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现状及效能提升建议
2020-05-07简炜
简炜
摘 要:近幾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异军突起。作为中职学生,成才的前提是“成人”,而中职的德育教育就是他们成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的德育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影响了德育课“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据此,结合现实情况探讨中职德育课如何提升教学实际效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效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4.080
目前国家职业教育如火如荼,而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新”,我们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不仅要具备卓越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力量和认真负责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即每一个工匠成才之前首先要成人。而作为培育工匠的重要摇篮——中职学校,自然就肩负起了培育新时代匠人成人成才的重担。毫无疑问,培育中职学校学生成人的主阵地就是德育课。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德育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7.0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27%”。而在个别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总数超过5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总数多,规模大。而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后就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中职学校是学生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一个过渡期。如何在这个过渡期内培育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中职教育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德育课整体效能有待提高。
1 中职学校德育课发展现状
(1)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自身的定位就是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因此许多中职学校尤其是私立中职学校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参加技能竞赛并取得名次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部分学校一直以来采取重技能轻德育的教学模式。部分学校秉持着“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按照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2)德育课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受困于教师编制和办学经费等现实原因,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专业师资力量都严重匮乏。笔者走访调研了X市几所民办和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现:十九大之前,X市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通过临时聘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在读研究生兼职担任德育课讲师来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而十九大后,因为教育部门的重视,中职学校才普遍开始重视德育课。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碰撞不断引领学生成长。德育教师是学生在青春期心灵进步的领路人和指引者,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学生的成人与成才。
(3)绝大部分中职学生自身对德育课不重视、不感兴趣使得德育课效果大打折扣。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普通高中而言比较薄弱,对于偏理论的知识兴趣不高。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比较低,学习习惯不好。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纪律观念淡薄、自制能力不高。因此,有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课”,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等,使得课堂实际教学效能不言而喻。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是自己只是来学校学技术,只要专业技能过得硬毕业后有工作就可以了,德育课跟自己关系不大。
(4)德育课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缺乏吸引力。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法,“满堂灌”的教学仍然广泛存在。这样的课堂以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对出生于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而言单调乏味又无用,难以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对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差。另一方面,德育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大多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学生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老师圈定的重点知识就能通过考试。也因此,学生敢于忽视平时的课堂参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切断了德育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鲜活联系,学生感觉德育课变成了空洞无用的说教。
(5)家庭在学生德育过程中参与度远远不够。经笔者跟部分学生访谈得知,中职院校里相当比例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部分家长认为既然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了,学校就应对孩子的教育负主要责任。他们寄希望于学校能够对孩子严加管理,而中职的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形成发展期,家长在此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身教远重于言传。另一方面,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实际上难以全方位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德行操守。缺少了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德育效果也无法发挥到最大化。
2 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效能提高建议
(1)中职学校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师德良好、结构合理的德育师资团队。通过招聘、人才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吸引优秀专业德育教师加入学校。对于引进来的教师,“考虑德育课教师工作的特点,中职学校应在职称聘任、经费投入、科研立项、交流学习、国内外进修提高等方面实现政策上的扶持,让德育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确保德育课教师的劳动受到应有的承认和重视,使他们的工作受到应有的尊重”。即要从待遇、职业晋升、岗位设置等方面尽量给予优待,让他们能够安心留下来。其次还要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德育课专任教师考核晋升机制,把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校本课程研发、师生关系状况等指标引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中引导德育课教师不断提升通过创新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創新德育课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经过调查,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对于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活动体验法等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教学方式比较偏爱。如X市技师学院某班的德育课考虑到中职学生爱动手且关心时事政治、娱乐热点新闻的兴趣爱好,采取了由学生小组进行课前5分钟播报并点评时事新闻热点的小变革,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另一班级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时,当讲授到求职面试礼仪时,教师采用模拟面试的情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另外还有其他学生予以点评。这样的情景化寓教于乐,同时对学生的日后求职也是一种模拟帮助。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课堂辩论、表演情景剧、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式,最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形成一种德育合力,提升德育实际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家庭学校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家校通、QQ群、微信群等,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力争达成教育共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如在感恩主题班会或者是校园文化周、校园开放日等时机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策划,并见证孩子的成长。如X市软件职业学院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主动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向学生分享自己所在的行业前景、行业所需专业技能、实习途径、工作环境等具体情况,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父母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获取了真实的职场信息。只有学校与家庭统一认识、协调同步、加强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架起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让家庭教育跟上中职德育工作的步子,教育效果才可能用上“加法”,才能让学校德育工作插上飞翔的翅膀。中职院校应全面加强家校合作,形成一种浓厚广泛的德育环境,形成一种德育合力从而发挥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用来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通过校园文化和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将基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情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研发校本课程并探索接地气的德育课程体系。现在全国中职学校都是统一使用的部编教材《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而部分偏理论的知识对于低年级的中职学生而言难以理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相应的德育效果。因此,本校德育课老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通过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方式从教教材转向教学生。可以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讲解学生感兴趣的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婚恋道德、男女交往道德等比较实用的知识。此外,德育课的选修课涉猎应尽量广泛,要给予学生选课的空间。如X市中级技工学校的选修课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外,还有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处于15-20岁,其中未成年人是主要群体。由于对法律基本知识的欠缺,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避免违法不够清晰。X市中级技工学校德育课就结合劳动法相关条例以及本地实际劳动纠纷案例进行专题教育,内容包含学生未来求职、实习、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经营企业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因为与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学生相当欢迎。
每个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动态发展与学生实际需求,研发出实用的、来源于实践的、受本校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相对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侯珂.新时代加强中职院校德育的路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179-180.
[2] 赵炬.沈阳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07):114+116.
[3] 魏朕楼.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需多借家庭之力[J].中小学德育,2013,(07):46-47.
[4]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