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教学2020 年回顾
2020-05-07马媛副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文/图:马媛 副教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30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油画专业依托学校丰厚的美术专业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结合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进行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为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经过不断的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强调临摹、写生、创作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仍然是教学发展的主线,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及创作思考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油画的绘画工具、材料与技法,充分利用完备的校内专业实践场所与校外写生实践基地,把握传统绘画方式和造型规律,结合创新理念与表现技巧去开展多元的、立体的教学模式与实践平台。在强调专业特色的同时,培养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对艺术创作的独立判断能力,把基础训练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共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巩固和规范油画专业实践教学,加强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推动写生主题和绘画语言的提纯,提倡技法和绘画语言的个人多元化实践。
一、素描造型训练和油画色彩教学
素描让学生了解传统构图和物象内在结构规律,在循序渐进的素描写生中获得对物象质感、量感、空间感的表现,熟练地掌握形体的基本规律,逐渐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发掘对象的内在要素、内在结构、内在审美,并沿着这个最初感受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素描表现形式,努力实现素描教学从思维深度到表现广度的发展,要求学生经过主观的提炼、概括与取舍,做出相应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油画色彩写生,让学生掌握在特定气氛和环境中油画写生的表现方法,感受不同题材表现所需的造型语言规律和色彩语言表现力。课程要求把握物象与环境色彩关系表现和油画语言综合表现训练,强调素描与色彩的互补性作用;让学生借鉴传统油画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大师与流派作品的内在精神、表现手段及技法材料的研究;掌握油画写生中的绘画步骤和主要表现技法,熟用色块、肌理、笔触等油画语言和技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知力和较强的表现力。欣赏大师的油画作品资料,提高学生的油画技能和艺术修养,让学生针对油画艺术的起源、中西方油画各阶段不同风格流派的画家作品研究,拓展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和开阔的艺术思维。
胡家欢《石膏像》100cm x 80cm 指导教师:王华晨
王忠燕《石膏像》100cm x 80cm 指导教师:王华晨
金玎玲《静物》60cm x 80cm 指导教师:文胜
张林《女青年》80cm x 60cm 指导教师:王华晨
刘雨鑫《静物》80cm x 60cm 指导教师:文胜
杜文欣《风景》30cm x 4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杜文欣《风景》30cm x 4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王子浩 《风景》40cm x 4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王昕然《牧区》80cm x 80cm 指导教师:阿斯巴根
如意 《风景》40cm x 40cm 指导教师:谢建德
张浩《树林》80cm x 80cm 指导教师:阿斯巴根
王彦鹏 《风景》40cm x 4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刘畅《老人》80cm x 60cm 指导教师:孙与平
孙泽平《驴》100cm x 8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二、绘画材料与表现和创作理论与实践
绘画材料与表现是通过对材料、技法和理论的学习实践,是学生实验感知材料表现特征能赋予作品新的形式和内涵,理解综合绘画创作的多样性和实验性的特征,从而在观念上和技法上掌握绘画材料创作的本质,实现物质材料的转换,丰富作品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实操能力,拓宽艺术观念,发掘自己的表现潜能。在尊重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研究绘画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表现,创造性地表达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拓展绘画创作能力,探求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观念。教学上运用综合与比较的当代思维方式,建构起综合性开放式教学,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充分体现当代社会“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化趋势;对绘画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敏感度,学会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媒介、技法和观念表现自我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学生从绘画材料出发,运用综合技法表现作品艺术趣味和文化品位。
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围绕艺术表现语言的拓展问题展开,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综合性训练,着重对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空间、构图、表达情感等进行观察与表现,掌握工具与材料,探求造型的多元可能性,解决画面整体的艺术深度与广度。整个学习过程是对油画语言形式进行探索,形成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特征,去组织形象、扩展结构、激活色彩、渲染意蕴,使得表现作品在不断实践中传达个体所喜欢的艺术品位境界和生活感触情怀。通过国内外油画艺术的交叉审美融合进行研究,培养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着重对形态、色彩、质感、构图、美感进行构成表现,运用几何构成,精心构思,深入本质,删繁就简,将物象提炼。根据个人意图展现油画创作形式的可能性与表现性,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艺术体验和生命的感悟中去形成和建构创作方向。
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油画形式语言影响画面的构图与构成、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相似、节奏与韵律、分解与重组、简化与繁复、空间与平面、尺度与比例、局部与整体、重点与焦点。掌握几种油画表现形式,通过相互间的不同关系服务于整个画面。对形式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有较深的认识,进行风格样式方面的大胆探索实践,作品呈现出较鲜明的个性特点,画面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紧紧把握学术思想和教学特点,从理论的高度观察思考艺术实验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和创新能力,在理论和技法上具有较全面的油画形式语言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油画造型的基本前提条件下,尝试新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进而创造出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油画作品。
楠丁萨娜《美术生》60cm x 80cm 指导教师:包双梅
王庚晨《树根》80cm x 120cm 指导教师:阿斯巴根
闫秉茂《家》80cm x 120cm 指导教师:马媛
刘浩《风景》45cm x 60cm 指导教师:那顺孟和
尤金宝《父爱如山》80cm x 100cm 指导教师:孙与平
张浩《牧区》80cm x 80cm 指导教师:阿斯巴根
于凡《梦真》60cm x 80cm 指导教师:马媛
单文骞《等鹊来》80cm x 100cm 指导教师:马媛
闫秉茂《车站》110cm x 160cm 指导教师:马媛
罗雅荷《幻境观象》120cm x 120cm 指导教师:马媛
李宗海《沟通》120cm x 120cm 指导教师:马媛
闫秉茂《幽燃》80cm x 80cm 指导教师:马媛
张炫《传承》120cm x 100cm 指导教师:马媛
罗雅荷《门》120cm x 80cm 指导教师:马媛
结语
我们遵循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合理使用教具、摹本和挂图,并采取多媒体展示增加直观教学含量,名家名作讲解,注重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油画表现技法和艺术修养。课堂教学有明确统一的计划要求,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重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鼓励个性和提倡探索,要注重启发式和感知引导式教学;一对一作品辅导讲评,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以示范、引导、纠正错误为辅。教学上引导树立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理念,以师生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主要教学手段,课上集中训练与课下布置练习任务相结合。带动创作促进基础的课题式教学方法,进行其他课程组合实验,组织阶段性展示和汇报观摩。推进工作室制的教学特色,逐步呈现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下的本土地域艺术风貌,将中国美学观念融入油画艺术的创作中,讲究得意写形、澄怀味像的发生和诗意的传达,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质。在教学中,打破以往油画教学的单一模式,从语言上拓宽学科教学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内涵,突出民族地域优势,拓宽艺术视野,培养具有时代感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