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0-05-07林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政德育中职

林晶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结合近期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调研要求,根据承担中职思政(德育)课程的教学经历,以及当前福建理工学校思政(德育)课程开设及教材使用等实际现状,谈谈中职学校思政(德育)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体会和浅薄思考。

[关    键   词]  思政(德育)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074-02

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重任。青年志,则国志。青年强,则国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是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课题,更是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一、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契合地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问题。

我们的中职学生朝气蓬勃、视野寬广、开放自信,这个时期,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正处于形成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不断涌现。部分中职学生对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缺乏识别,受此影响,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存在淡化的现象。这是当前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这就更加必须始终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的关键课程地位,立足于把求学于职业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的高度去认识。

二、我校思政课程的开设及教材使用情况

通过德育教研组教研讨论及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征集一线的教学主体对现行思政课程开设情况的反馈意见,结合笔者从事中职思政教学工作的经历,谈谈以下四点体会。

(一)学校高度重视,开齐开足思政课,但学生重视度不高,真正内化于心,践行落实者少

根据教育部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分别在中职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四门德育必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课程兴趣度不高,如,学生座谈反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道理易懂,可未来不确定性大,学生认为实践操作有难度,加上惰性使然就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政治内容部分,学生对中国历史政治和社会沿革一知半解,经常张冠李戴等。在教研集备中,有同仁发声:现行的中职德育教材体系中个别教材存在条理性不清晰,如《哲学与人生》教材内容的编排,哲学道理的“嵌入式”或“蜻蜓点水式”说明,间杂在大量引理明思中,使教材内容显得杂糅。

(二)学生的政治信仰正在形成,思想缺乏一定深度

中职学生属于青春躁动人群,在思想思维剧烈变动时期,最容易受到外部诱惑干扰影响。他们性格特质分明,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整体上,他们政治追求普遍不高,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号召更是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诚然,我们的学生身心需求日趋多元化,思想活跃,可又缺乏思想上的深度,使得他们“很萌、很天真”。

(三)学生配合度不高,师生互动关系不够和谐

一方面,虽然在教学软硬件配备上,学校给予大量的投入和支持,教师也集思广益,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可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之一,我们的教学依然局限在教室中,“体验式教学、课堂迁徙现场的教学、行走的课堂”等,这些能让学生真实体验内化于心的立体教学方式基于种种因素还未能实现。另一方面,受限于前者的未能顺利开展,我们目前的思政课程大体上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说单口相声”,学生却缺乏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能动性,或“冷眼”旁观,更甚者无动于衷。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被调动起来,师生课堂互动不和谐,让“思政课”失去其吸引力和令人回味的东西。

(四)专职思政教师配备紧张,培养提升存在不足

2019年10月1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管理”。按照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现有5000多人的学生规模,专职思政教师的实际岗位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口,思政教师教学及管理工作量大。这是其一。其二,我校专职思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不多。欲先给之,必先有之。思政教师的政治立场、视野维度、知识涵养、人格魅力及能力水平等,都会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不可否认,中职职业学校更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培养提升应当更为注重。但是也不能因此偏颇了基础文化学科教师的培养,尤其是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师者,传业授道解惑”,教给学生“一杯水”,师者本身就要有“一源活水”,除了“给水”,更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点燃信仰之火,激发学生的燃情斗志,这便是我们思政教师的任务使命。因此,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就要打造一支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努力扎实学识、充满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打磨提升,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

三、对中职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两点思考

1.鉴于上述体会的第1、2点,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既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清晰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职阶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是要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层面要求上,进一步牢固“提升政治修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因此,在中职德育课程教材中可以侧重常识性或通识内容的编写,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探索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中职德育内容教育序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理念。所以,在“进教材”这一平台载体上,中职思政教材编写应把握这“三因”方式要求,不断增强中职德育教材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如“因事而化”,这个“事”,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的“事”,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事”,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事”。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视野有限,因此,教材内容更要阐明和强调这些“事”,使之“化”为中职学生乐于接纳之“事”,从中“化”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根基,帮助政治信仰正在形成的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再如,“因时而进”,这个“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了新时代”的“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时”,从中让中职学生感受“进”入新时代,从而“进”出新思想、新动力、新目标来。还如,“因势而新”,这个“势”,是一个时代性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新形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端正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在把握“三因”方式指导下的中职思政课课程及教材编撰,希冀拓宽中职学生的知识视野及历史视野维度,在鼓励其思想活跃,彰显中职生个性特征的思维和行动意识整合期,又能促进他们深邃思想,脱去稚嫩,坚定政治信仰,健康成长。

此外,在注重“三因”方式基础上,教材中“创境激趣”的案例选取,以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例子作为“三因”的补充,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来切入点题,从而体现教材的亲和力。

2.鉴于前文体会的第3、4点,笔者认为,摆脱固化的教学模式,打破“规矩”的思政课堂,要让中职思政课“动起来”“潮起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统筹中职思政教师队伍,注重专职思政教师的培养和提升,让思政课教师深学笃行,更加坚定地信道、明道、引道。思政课堂教学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学生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职思政课教师要有“有责、负责、尽责”的意识,通过准确授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脑袋”,增强思政教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因此,在中职思政师资培养上应该提高重视,完善中职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在资源保障方面作出专门投入,设置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全员轮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培训计划,如,校际的经验交流观摩,积极组织思政师参加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学习研修等。再有是强实践,打造“行走的课堂”,推动思政教师社会实践,为思政教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建立有效载体和良性机制。通过聚焦思政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才能有“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创新中职思政课堂模式,革新沉闷的思政课氛围,使思政教师角色多元化,防止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职思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变学生平淡无味的知识咀嚼为津津有味的精神食粮大餐,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度和关注度,增强中职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杰.浅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的路径[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9).

[2]钟学娥.艺术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学时代,2015(6).

[3]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重大问题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思政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