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观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养成探究

2020-05-08李建源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人生观

摘 要: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全大学生人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人生观,对于人的人格有着引领个导向性的作用。在当前这种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正确把握时代的潮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文章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人生观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三个方面概述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生观 ;人格教育; 素质培育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储备性人才,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所以,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格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一个人的人生观是指引一个人前进的重要指标和方向,也是人格的内在体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人格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前提。人生观统领着人们的心理人格,积极健康的心理人格影响着人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正确的人生观对人们的人格和实践能力时刻起着规范作用。大学生人格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探究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成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发展成才

学生在学习阶段,是培养人格和“三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大学期间,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思考能力,是学生培养优秀三观最合适的阶段之一。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能否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特殊阶段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冲突和矛盾,如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处理,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人格病变和心理扭曲。尤其是在迅猛发展的当前社会中,大学阶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临界点,能否保证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所影响,更突出了人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当今社會乃至未来社会上最主要的储备人才,这一群体是否身心健康、是否拥有着健全的人格,关系着未来社会、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需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保证大学生群体在今后不惧困难和挑战,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有力保障之一。

(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随着不同文化的碰撞而变得多元化。然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仍存有弊端,如专业课程狭隘、教学方法死板等,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需求。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义不容辞。此外,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基础好、能力好、素质好的全面人才,因此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2]。

我国高等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进。与之前相比,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均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培养方式可以加速推动学生的人格建设和素质培养,相反,具有优秀人格和高素质的学生,可以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

我国最早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在20世纪末,当时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当时的首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当下,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要注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也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21世纪,保证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将更加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

二、大学生人生观和人格教育的关系

(一)人生观是人格教育的内在体现,指引着大学生发展的前进方向

一个人的人格是人生观的另一种体现。一个人有着怎么样的人生观,就有着怎么样的人格。人生观是指引一个人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发展。而一个人的内心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人生观都是他人格和所受教育的一种内在体现,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受环境影响,都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但是当人生观形成之后,又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反作用力,从而成为指引大家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人格教育是优化人生观的重要方式,是优秀人生观的原动力

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培养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高校是学生储备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素质的最优选择,而我们每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也是学校。因而在此阶段进行人格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优化学生人生观的直接动力。

(三)人生观影响人格,好的人生观是一个人拥有优秀人格是的基础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的人生观和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人生观是人格的一种内在体现,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而进行人格教育又可以不断促进人生观的变化。所以从人格和人生观来看,两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三、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自身做起,提升自我人格教育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作为人格教育的主体,在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也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内因所在。所以大学生从自身出发,通过提升自身的人格教育意识和能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我教育意识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意识非常重要,意识往往起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内心上认可并且愿意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将自我教育付诸实施。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人格养成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入社会以后,学生将失去在学校进行规范性学习的机会,所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让学生保持时刻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从而保持不断的进步[3]。

(二)从学校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格塑造环境

1.加强大学生教育团队的人格教育能力。保证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稳定实施,需要依靠的还是学校的教育团队,说到教师团队,最重要的依旧是教师。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尤其是网络和网课的出现,让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但是教师授课和网络授课依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生通过教师讲授所学习到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只有通过最直接的接触和了解,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这是网络授课远远达不到的东西[4]。

2.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人格教育能力。除了进行传授的主观方面以外,仍然重要的就是课程内容。在学校,教育团队对学校传授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科内容。所以,通过加强校园学科建设、增加学科内人格教育部分的比例,可以对学生、甚至是教师团队的人格建设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

(三)建全社会体系,“刚柔并济”促使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

注重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人格教育渗透。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往往被忽视,因为环境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是难以被估量和计算的,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學生内心以及习惯往往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

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心智,拥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仍然没有具备比较完备成熟的自我思想体系,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学校的文化以及环境都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有着影响作用;而社会作为一个最大的环境,个人无时不刻都身在其中,因此,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渗透作用。

(四)制定制度,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监管

准确地来说,制度更像是一种规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和强制性的作用。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为了约束或者惩罚谁,而是为了保证社会或者某个集体中的内部构成可以健康有效地进行运转,所以,制度起到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在这个集体中的个体,一旦接受和信任了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就会变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引导人们促进自我的完善和自我的发展。

通过环境的影响和制度的约束两种方式对大学生的人格素质进行培养,软硬并施,刚柔并济,可以让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养成更有保证,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一个人的人格是其素质的综合体现,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拥有健康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健全人生观和人格会很容易被衡量和被发现。因此,具备完美的人格是当前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生日后投身社会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冯桂梅.浅谈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36-37.

[2] 潘宇.当前大学生人格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 黎红雷.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与实践[D].太原理工大学,2014.

[4] 唐善梅.大学生现代文化人格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辅导员专项项目《人生观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养成探究》(项目编号:XKY2018325)。

作者简介:李建源(1992.03- ),男,江苏沛县人,硕士,助教,徐州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