大规模的疫情暴发情况时,不具有医疗收治能力;第五,疫情防控管理下,容易造成防控管理失控,过多干涉高校人群的自由活动能力,进而造成冲突事件,如果没有对应管理措施,容易造成大范围恶性事件发生。

(三)管理时效的迫切性

新冠肺炎疫情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的能力,加上病毒存在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这对高等院校疫情防控管理的时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人员聚集性、流动性、交叉性较强,一旦出现疫情突发事件,牵涉到的将绝不仅仅是一位或少数几位师生,很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群体性感染。另一方面,由于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在健康状况的监测中第一时间发现病毒存在较大的难度,而病毒在“潜伏期”内也具有相同的感染性,传播的过程较为隐蔽。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要求高等院校疫情防控管理具备极强的时效性,在防控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所面临的机遇

(一)锤炼管理队伍水平

突发的疫情战争,对于高校的管理队伍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同时也是检验应急管理水平的机遇。如果管理队伍存在思想懈怠、只重形式不重落实情况,那么在应对防疫背景下的管理实践之中,就可以实现对症下药、适时精简管理结构的目标。管理不仅是对学生人群的管理,也是对管理岗位人员的检验,在学校防疫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大巡视监管的制度,对部分严重违法管理制度、落实防疫管控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警告、劝诫乃至处分,提高管理队伍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这次突发的疫情战争中,武汉为抗疫“封城”,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多名高层次专家冲在抗疫第一线,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紧急抽调数万名医护工作者在疫情战争逆行驰援湖北等等,也只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方能实现,而不是像部分西方国家采取“群体免疫”这种放弃治疗、消极应对的态度所能实现的。在复工复课后,应以在抗击疫情中奋战逆行的英雄们为案例,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心中强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理念。

(三)加强生命健康教育

在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的时候,人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对于生命健康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生命的可贵在疫情期间被有所放大,让人们对于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观念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可以就此开展关于生命、健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进而促进培育科学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推广生活卫生教育

在疫情防控宣传上,人们对于卫生环境的重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勤洗手、勤通风等卫生习惯从推荐逐渐变成人们的固有习惯。这依赖于在防疫期间,各级管理部门对于防疫的卫生教育上的宣传。鉴于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卫生意识整体提升的情况,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方面,也可以积极推广高校师生在返校、就餐、就寝、集体活动多方面的生活卫生教育,并制定一定的遵守标准,加强师生的生活卫生教育。

三、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构建健康数据档案

通过充分搜集汇总到学校每个师生的健康数据资料,构建起针对数据的分类处理制度。学校的的管理机构或部门,需要对全校教师、学生的健康情况实施及时、准确、系统化的健康资料建档、归类、实时追踪和系统管理的机制化管理模式,及时了解到师生的健康现状,并根据学校设立的防疫应急机制或相关防疫部门下达的管理体制对师生的健康数据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精细化管理。

(二)创新线上教学方式

在教学环节推广网络授课,线上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受疫情影响,师生在防疫重点时期无法实现到校进行实地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倒逼学校在教学方式上实现改革。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实现线上直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工”的整体安排部署。引导教师积极调动在线上课程中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的自身定位从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重点监督返校环节

对返校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着重安排和部署,这主要需要把握好对学生入校环节中的防疫工作安排。在学校之中,人群相对密集,疫情的传染和扩散风险相对较高,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在学生返校的各个环节之中,入校时的学生人群集中,防疫工作任务重,同时,一旦在学生入校时如果没有做好防疫工作和健康资料搜集,在进入校园之后,由于其活动具有随机性,将会加大防疫风险。在具体有效的可行措施中,可以采取建立独立包车地运输方式,实现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闭环流动,减小感染风险,在入校统一安排健康检查、档案建立、入校事项的一站式部署。从而切实将学生返校中的入校环节做到全面无死角安排与部署。

(四)建立“网格”管理制度

在日常防疫管理上,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以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对学校实施以班级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的日常汇报管理方面,可以参考已经复工的企业管理学习,施行网格员负责的制度,细化汇报内容和汇报频率,并建立好数据资料的管理体系。在出现疑似病例时,以网格员为责任人,第一时间实施起隔离和送治的有效措施。

(五)完善物资储备系统

在防疫物资的储备和运转方面,建立有效的预留机制。口罩、卫生消毒用品、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是确保学生在返校后正常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必备物资。这就需要学校后勤部门建立良好的防疫物资采购机制,实现防疫物资储备足够和预先预留的目标。现阶段,得益于国内的防疫工作逐渐稳定,防疫物资的紧缺性有所缓解,学校可以从市场进行防疫物资的相对正常采购,就需要在学生返校之前,采购足够学校师生正常教学和生活所需的防疫物资,如提前预留和储备好两周的物资所需,确保在疫情出现波动时或者发生其他突发情况时,可以确保学校师生的切实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防疫人群肺炎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防疫、复工当“三员”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我走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