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
2020-05-07陈洪涛刘中勇罗兴滢骆始华
陈洪涛 刘中勇 罗兴滢 胡 芳 骆始华
1.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2.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高血压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在业内早已达成共识,在广大患者群体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早已被国家纳入到医保特殊病种报销范围,高血压病早期若不进行积极防治,可进一步损害人体的心、脑、肾等靶器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3]。相关文献报道显示[4-5],中国高血压患者多达3亿,且仍在增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它除了和人体后天生活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外,尚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因而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中医药在调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上的优势逐渐被业内重视并广泛应用[6],掌握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有利于优化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工作。笔者对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岁41例,21~30岁100例,31~40岁117例,41~50岁126例,51~60岁142例,61~70岁100例,>70岁42例;正常值患者75例,Ⅰ级高血压患者146例,Ⅱ级高血压患者159例,Ⅲ级高血压患者21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0例;病程1~3年99例,4~6年130例,7~9年130例,10~12年146例,>12年163例。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7];②所有患者均办理门诊特殊病种;③合并休克、心衰等危重疾病以及中医四诊无法完全配合患者除外;④各患者对本调查研究均知情并签字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信息采集 通过住院记录采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分级、病程、中医四诊信息等,并对患者1年内的血压变化信息进行采集,采集途径通过电话回访及门诊复诊,了解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1.2.2 观察指标 观察6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分级、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1.2.3 分析方法 ①主要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诊断学教材[7],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诊断患者主要中医证型。②统计主要中医证候、证型整体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级别、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7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各观察指标构成比特征及分布规律。
2 结果
2.1 主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候有35种,其中排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头晕、脉弦、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少苔、困倦乏力、脉弦滑、舌淡苔腻、脉弦细数、心烦胸闷。具体分布见表1。
2.2 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风眩”“ 眩晕”“头痛”等范畴,涉及中医证型范围较广,常见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痰湿中阻、淤血阻络、肝阳上亢等,存在同一患者多种证型并存的情况,因此,本研究只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中,从整体上初步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铺垫。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主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例(%)]
表2 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不同年龄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实证患者年龄多≤40岁;虚证患者多>40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虚实夹杂患者的构成比逐渐增大。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2.4 不同分级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实证患者主要分布在正常高值者、Ⅰ级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患者中;虚证患者主要分布在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虚实夹杂患者主要分布在Ⅰ级、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分级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2.5 不同病程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实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反比,即病程越长,实证越少;虚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正比,即病程越长,虚证越多;虚实夹杂患者病程多>6年。具体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不同病程高血压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风眩”等范畴,中医学相关教材记录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中医证型[8],其防治不当者可出现风痰入络或瘀血入脑等危重证候,从而引起中风,并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何把握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可更加精准地知道中医药调理高血压病,从而预防脑卒中等危重证候的出现。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方面,由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原发病,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而其中医证候更为复杂,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也较难把握,因此笔者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做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均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即有诸如脾肾不足的虚证体质,又有痰湿瘀阻的实证表现,且虚证与实证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变化,因而如果按中医内科学中“眩晕”或“头痛”等记录的中医证型来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出现同一患者在不同季节或时间段,表现为不同证候的情况,因此笔者选择参照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来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分布规律,以达到即能去繁就简,又可整体把握的研究目的,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
根据排在前10位的中医证候可知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多数与五脏六腑中的肝、脾、心有关。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9],一方面,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人体血液循环主要由肝、脾、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三者有关血的功能正常,则血液运行通畅,不易出现脑供血不足或淤血阻络等病理情况;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脾脏运化水湿,是生痰之源,二者功能正常,有利于人体水液代谢,不易出现痰湿中阻的病理情况,因此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思路,可从调理肝脾入手,注重治血、治痰,使血行顺畅,生痰乏源,血管之内少痰瘀之弊,自然就不易出现头晕、头痛等病症,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卒中的风险。
由表2~5可知,一方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虚证及实证同时存在的情况较为突出,因而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要重视治标以减轻患者症状,同时要注重固本以预防相关临床症状的发生,虚实同调是降低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进展重要原则之一;另一方面,年龄≤40患者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年龄>40岁以后,多数患者逐渐出现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的情况,因此年龄≤40患者的防治工作重心可放在清法、消法或下法上,年龄>40岁患者的防治工作重心可放在和法、温法或补法上;此外,分级越高,病程越长的患者,除了虚证比例增高外,虚实夹杂的情况也更为突出,此类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也应注重使用和法、温法或补法,并注重虚实同调,标本兼治。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及病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