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超越

2020-05-07陆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马尔萨斯超越批判

陆华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前提以及虚伪性进行了质疑与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口过剩是相对人口过剩,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有制。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掌握政权消灭私有制,构建起自由人的联合体,通过社会调节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状态。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超越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4.054

1 马尔萨斯 “人口论”概述

在《人口原理》一书中,马尔萨斯认为存在一个人口发展的自然限制问题,并且提出了两条公理,即“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他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建立起生活资料的增长和人口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认为人口不加以抑制就会按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实际上只能按算术比率增长。根据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原理,可以知道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对人口的限制将会越来越明显,即使是通过科技手段改良土地以及开垦新耕地以增加生活资料的供给,也无法改变生活资料与人口增长的比例失调的事实,人类不得不面对饥饿和贫困的现实危机。

面对生活资料与人口不成比例的矛盾,土地的有限性是无法突破的,那必然要从人口方面寻找解决途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抑制人口。在马尔萨斯看来,有两种方案可以用于人口抑制。第一种是预防性抑制,所谓预防性抑制是指“人们对养家糊口的焦虑”,基于对自身生活质量下降以及无法给予后代充足的生活资料等的考虑,理性会出面干预人的繁殖本能,人们必然会采取压抑情欲、节育或者独自一人生活的方式来尽可能降低繁衍率。第二种是积极的抑制,即指已经增长的人口所受到的抑制,由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受到积极抑制的群体通常是掌握着少量社会资源的下层社会人士,这类人群会由于疾病、瘟疫、战争、饥饿等多种原因死亡从而降低人口数量。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受到抑制的所有因素可归结为贫困和罪恶两大因素,当这两大因素被削弱时,人口便会急速增长。他把因没有自立能力而陷入贫困看作是耻辱,认为没有自立能力的人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更甚者会损害同等阶级成员的利益,人们应将其视为敌人。这一观点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穷人。他宣称富有者阶級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能力,穷人则天生带有先天倾向罪恶和贫困的秉性,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试图通过。

预防性抑制的机制减低这一群体的生育率的可能性并不大,道德崩坏的穷人只有通过积极的抑制来控制其群体总量。为此他反对英国济贫法,理由是一方面救济穷人花费了大量税款,另一方面得到救济的穷人并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他们只会消耗掉其他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原本应占有的生活资料。由此,他认为政府和社会对贫民是完全无力的,供养贫民只能创造贫民。马尔萨斯还反对社会改革,认为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下的自然结果,其无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他强调财产私有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废除财产私有制度只会引起人口的激增,瓦解原有的社会制度。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才会使人们保持理性自制的生育观,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所以,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规律的产物,它是提升人类道德、发展人类能力的最佳制度。

马尔萨斯把生活资料的短缺与人口过剩归咎于穷人,主张穷人要通过战争、疾病等方式削减人口量,这种人口论观点的唯一结果就是——人类追求幸福也是分阶级的,作为下层社会的穷人没有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不仅要接受注定的悲惨命运,还应该把土地和生活资料让渡给其他所谓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这种学说不仅充斥着浓重的宿命论更是反人道的残酷理论。

2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马克思同样持有“过剩人口”理论,但与马尔萨斯不同。马克思关注贫穷人口的生活状况,并在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无产阶级的概念,要求废除财产私有制,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生产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前提是错误的。马尔萨斯把人口理论体系建立在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按照人口按几何级数1+2+4+8+16+32……增加,而土地的生产力按照算数级数1+2+3+4+5+6……增加的计算公式进行结论推导,得出了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没法满足人口增长需要的结论,引申出人口发展瓶颈问题。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没有在考察历史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存在的差别的基础上,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成一种建立在不变的自然法则基础上的数据关系,这种结论是抽象的且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针对马尔萨斯的绝对人口过剩理论的生成逻辑进行了质疑,“据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不仅在文明的状态下,而且在自然的状态下都是如此;新荷兰平均每平方英里只有一个野蛮人,却也和英国一样,深受人口过剩的痛苦。简言之,要是我们愿意首位一贯,那我们就得承认:当地球上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人口过剩了。”马克思经过严谨的历史考察后指出,过剩人口与生活资料绝对量不存在必然联系,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方式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简单机械地将这些规律等同在一起是脱离实际的做法。因而,马尔萨斯自以为是真理的几何比率和算术比率公式以及所谓积极的抑制人口怪论终将进入历史垃圾箱。

