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在等“谢谢”,孩子都在等“对不起”

2020-05-08闫涵妈妈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谢谢大人情绪

闫涵妈妈

做错了事,你会跟孩子道歉吗?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一条微博。评论里都在“哈哈哈哈这是我妈”,可哈哈之后,又觉得有点难过。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圍里长大的。

可以把它当成个段子哈哈一笑,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成年人的世界,有些时候,确实不会太正式地说“对不起”,道歉更多是一种示好。

但长大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忘记那些没能得到的“对不起”。

当“中国式孩子”成了“中国式妈妈”,我们是不是也是“不会道歉的妈妈”?

我见过很多不会跟孩子道歉的父母。

比如游乐场里,妈妈端着电话打个不停,孩子站在一边等了很久,忍不住过来找妈妈,妈妈一挥手,碰掉了孩子手里的冰淇淋,冰淇淋撒了一身。妈妈挂断电话,冲孩子大发雷霆:“我在这打电话,你过来捣什么乱,衣服都弄脏了!”

比如餐馆排队,站在人群里的妈妈抱怨人太多,一直在数落身旁的女儿:“让你早点出门不出门,你看晚了吧。”女儿委屈地说:“妈妈你一直在换衣服才出门晚了……”妈妈立刻怒目而视:“别说了,就你话多,大人说,你听着就行了!”

又比如人来人往里,家长不耐烦地拖着抹眼泪的孩子:“刚才不是跟你道歉了吗,你有完没完,还想怎么样?”

类似的情景,都很糟糕。

不愿意跟孩子道歉的父母,想法都是类似的:孩子那么小懂什么、都是小事无关紧要、跟他道歉以后还怎么管他。

不是看不到孩子心里的委屈,而是觉得这委屈并不重要。可那份委屈,其实很重要。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委屈在心里慢慢发酵,最终会变成失望甚至愤怒。

平常都是我接喆同学上下篮球课。到篮球教室时,空荡荡的教室就剩下喆同学和教练,我很不好意思地跟教练连声道歉,给喆同学穿好外套就走了。

一路上他都没怎么说话,到家以后也低着头。发现他情绪不对,我问他怎么了,他抬起头,我才看见他眼圈红了。

他说:“妈妈你迟到了,为什么只跟老师说对不起,不跟我说对不起呢?”

我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蹲下身子,很认真地跟他说:“妈妈今天去接你迟到了,到了之后也没有跟你道歉,是我不好。对不起,妈妈以后会注意的,你能原谅我吗?”

听到我的话,喆同学用力地点了点头,笑了:“妈妈,没关系。”

是啊。妈妈应该按时来接他下课,可妈妈迟到了,电话打给了老师,道歉说给了老师,一个人默默等着妈妈来接的他,也在等待那句“对不起”啊。

道歉是什么?

道歉是一种尊重,是用行动和语言告诉孩子,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情绪,理解了他们的感受,愿意给他们正确的回应。孩子的心最简单透明,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让委屈的孩子破涕为笑,因为那句“对不起”里,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爱。

喆同学6岁了,开始进入一个寻求平等对待的年龄。他做事有时会三心二意,喆爸经常会提醒他:“一次只做一件事”。

有一次,喆爸一边吃东西一边打开手机看视频,他突然走过来说:“爸爸你都没做到一次只做一件事,为什么还要天天管我呢?”

孩子进入五六岁,会明显感到他们的变化。面对大人的教育和要求,他们开始“讲条件”,比如“你要我听你的,那你也要听我的”;他们会质疑,比如“你怎么总看手机啊,老师说家长要多陪小朋友”;他们甚至会跟大人顶嘴:“你不许我看动画片,我也不许你看手机。”

孩子和大人顶嘴,不是不懂事,而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再是说什么听什么,而是谋求跟父母平等对话。

孩子独立思考的时候,就是一点一点开始建立世界观的时候。

父母很容易会带着心理优越感去教育孩子,想让孩子听话的时候讲道理,自己犯了错的时候讲长幼尊卑。但不能因为你是家长,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更懂得话术,就可以糊弄孩子。

教育的一个重要本质是模仿。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将来就怎么对待别人。父母遇事找借口,从不向孩子低头道歉,他们也很容易变成不懂得尊重别人、推卸责任的人。

而被诚恳和平等对待过的孩子,会学会正确面对犯错,学会担当,他会更有同理心,也更懂得换位思考。

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我们都会被情绪、环境、能力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不必苛求自己是永不出错的父母,学会做一个“会道歉的妈妈”,比逼自己完美要实际得多。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做了父母之后,都很重视和孩子的平等沟通,但向孩子道歉,有时候还是做得不够。

要及时、诚恳地道歉

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第一时间向孩子道歉,表达你的歉意,态度要诚恳,不要敷衍,更不要高高在上。

要告诉孩子自己哪里做错了

说清楚自己做错了的地方,会让孩子明白将来自己做错了事如何找到问题,这很重要。

不要找借口,更不要提附加条件

不要对孩子说“要不是你不听话我不会骂你”,不要找借口,把问题推到孩子身上。也不要说“你以后要是听话,妈妈就不会这样了”。带有附加条件的道歉不是真正的道歉,不要把你的“对不起”变成变相的指责。

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态度,允许孩子“不原谅”

委屈伤心的孩子,不会一下子平复情绪,如果孩子接受了道歉,父母要感谢;如果孩子不满甚至“不原谅”,请理解孩子,给他们时间去消化情绪。

常能看到一句话:父母都在等孩子说谢谢,孩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其实爱从来不是等价交换,而是真心表达、彼此懂得。道歉也不分年龄,无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小朋友,错了就是错了。

被认真爱过的孩子,内心是充盈的,被给予尊重的孩子,会有更大的勇气面对人生。当我们希望孩子被世界温柔相待时,请先把我们的温柔给他们。

孩子们需要的真不是一个个满分父母,而是理解、尊重他们的普通父母。

猜你喜欢

谢谢大人情绪
大人的快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谢谢你,包裹我!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谢谢你,植物!
情绪认同
表达感谢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