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2020-05-08田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青年习近平

摘 要: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榜样必须是真实、可信、可学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讲人民领袖成长的故事,记录着人民领袖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经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立鸿鹄志,展家国情。读万卷书,悟天下理。吃辛酸苦,成大器才。办务实事,谋群众福。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做民族复兴的追梦人,修学储能,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积极劳动,投身社会大熔炉。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青年;成长成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个虽不漫长,但却有着非凡意义的特殊时期,这就是青春期。青年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发展速度变化幅度最大的阶段。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榜样必须是真实、可信、可学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讲人民领袖成长的故事,记录着人民领袖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经历。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位深深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的朴实青年,一位胸怀理想、执着追求的壮志青年,一位忧民之苦、感时之艰的大爱青年生动的故事胜过刻板的说教。《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的历史细节,点点滴滴令人动容、令人莞尔。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感染力强,鲜活还原了一位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方能源源不断培养大批胸怀抱负、朝气蓬勃、勤勉尽责、甘于奉献,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生力军[1]。

一、青年习近平的成长成才之要

(一)立鸿鹄志,展家国情

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终树立起非凡的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扎根农村,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陕北度过的七年青春时光,是习近平理想和志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没有消沉,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他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改变梁家河老百姓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习近平在青年时期就志存高远,但是他的远大理想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

那个时候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习近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锻造了他的政治初心。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与黄土高原淳朴老百姓甘苦与共,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不仅让青年习近平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习近平因成长历程而升华了对天下苍生的牵挂、对民生福祉的担当,成为了有理想有抱负,兼具天下意识和济世情怀的年轻人。

(二)读万卷书,悟天下理

青年时期习近平给自己定下了“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即使在最艰苦、最简陋的环境中,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青年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也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着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怎样的光明。

当时在知青中读书最多的就是他,每次他到延川县城来,总是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他随时随地都在想尽办法读书、看书。他的读书面非常广,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的。他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里路才借到手。那个年代,习近平还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他。习近平也读过许多俄罗斯作品。读书不仅给习近平以心灵的启迪,也让他了解了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热爱学习、酷爱读书,使习近平很快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陕北乡亲的致富带头人,也为今后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吃辛酸苦,成大器才

面对生存“苦难”,一种伟大人格的养成,必然与生存环境、地域文化及个人精神的自我塑造密不可分。习近平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2]。这不仅磨练了他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青年习近平与村民一起摸爬滚打,一起睡土炕、打坝、挖井、拉煤、挑粪、种粮。他在与老百姓情同手足、血肉與共、艰苦卓绝、出力流汗中,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他也看得起”。再重的担子他也要挑,肩膀磨出了血,结上了厚厚的茧;再大的委屈他也化得开,他要努力为村里受苦的人出点力。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磨炼了青年习近平的意志。

(四)办务实事,谋群众福

陕北的黄土高原给习近平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乡亲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代销点,有磨坊。习近平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一举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习近平帮村民们打了一口井,解决了全村吃水的问题。习近平办了一个铁业社,铁业社可以制造和修理割草的镰刀,挖土的铁锹,锄地的锄头。习近平还打坝地,一共打了五六块,给村里增加了几十方的耕地,直到现在村里人还在受益。习近平帮助村民建梯田,陕北山多地少,修建坝田、梯田能增加很多土地面积,能多打粮食。习近平从四川回来的时候,带来了种植烤烟的技术,种植成功了。习近平办了代销点,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还办了缝纫社,解放妇女劳动力。青年习近平做了这么多好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对改善人民生活做了探索和实践。在陕北的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诠释了他说得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人生的黄金期在青年,广大青年应积极回应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志存高远、勤于学习、磨炼意志、积极实践,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志存高远,做民族复兴的追梦人

新时代吹响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号角,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有所作为,首先要立鸿鹄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的作为大小,本源于志向高低,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一个人立身处世,首先要想到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于他人于社会能有正面的作用。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正是为人民造福的远大志向一步步鼓舞他实现人生理想。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广大青年要充分学习青年习近平立志成才的经验,不断养成高尚品格,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主动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大使命。

(二)修学储能,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3]青年习近平的成长成才告诉我们,在青年时期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孜孜不倦学习,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还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广大青年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敏于求知。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磨炼意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作为我党的传家宝一直传承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4]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说,艰苦环境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造就出担当“大任”的人才。陕北7 年的知青经历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可作重要参照,艰苦的环境磨炼了青年习近平的意志,也让习近平扣好了砥砺意志品质的“第一粒扣子”。

(四)积极劳动,投身社会大熔炉

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習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他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劳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5]青年要奔向基层,奔向攻关前沿,奔向广阔天地,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踏过厚实的泥土,经过实践的磨砺,青年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在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扎根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大熔炉[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01).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7-07-03(01).

[4]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01).

[5]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6] 评论员.青春没有实干 梦想就是空想[N].中国青年报,2013-05-08.

作者简介:田华(1992- ),女,山西大同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青年习近平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