第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具有虚伪性,它只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834年,英国在接受马尔萨斯的自然法则基础上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为降低救济支出,规定只有在济贫院里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救助。但济贫院只是美化后的劳动院而已,院内生活条件恶劣,贫民需承担繁重工作才能获得食物,将其称作劳动者的“巴士底狱”一点不为过。新济贫法的施行赤裸裸地告诉人们,资产阶级政府对广大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它的目的只不过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就这样马尔萨斯把永恒的自然法则延伸至政治经济学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爆发的深重灾难是以穷人为主的人口过剩的结果,并且努力使穷人相信接受贫穷与饥饿是他们的宿命,提倡在必要情况下,应当建立一种国家机构把穷人的孩子杀死,以维持生活资料与人口的平衡比例。马尔萨斯的人口绝对过剩的观点充满着悲观末世论色彩,一方面他对人类的命运是消极的,另一方面他还给贫困的人找到了无法获得幸福生活的宗教理论支持。恩格斯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将宗教观与自然阶级政治经济学相结合,并试图美化资产阶级对工人与自然的剥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人口理论背后隐藏着宗教本质的功利主义的神学观,是为了适应资产主义的统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违反唯物主义的新教神学,其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维护私有制。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过剩人口与赤贫的出现是资本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直接揭开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遮羞布。

3 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超越

恩格斯考察了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后,指出资产阶级就只是将工人阶级当成获取利润的机器,一旦工人阶级失去了利用价值,资产阶级便会毫不留情地让工人陷入贫困饥饿的境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恩格斯认为应当关注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因为工人阶级的状况才是社会的基础点与出发点,它是当时社会的综合灾难作用下的尖锐产物。马克思指出,人口过剩、贫穷等问题的产生并非如马尔萨斯所说的仅仅是因为生活资料与人口不成比例的增长,其背后有更错综复杂的社会根源。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会形成相对应的特殊人口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人口过剩和贫困问题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必然产物,它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直接反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口过剩既不是抽象概念,也不是绝对的人口过剩,它只是相对的人口过剩。恰恰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过剩引发社会危机相反,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扩张进程的加速,社会工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对资本家来说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过剩人口同工人形成了竞争关系,这为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过剩人口可以随时补充到工人队伍中,成为资本家扩大生产的后备劳动力量。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就好像它是由资本出钱养大的一样。综上所述,造成当时社会人口的贫困和饥餓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穷人违反的所谓的上帝规则,要消除贫困和饥饿必须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虽然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但是它只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阻碍了生产,生产过剩造成了经济危机,整个社会似乎倒退到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还要快,无产者已经失去了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无产者要通过革命方式使无产阶级获得统治权,在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将全部资本和生产工具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将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公共成员的财产,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从而消灭无产阶级统治,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可能有人会质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是否会存在无法调节人口的问题,对此恩格斯早在1881年的《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回答了这种疑惑,他指出在未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出现人口的自然限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恩格斯自信地说 “那么正是这个社会,而且只有这个社会才能无困难地做到这点。”因为在那时,社会不仅可以调节物的生产也会对人的生产进行调节,以确保社会各方面运行平稳。

当今世界,人口爆炸危机确实已经对整个地球生态构成了一定威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马尔萨斯前瞻性地提出要控制人口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中,我们也应该清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而宣扬以人为手段来扼杀穷人的生命,这种观点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残酷无情和阶级优越感。我们应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重新审视自然与人口的问题,明确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是存在的,但是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选择进行调节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8.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马尔萨斯超越批判
马尔萨斯的忧虑与当代国人的困惑
新形势下的人口增长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跨界与超越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从深处着眼 从背景出发
比较分析马恩人口原理与马尔萨斯人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