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视野下幼儿园劳动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08马镜晶杨秋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幼儿园

马镜晶 杨秋

摘 要: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劳动教育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劳动课程也在逐步发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当前幼儿的劳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呈现出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内容贫乏,缺乏层级性、课程实施缺乏实践性体验、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且方式功利化等问题。本研究立足理论和实践,在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视野下劳动课程价值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当前劳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为幼儿劳动教育深入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劳动课程;幼儿园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是指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视野之下幼儿园劳动课程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1.新时代幼儿园教育思想视野下幼儿园劳动课程面临的问题

1.1幼儿园劳动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2]劳动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劳动课程重视劳动知识的传输、劳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劳动实践以及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课程应该是劳动化、生活化,但是在幼儿园具体劳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在幼儿对劳动知识的学习的传输与劳动技能的掌握之上,没有给予幼儿实际动手劳动的机会。同时教师思想中保留着“劳动=体力劳动”的观念,曲解了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幼儿园劳动课程目标上,“有劳无育”或者是“有育无劳”。

1.2幼儿园劳动课程内容贫乏、缺乏层级

通常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成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3]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为群体服务的劳动、种植饲养劳动和手工劳动。[4]当前的幼儿园的劳动课程也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但是整体上以自我服务的劳动为主,比如说自己穿脱衣服、分发餐具等。但是幼儿园较少开展种植饲养劳动和手工劳动。幼儿园中种植饲养角由专门的人员打理,幼儿真正能有参与到种植饲养的机会不多,教师开展专门的种植饲养劳动教育课程更是寥寥无几。

劳动课程缺乏层级。教师在设置劳动课程的内容时劳动的难度缺乏层级性。通过观察在幼儿园各个年龄班开设的劳动课程内容选择大致相同,缺乏层级性和难度的区分度。3-6岁儿童的年龄不同,生长发育不同,并且幼儿还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可同一而论。幼儿园劳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幼儿园劳动内容过于贫乏,形式单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缺乏层级。

1.3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缺乏实践性体验

课程实施是一个把课程理论向课程实践转换的动态过程,首先将课程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内容,再将这些可操作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5]劳动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以往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中更重视幼儿烦人智育方面的发展,课程实施指向幼儿智力发展和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幼儿的实践体验。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实施上,缺乏实践性体验。

1.4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且方式功利化

评价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幼儿园的结构构成要素,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6]据调查显示,幼儿劳动课程的评价主体仅停留在幼儿教师层面,缺少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对幼儿园劳动课程的评价。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园长说到:“在劳动课程实施以后,课程的评价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我们以教师自评为主,辅之以教师之间的互评,但是对于课程的评价过程,缺乏一个明确可行的机制体制。”

同时,教师评价幼儿劳动成果和过程时会用口头语言和物质奖励两种,根据观察发现在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喜欢采用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很多幼儿就会为了物质奖励而进行学习,不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幼兒园劳动课程评价上,评价主体单一且评价方式逐渐功利化。

2.幼儿园劳动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教师劳动观念的偏差

劳动教育受忽视,劳动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劳动课程既重视涵养心灵,又要强调实践,是一门身心和谐发展的课程。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之下,大多数人都将劳动视为惩罚,同时教师重视智育教育忽视劳动教育等思想的误导之下,在进行劳动课程设计时候偏向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劳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劳动实践活动。一位教师坦言:“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幼儿的智力发展以及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之上,劳动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课程的设计是我们经常忽视的。”

由此可见劳动观念的偏差是制约劳动课程发展的瓶颈。

2.2家长对劳动课程的轻视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在家庭中幼儿劳动简单劳动时间过短,劳动均为零散时间。同时幼儿家长对幼儿有较高期望,较为重视幼儿艺术或者智力方面的训练,从而忽视幼儿劳动,一位教师坦言:“我们幼儿园设计了劳动清单。让幼儿带回家做,完成劳动后再带回幼儿园,但是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家长表示:“我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接受劳动教育,但是也重视我孩子的艺术或者智力方面的发展,权衡之下我更愿意我的孩子发展艺术或者智力方面的兴趣。”甚至部分家长认为:“让幼儿劳动就是委屈了幼儿,劳动教育不能带来分数”。

由此可见,家长对劳动课程的轻视对幼儿园中劳动课程的实施造成巨大影响。

2.3劳动课程缺少保障

教育部门、幼儿园领导、幼儿园没有给予相应的保障。在具体的劳动课程过程中还存在教育部门、幼儿园领导以及幼儿园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部门未出台相应的幼儿园劳动课程的保障机制,当前幼儿园主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三到六岁儿童发展指南》作为幼儿园纲领文件;幼儿园领导对幼儿园劳动课程认识不足,教师们对于劳动课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幼儿园把教学重心放在了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进而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劳动课程缺少保障也是制约劳动课程发展的重要原因。

3.改进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对策

3.1树立身心同一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而教育劳动起源论源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论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劳动的本质、劳动与人类、劳动与社会发展、劳动与人的发展关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7]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身心得以同一”[8]。叶浩生提出“与身体紧密联系的心智也是一个整体性活动,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发挥着统一的作用”。由此可见,身心同一劳动观念的重要性。教学做事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

劳动课程走向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分离的极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劳动教育就要走向促进幼儿身心协同发展的方向。树立身心同一的劳动教育观。这一观念的树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在制度层面,出台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文件。第二,文化层面,在整个社会营造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第三,将劳动育人观念渗透进教学活动之中。

幼儿需要劳动,教师在设置劳动课程目标时候不仅要教授正确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应该以做为基础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在幼儿进行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外不知道,把劳动真正融入进课程之中,才能将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3.2丰富幼儿园劳动课程内容,加大劳动课程层级性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等,凡是所到之处,都可以进行教育。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更能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深入到劳动课程之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重要的节日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劳动教育活动也不止拘泥于幼儿活动室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调动幼儿的劳动积极性。

根据幼儿年龄安排劳动课程,加大劳动法课程难度区分度。小班劳动课程的重点在于自我服务,帮助幼儿养成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劳动课程的重点在于服务他人,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加种植饲养活动和手工活动

3.3增强幼儿的实践性劳动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由此可见劳动实践性的重要性。实施劳动课程不是一味的喊口号、乱宣传,通过亲身参与、手脑结合,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蹭墙幼儿实践性劳动体验的重要性。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善课堂形式逐步增强幼儿劳动的实践性,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园劳动课程需要重视幼儿对于劳动的真实体验,教师需要增强对幼儿劳动的理解,了解幼儿的劳动法向和幼儿劳动的兴趣,以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背景之下 ,劳动课程的实施是必要的。国家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教师和幼儿对这门课程采取正确的态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创设多元的课程评价,减少物质奖励

在评价劳动教育的实施时,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的劳动活动与成人的劳动活动是不一样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是以养成劳动精神、习惯、能力为目的的时间活动,要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一定要做好沟通,做好家园合作,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劳动课程的评价之中,并起到对幼儿的监督管理的作用,强化幼儿的劳动成果,家园共育,养成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出幼儿的劳动习惯。同时让幼儿加入到劳动课程的评价之中,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减少物质奖励,增加口头表扬的次数和比重,物质奖励作为补充。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促进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讯作者:杨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 /2020-03/2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程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10

[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6

[4]徐佳鑫. 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5]王春燕.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1(Z6):19-20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8

[7]姜锡润,马健.劳动与人的规定性——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00):169-178

[8]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219页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448001)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