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低头族,教你这样做
2020-05-08王倩
王倩
最近,朋友圈里的爸爸妈妈纷纷吐槽。
乐乐妈妈:“我家娃太痴迷动画片了,连出去玩都要在手机里看动画片,如果我们强行从她手里拿回手机,她就撕心裂肺地哭,我快撑不住了,觉得自己没法控制局面了。”
小军爸爸:“小军一般要玩到手机没电才停歇,他知道没电了,哭也没用的。”
小磊妈妈:“我家娃玩射击游戏,手指灵活程度可以称得上飞速,我也不知道怎么让他合理玩,因为我好几次着手管这件事,都以失败告终。”
蕾蕾妈妈:“我觉得,孩子喜欢玩手机,我们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顾忌在他们面前玩手机。”
低头族是长时间低头盯着手机、iPad屏幕,看视频、玩游戏,视线离不开电子终端的一部分人群。据社科院2018年的一份关于全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显示,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10岁之前,且有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超过50%的孩子在5岁前已经“触电”。从使用的上网设备看,6岁之前幼儿接触最多的是手机、iPad和智能电视。首次“触屏”年龄在3岁以下的幼儿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低头族宝宝随处可见。
低头族宝宝是如何形成的
手机一直是玩具
乐乐爸爸说,手机一直是乐乐的玩具,从蹒跚学步开始,他就喜欢按手机的键盘,每按中一次都很开心,2岁多的时候,基本能准确点开微信打开视频。现在,5岁的乐乐能熟练打开各种小程序游戏,每次总要玩到手机没电才肯放下。
孩子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对于他们来说,大人天天拿着的手机、iPad是个神奇的东西。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而缺乏自控能力。如果这时候大人不加限制,手机、iPad非常容易成为他们最亲密的玩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会尝试各种操作技能,从而无师自通,达到对手机、iPad的熟练运用,从此欲罢不能。
爸爸妈妈也是低头族
吃过晚饭之后,爸爸妈妈拿着手机在沙发上坐下了,蕾蕾一直想要爸爸妈妈陪自己一起玩,爸爸说:“别吵,爸爸在工作呢。” 妈妈说:“别闹了,宝贝,妈妈在查资料呢。” 蕾蕾继续吵闹,爸爸妈妈嫌烦,干脆给蕾蕾一个手机,家里瞬间就和平了,三个人相安无事,各忙各的。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很多的研究数据都证实主要教养人特别是父母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时间及程度等都会对幼儿使用手机的情况产生影响。6岁前的孩子基本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认识世界,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所以家有低头族的父母们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过于依赖手机。
哄娃神器
吃饭或者和朋友聚会时,父母的话匣子一打开,自然希望宝贝能多安静一段时间,于是哄娃神器——手机就登场了。家长们把手机给了孩子,他们立刻就安静了,爸爸妈妈开始安心聊天。同样,不肯吃饭的时候可以用手机,不肯穿衣服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手机成了哄娃神器。
幼儿依赖电子产品除了和父母是“低头族”有关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育儿观念和教养方式。在一项关于家庭中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目的的调查显示:“让他有事情做,不打扰我”占比为68.37%,“作为奖励,让孩子继续进步”占比为45.37%。有的爸爸妈妈属于放任型,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将电子产品当作保姆,放任自流。还有的爸爸妈妈属于溺爱型,采用不合理的奖励方式,对孩子没有原则性地百依百顺。
成为小小低头族的危害
上海市一项关于幼儿视力初步筛查和家庭用眼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视力异常的幼儿与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的频率、时长和距离等有显著相关。
幼儿的颈椎、脊椎都在发育中,较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颈椎和脊椎都会造成负担,还会导致幼儿缺少户外运动,影响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电子产品会影响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性等。幼儿期是大脑皮层发育最活跃的时期,但是电子产品频繁变化的画面和声音给幼儿带来强烈刺激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大量信息来不及思考和反应,只能单调地被动接受,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对阅读绘本、绘画等静态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主要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实现。而在电子产品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容易影响孩子社会性、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
妈妈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看动画片的集数、时间和次数。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规矩制定好了一定要严格执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树立父母的权威,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建立和执行规则要尽可能的具体形象,以便帮助他们理解接受。
贴画或玩具。如果规定一天可以看三次动画片,那么准备三张贴纸或三个玩具,看完一次拿掉一张(一个),让孩子很具体明确地知道自己还能看几次。
计时器如沙漏。或者给孩子一段明确的时间,如妈妈拖完客厅地板的时间,这样孩子心中会有具体的时间意识,不要笼统地说给你看15分钟,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对具体的时间是没有概念的。
有效陪伴,除了手机,还有更有趣的活动
6岁前的孩子有强烈的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的心理需要,很多孩子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满足了他们这些缺失的需要。其实除了看电子产品,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和妈妈一起阅读绘本;和爸爸一起玩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放风筝、看小鸭子捕食;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玩滑板车……这些愉快又丰富的活动既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
理性看待电子产品
有些家长视手机、iPad为洪水猛兽,一提起来就是咬牙切齿,藏、躲各级技能轮番使用;而有些家长喜欢用手机、iPad来“哄”孩子,将它作为获得个人自由时光的神器,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電子产品,手机更成了现代人分分钟都离不开的必需品,宝宝接触电子产品只是早晚的事,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引导宝宝正确使用电子产品。3~5岁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从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让他们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