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钩丝定位术在磨玻璃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2020-05-08王栋张卉张晓华徐鸿飞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穿刺针胸腔镜腺癌

王栋,张卉,张晓华,徐鸿飞

(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临床上肺磨玻璃结节中高达59%~73%为恶性,应积极处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因其诊治一体、微创等优点逐渐替代传统开胸手术而广泛应用于肺小结节的诊治[1],但磨玻璃肺结节、特别是纯磨玻璃肺结节不易触及,导致高达63%患者转开胸术。准确定位磨玻璃肺结节成为VATS术中的难点。2018年,本院对23例磨玻璃肺结节患者进行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钩丝定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行磨玻璃肺结节胸腔镜手术患者27例(未定位组),均未行钩丝术前定位术;另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共收治23例磨玻璃肺结节且做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钩丝定位术患者23例(定位组),病灶均分布于肺外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仪器 肺穿刺定位采用GE Brignt Speed Elite 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采用低管电压120kV,低管电流 50mAs,螺距 1.5,层厚 1.25mm,采用标准滤过算法、LUNG算法进行重建;采用乳腺定位针(美国 Argo Medical,产品型号:BLN2110,规格:21G×10cm)进行定位穿刺。

1.2.2 方法 观察胸部CT图像中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周围血管走行、是否有肺大泡及重要脏器等。根据病灶位置确定患者的体位。尽量选择在呼气末进针,剧烈咳嗽者需先镇咳。以病灶为中心行5~10cm范围的螺旋扫描,选取最佳穿刺点及路径。消毒铺巾后用2%利多卡因5~10mL浸润麻醉至胸膜。穿刺针先入胸壁,但不要刺穿胸膜(术前通过CT测量皮肤穿刺点至胸膜距离)。行CT扫描,调整穿刺针至正确方向后穿刺针穿透胸膜达到目标区域。根据穿刺针距离病灶的距离推出钩丝(钩丝定位部位选择病灶旁0.5cm范围内)(图1-2),回抽钩丝确定其位置已固定后退出穿刺针,并将体外钩丝固定于体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咯血、胸痛或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再低剂量全肺扫描,明确钩丝局部位置,观察有无并发症,患者定位结束后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图3)。

图1 常规体位下CT引导下植入穿刺针,扫描确定穿刺针位于靶病灶周围0.5cm范围内。

图2 根据靶病灶选取侧位进针,穿刺针位于病灶周围0.5cm范围内。

图3 术中胸腔镜下验证钩丝定位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定位组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未出现大量气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隔天复查胸部CT未见严重并发症,定位耗时(18.7±1.6)分钟,并发少量出血2例,少许气胸3例,无特殊处理;术后病理诊断肺腺癌20例(86.9%),其中浸润性腺癌12例,微浸润腺癌7,原位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4.4%),炎性组织增生2例(8.7%)。定位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未定位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大于未定位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胸腔镜下术中、术后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胸腔镜下术中、术后情况比较(±s)

与未定位组比较*P<0.05

并发症(%)未定位组 2 7 1 2 8.9±2 8.3 5 9.5±2 4.8 6.5±1.6 0(1 0.0)定位组 2 3 9 4.3±2 2.6*4 9.8±2 5.2* 4.1±0.4* 5(2 1.7)*组别 n 手术时间(m i n)出血量(m L)术后住院时间(d)

3 讨论

最近几年,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磨玻璃肺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NN)根据其内是否有实性成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肺内磨玻璃结节经病理可诊断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病灶。根据Fleischner协会指南及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2],对于长径在5mm以上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及长径8mm以上的纯磨玻璃结节恶变的机率升高,应积极处理,可选择手术切除。国际肺腺癌新分类中提供的数据表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达100%,但术中精确切除病灶是手术难题[3]。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治疗磨玻璃肺结节的重要方法。由于磨玻璃肺结节密度低、体积小,术中很难发现,部分病灶即使开胸术后行病理检查也难以发现,因此更精准的微创手术成为研究的方向。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过多种术前定位方法: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圈置入术定位使患者疼痛明显,气胸、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表浅的病变容易脱位;CT引导下注射亚甲蓝染色定位由于染色剂的扩散使定位不精准;注射医用胶等定位方法硬化剂易引起肺部刺激性症状,且对病理诊断结果有一定干扰;术前同位素定位虽精准,但价格昂贵,实际操作繁琐,机动性小;术中超声定位虽无电离辐射,但对操作者要求高,存在一定主观性,且对一些纯磨玻璃病灶分辨率低,还受肺组织通气的影响,定位成功率较低[4]。经临床探索,作者发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钩丝定位操作简单迅速,同时定位精准。本文定位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未定位组(P<0.0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内出血常见,总发生率9%~54%,平均20%[5-6],本研究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与文献报道相似,但程度均轻微,未特殊处理。定位组定位后立刻行VAST手术,钩丝不易移动,手术顺利。

猜你喜欢

穿刺针胸腔镜腺癌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