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氧化铜催化合成二氢喹唑啉衍生物的工艺参数探究

2020-05-08刘莹张金侯艳艳杨秀芳

应用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甘氨酸苯基乙酯

刘莹,张金,2,侯艳艳,杨秀芳,2

(1.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喹唑啉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含氮杂环化合物[1-2],在其结构单元的2、4、5、6、7、8位可以进行不同基团的取代,使其结构多样,从而拥有多样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3]、降压[4]、抗结核[5]、抗疟疾[6]、抗炎[7]、镇痛[8]、抗菌[9]等活性。基于以上特性,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关于合成二氢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报道[10-12],但仍存有一些缺陷,如反应原料不易制取、反应步骤多、氧化剂成本高等。

本文提出了以N-苯基甘氨酸乙酯为反应原料,DMSO为溶剂,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一锅法合成二氢喹唑啉类化合物,并对该方法的合成工艺进行初步探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溴乙酸乙酯(99%)、对甲基苯胺(99%)、对氟苯胺(99%)、对溴苯胺(99%)、对氯苯胺(99%)、纳米氧化铜(CuO,粒径 40 nm,98%)均为化学纯;柱层析用硅胶(200~300目),购于青岛海洋化工干燥剂厂。

RE-2000B旋转蒸发仪;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Bruker AVANCE III 400 MHz 核磁共振仪;Bruker Impact HD Q-TOF 高分辨质谱仪。

1.2 二氢喹唑啉的合成

取0.5 mmolN-苯基甘氨酸乙酯、1.0 mmol 纳米CuO、3 mL DMSO依次加入反应管中,在90 ℃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原液用饱和氯化钠和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下除去溶剂,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V/V4∶1)混合溶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后通过重结晶纯化产物,并通过NMR、MS等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1.2.1 6-甲基-3-(4-甲苯基)-2,4-二乙氧羰基喹唑啉(2a) 黄色固体,1H NMR(400 MHz,CDCl3):δ7.33(d,J=7.33 Hz,1H),7.14(d,J=7.14 Hz,3H),7.03~6.98(m,3H),5.32(s,1H),4.29~4.11(m,4H),2.34(s,3H),2.33(s,3H),1.23(t,J=6.8 Hz,3H),1.06(t,J=6.8 Hz,3H);13C NMR(100 MHz,CDCl3):δ170.0,162.5,146.6,141.1,137.3,136.3,133.7,130.3,129.9(2C),126.8,125.8,123.0(2C),120.3,63.5,62.1,62.0,21.2,20.9,14.1,13.6;HRMS:C22H24N2O4[M+H]+:理论值381.180 9,实测值381.180 2。

1.2.2 3-(4-氯苯基)-2,4-二乙氧羰基-6-氯喹唑啉(2b) 黄色固体,1H NMR(400 MHz,CDCl3):δ7.40~7.27(m,4H),7.22(d,J=2.1 Hz,1H),7.11~6.97(m,2H),5.27(s,1H),4.34~4.07(m,4H),1.26(t,J=7.1 Hz,3H),1.09(t,J=7.1 Hz,3H);13C NMR(100 MHz,CDCl3):δ169.0,161.9,146.7,141.8,138.4,132.7,132.4,129.9,129.7(2C),127.4,126.5,124.4(2C),121.8,62.9,62.5,14.1,13.7;HRMS:C20H18Cl2N2O4[M+H]+:理论值421.071 6,实测值421.071 4。

1.2.3 3-(4-溴苯基)-2,4-二乙氧羰基-6-溴喹唑啉(2c) 黄色固体,1H NMR(400 MHz,CDCl3):δ7.52~7.43(m,3H),7.38(d,J=2.1 Hz,1H),7.30(d,J=8.4 Hz,1H),7.07~6.87(m,2H),5.28(s,1H),4.54~3.69(m,4H),1.24(t,J=7.1 Hz,3H),1.10(t,J=7.1 Hz,3H);13C NMR(100 MHz,CDCl3):δ169.0,161.9,146.7,142.3,138.8,132.9,132.6(2C),129.5,127.7,124.7(2C),122.1,120.6,120.2,62.7,62.6(2C),14.1,13.7;HRMS:C20H18Br2N2O4[M+H]+:理论值508.976 0,实测值508.975 8。

