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5-07李海山
朱 然 李海山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动脉硬化患者人群逐渐增多[1]。其中颈动脉硬化更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往往容易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等[2-4]。如何积极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目前,除已知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是反应全身炎症重要的指标。NLR是临床易于获得的检测指标,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意外等。本文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09例,其中5例因失访而排除,有效随访患者共104例。所有患者均自2017年1月起,每3个月经电话或门诊随访,直至2019年6月,在此30个月的随访期内,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分为两组,其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作为观察组(47例),包括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3例急性左心衰、12例急性脑梗死、7例急性脑出血,未发生者为对照组(57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硬化者;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严重并发症不能控制者;②3个月内存在感染、输血、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检测者;③合并妊娠、精神病、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入院后,测量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血压。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吸烟、饮酒史。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6时空腹状态下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抗凝试管采取血常规标本及非抗凝试管采取生化指标标本,检验指标由检验科完成。
1.4 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同时检测血常规、血糖、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NLR、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2 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血压(是=1,否=0)、糖尿病(是=1,否=0)、NLR(原始值)、年龄(原始值)作为自变量,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是=1,否=0)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式筛选变量,自变量纳入的标准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是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颈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如何针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颈动脉硬化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探索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及预防提供甄别依据。
年龄与人体各系统器官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呈明显相关,随年龄增加,血管弹性纤维组织逐渐减少,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05),与相关研究[5]吻合。
研究[6]表明,血压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改变,所产生的湍流和切应力变化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内皮细胞回缩并暴露内膜下组织,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平滑肌增生及血小板聚集形成附壁血栓。2型糖尿病通过长期高血糖水平引起动脉壁的酸性黏多糖代谢异常,使血浆脂蛋白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动脉硬化。血小板与胶原纤维黏着促进多种激素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及黏着性提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国外相关研究[8]一致。
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物,在临床上和心脑血管事件存在相关性。高NLR的颈动脉硬化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研究[9-10]表明炎症损伤是造成动脉硬化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可能的机制为:①动脉硬化患者往往存在显著内皮损伤,伴随大量白细胞沉积并粘附于内膜,外周毛细血管内白细胞粘滞可明显增加血管阻力;白细胞可分泌炎症介质加重内皮损伤。②NLR反映的是颈动脉硬化患者血管的慢性严重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具有肾上腺受体,淋巴细胞具有胆碱能受体,故升高的NLR可反映机体交感神经活跃,通过增加耗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加剧血管内皮损伤[11]。③NLR融合了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相关因素,稳定性较好[12],能更好反映动脉硬化的炎症反应。研究[13-14]表明,NLR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终末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与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国内相关文章报道较少。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NLR值比对照组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是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相应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高NLR是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物,临床上密切监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研究因样本量一般,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进一步证实。加强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治疗,作为传统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手段,仍应坚持强化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