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合唱组织形式的创新
2020-05-07张静
张静
[摘要]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音乐课堂中,创新合唱的组织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对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演唱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唱;组织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39-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形式亟待创新。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增加领唱、创新对唱、歌舞伴唱等形式优化合唱教学,增强学生的唱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综合性、创新性的音乐课堂。
一、增加领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避免合唱走人齐唱的误区,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可在合唱曲目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增加领唱。领唱者可以是一名学生,也可以选择多名学生进行领唱。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训练时关注领唱者和其他声部间的配合,培养学生群体间的合作能力,加强声部间的齐唱训练。
例如,教学《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教师以海浪的声音进行导人,引导学生跟随阵阵波涛声想象美丽的海景,鼓励学生模仿并注意控制气息。接着,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进行跟唱。由于歌曲的演唱难度不大,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然后师生共同选出一名嗓音嘹亮的领唱者。教师将歌曲分为两个声部,一声部由领唱者完成,二声部由班集体成员演绎。同时,教师将指导重点放在训练二声部的齐唱上,加强二声部演唱的协调性训练,提高歌曲演绎的完成度。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的合唱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升,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教师以海浪声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体悟歌曲的情感。然后师生共同选出领唱者,这对于合唱的和谐、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合唱中增加领唱,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提高了合唱的完成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创新对唱。提升学生的应对意识
创新对唱的演绎方式,对于展现不同音色、音区以及表现合唱曲目的情感等都大有裨益。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单人对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重唱和对唱的区别。这里的对唱,指应答轮唱的形式,可以是“女声发问,男声回答”的形式,也可以是“领唱者发问,合唱队回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因此,教师应创新、运用对唱形式,加强学生应对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更有感情地演绎合唱曲目。
例如,教学《划船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该歌曲歌词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观察,很快发现歌词的特点,自然地引出对唱的形式。接着,师生共同选出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作为领唱者,然后采用男女声对唱的形式,其余学生分为四个声部进行演绎。由于教师创新合唱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练习之中。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音色、音区对演唱部分进行调整,对单声部演唱进行指导,以达到合唱的和谐统一。随着训练的有序进行,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歌曲的演绎近趋完美。这里,教师由歌词人手引出对唱,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对唱的特点。同时,教师创新合唱的表现形式,并予以耐心指导,使学生的应对意识被激发,增强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歌舞伴唱。提高学生的演唱素质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等因素,对于二声部的视唱较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将歌舞伴唱引入合唱教学之中。歌舞伴唱,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演唱素质。
例如,教学《草原赞歌》这首歌曲时,教师以小姐妹保护羊群的故事渗透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唱出他们心中对家乡的赞歌。在指导学生合唱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简单的蒙古舞动作。通过蒙古舞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發,随着《草原赞歌》的背景音乐学跳蒙古舞,基本能够完整模仿动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六人为歌曲伴舞,其余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并用摄影机进行录制,学生表现得极为专注,歌舞伴唱演绎效果好。这里,教师通过歌唱伴舞丰富合唱的表演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演唱能力。
总之,创新合唱的组织形式,对于优化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合作能力、应对意识和集体意识,对音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