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20-05-08王雪
王雪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教育理想的共识和追求,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机渗透,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个层面加深大学语文立德树人层面的改革,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弘扬学生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之去恶存善,弃旧图新,最后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可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品德高尚,能够有进步又提升有自我追求的人才。大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人文素质课程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更要结合社会现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情现状
普遍而言语文基础比较弱,整体素质一般。尤其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
首先理想信念淡化以及民族精神缺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 其次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大部分的大学生缺乏口才表达的技巧,很多人无法与他人达到理想的沟通,影响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甚至职业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的往往是知识的讲授,尤其是大学语文这样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很多教师教学中还是如中学语文一样偏重于文本本身,而忽略文本与现实的结合。首先是教学中过于偏重文学性的分析。大学语文中的很多篇章中学语文中都多少有所接触,学生对于其文本的文学性已经有所了解,因此造成学生兴趣缺乏。其次教学中还是一言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自我思考的空间,造成了学生主动性的缺失。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教学过程。
大学教育直接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相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就是“树人”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文学作品与普通话以及写作的比重,是大学语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2.在普通话的训练中可以加重主持人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话可以把传统的婚俗文化与口才训练结合起来。可以为有些学生走向婚礼主持这一创业之路打下基础。
3.文学与审美结合,可以促进美育的发展。鼓励学生欣赏书法之美绘画之美,文字之美,可以开启不同的创业之路。比如书法工作室、书吧、文化主题酒店等行业。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1.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用全新的方法、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陈思和言:“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你阅读文学名著,帮助你透过文字或者文学意象,达到作品所隐蔽的精髓之地。”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学语文中丰富的情感特质、审美潜能和文化因素,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语言文学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音响,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预设情境中,感受美的形象,把握美的真谛,提升美的悟性。此外讲课中,教师儒雅的风度、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也是最能吸引和打动学生的。
2.开展翻转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而开展翻转课堂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孔子《论语》的时候我们会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比如关于孔孟荀的人性观;关于孝;关于好学等等。然后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在谈论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就此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冯谖客孟尝君》的时候我们会首先让学生课下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礼仪等等常识。然后课下准备完成《冯谖客孟尝君》的话剧表演。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既可以锻炼学生分组合作的能力,自学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自己的表演中能够深入的认识冯谖的成功既有本身才能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比如时代背景,比如孟尝君的求贤若渴宽容大度等等。从而认识到成功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以才能为底气,以意志与做人品德为辅,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建设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语文的立德树人功能我们建设了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思政旨归,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立德树人的内涵。比如《宝玉》挨打一文中我们会联系《红楼梦》一书的悲剧意识,让学生思考贾家衰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不是权势,不是时代而是人才,如果一个家族有人才一个国家有人才就不会衰亡而只会欣欣向荣。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1.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打破以往纵向的文学史、横向的文学体裁式的授课内容编排,探索建立以“立德树人主题+文学主题”相互融通的立体多元内容体系。教书育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如何育人”。不能单纯的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够了,更应该把知识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比如在讲文学史中提到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以由古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由唐朝诗人的风骨提及国力的强盛能够影响国人的精神风貌,从而让学生明白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为国为家的人生价值观。
2.基于立德树人的目的,适当增加一些立德树人意义更浓厚的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语言教学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体认世界的必要手段。因此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立德树人性质更加浓厚的文章,比如结合罗江白马关以及绵竹孝泉镇的地方特色增加一些关于忠孝文化的篇目,把课堂与罗江的旅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如何忠如何孝,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五)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標,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学语文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大学语文作为“立德树人”资源的宝库,里面不仅蕴含了“大漠风光,小桥流水”的美;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道德之美;有“上下而求索”的成才之路的探索之美……因此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从各个层面加深大学语文立德树人层面的改革,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作者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此文章属于2019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项目《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MBXH19YB107)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