1.2.4 3-(4-氟苯基)-2,4-二乙氧羰基-6-氟喹唑啉(2d) 白色固体,1H NMR(400 MHz,CDCl3):δ7.40(dd,J=8.7,5.3 Hz,1H),7.18~7.00(m,5H),6.95(dd,J=8.3,2.8 Hz,1H),5.31(s,1H),4.50~3.76(m,4H),1.24(t,J=7.1 Hz,3H),1.06(t,J=7.1 Hz,3H);13C NMR(100 MHz,CDCl3):δ169.3,162.2,161.6(d,JCF=247.7 Hz),161.2(d,JCF=247.6 Hz);139.6(d,JCF=3.0 Hz),136.3(d,JCF=2.9 Hz),127.9(d,JCF=8.4 Hz),125.7(d,JCF=8.5 Hz,2C),121.7(d,JCF=8.5 Hz),116.8(d,JCF=22.5 Hz),116.5(d,JCF=22.9 Hz,2C),116.4,113.5(d,JCF=24.2 Hz),63.5(d,JCF=1.3 Hz),62.6,62.5,14.2,13.8;HRMS:C20H18F2N2O4[M+H]+理论值389.130 7,实测值 389.130 5。

2 结果与讨论

以二氢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为研究对象,对参与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溶剂、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

2.1 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

以N-苯基甘氨酸乙酯作为标准底物,以DMSO作为溶剂,在90 ℃下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见图1。

图1 催化剂对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虽然5种催化剂均可以催化环化反应,但是纳米CuO作为催化剂时的催化效果要优于其他几种催化剂。

2.2 溶剂对产率的影响

以纳米CuO作为催化剂,在90 ℃下,对比了5种不同溶剂的反应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溶剂对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注:投料量为N-苯基甘氨酸乙酯0.5 mmol,纳米氧化铜1.0 mmol,DMSO 3 mL,90 ℃条件下反应12 h。

由表1可知,溶剂对于反应的影响较大。与甲苯等溶剂相比较,DMSO作为溶剂时产率最高,且远高于其他溶剂。

2.3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以纳米CuO、DMSO作为反应体系,反应温度为90 ℃,对比了不同反应时间下的产率,结果见图2。

图2 反应时间对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该体系的收率也随之增加。当反应时间为12 h时,产率最高,为85%。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增加,该体系的产率基本保持不变。

2.4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效果的催化剂、溶剂以及反应时间后,对反应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见图3。

图3 反应温度对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产率是先增加后降低,当温度为90 ℃时产率最佳,为85%。

2.5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将反应液过滤,将乙醇清洗后得到的纳米催化剂烘干,以N-苯基甘氨酸乙酯为反应底物,考察催化剂循环使用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重复使用5次之后发现2a的产率由85%下降至70%。结果表明,纳米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2.6 底物适用性应用研究

目前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即在1.0 mmol纳米CuO、溶剂为DMSO、温度为90 ℃搅拌12 h下考察目标产物对不同取代基的普适性。当取代基为4-Me时,目标产物的产率达到了85%;同样对于卤素取代基如4-Cl、4-Br、4-F等兼容性也比较好,产率达到65%~71%。相比较来说,供电子基取代的N-苯基甘氨酸乙酯的反应活性要略高于吸电子基取代底物,这表明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时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 结论

本文以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DMSO作为溶剂在90 ℃下搅拌12 h,以中等到优良的产率合成了二氢喹唑啉,且该体系对于取代基的普适性较好。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催化剂具有低毒、可回收循环使用、效率高等优点。

猜你喜欢

甘氨酸苯基乙酯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红外光谱分析甘氨酸分子结构及热变性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
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5-甲基-4-氧代-3,4-二氢噻吩并[2,3-d]嘧啶-6-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及其在清洗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