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0-05-08王恬静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的难点、重点,急需学生的突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英语写作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常常感觉无话可写,在单词的积累量上也比较缺乏,这是在当前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改善教学现状,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加强,有效教学得以实现。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写作质量的提升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提高
【作者简介】王恬静,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
前言
写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本身英语能力、综合素质的一项考察。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提升英语水平。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在此方面的认知,对英语写作教学引起重视,通过多种手段、策略的运用,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学生在局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
一、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写作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状况,部分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设置的写作任务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距,使得学生在写作当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去构思,不仅要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选择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而且要注重语法方面的写作,使得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写作很难开展下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会逐渐的失去兴趣,很难将写作开展下去。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改善这一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得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尽量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为学生筛选一些相应的写作主题。如:“My Best Friend”。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容易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之前,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和朋友之间的趣事、自己朋友的特点、外貌等,为学生接下来写作的构思提供方向。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好地展现兴趣,保障写作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二、强化朗读训练,实现读写结合
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词汇量,使得学生在写作当中有话可写;另一方面,是要锻炼学生的语感,这样学生在写作当中就会比较轻松、自然,并且能够有效地规避一些语法错误的出现。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为了使学生的语感得到锻炼,教师也可以从朗读训练的加强入手,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读写结合,使得学生得到更多。
例如,为了保障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效地开展下去。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变换一些形式。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语法出现错误、单词出现错误的文章,先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就会发现这些错误,并将错误提出来。在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时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当中的一些错误进行改正,使教学得以开展下去。在这样的模式下,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写作当中有效地规避错误,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
三、利用基本句式,拓展应用知识
在原本的教学当中,之所以一些学生无法開展好写作,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好相应的句型,在这一方面上较欠缺,导致虽然能够记住一些单词,但是还是无法很好地开展写作。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也应利用一些基本的句式,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实践、运用,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
在这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套用一些模板,如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其他成分等,相关句子有“I have a pencil”“She has a beautiful red skirt.”等,使得学生能在模板的套用下,不断地在写作当中实践,使得学生以基本句型为基础,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加强,写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善于挖掘资源,优化英语写作
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挖掘资源,使得英语写作得到有效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写作主题,在相应的网站中找寻一些范文,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给学生参考、借鉴等,使得课堂资源得到提升,使得写作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当中,英语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但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在短时间内达成是不太可能的,只有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提升与发展。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该尽量地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使得理想的培养成效得到真正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菊,徐熙.科技创新下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69.
[2]周敏.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