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现状及优化路径
——以广州**学院为例

2020-05-07陆敏仪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节运动会学院

陆敏仪

前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的前提,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大学生都喜欢 “宅”在宿舍里通过网络来看天下,却忽略了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中长跑成绩。针对这一状况,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下称《基本标准》),《基本标准》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和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与坏,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从本质上改变生活习惯,积极去提高身体素质,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并拿出合理、规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1 学院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院自201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并于2016年成立体育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基本标准》相关要求,学院体育课程建设日趋完善,体育活动项目不断增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校园体育氛围日渐浓厚。

1.1 体育课程

学院自2015年实行体育选项课教学,目前两校区共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荷球、定向越野、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15个项目(见表1)。球类项目中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毽球的开班数较多;非球类项目中健美操、武术、瑜伽的开班数较多。多样的体育项目能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体育运用爱好。例如,喜爱健美的学生会比较倾向于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这些课程;喜爱对抗、具有争斗意识的青少年,则会比较喜欢篮球、足球、散打、武术或者跆拳道这些课程;而喜欢有趣、热爱挑战的学生则会选择乒乓球、网球、定向越野、荷球这些具有特色的项目。

体育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比赛能力为目的的。虽然体育选项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散漫,经常迟到和旷课;课上练习不认真,对技术动作掌握较慢等现象。

表1 学院体育课项目及班级数量统计

1.2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1.2.1 学院运动会

学院运动会是学院每年一届的盛大体育赛事,分别在两个校区举行,各为期两天。运动会上除了传统的田赛和竞赛项目,还加入了拔河、20人迎面接力等集体项目。此外,学院在近两年的运动会开幕式上增加了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散打等集体表演项目,特别是增加了近600人同时进行的广播体操比赛。

开幕式表演让广大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体育的柔美、优美和健美;广播体操比赛中,大家能看到各院系穿着统一、动作整齐;在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 全院师生都能看到运动员拼搏的身影。学生会从中受到了体育价值观、体育审美以及体育思维方面的熏陶。

1.2.2 春季、秋季体育节

学院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自2016年开始举办体育节,最初只是篮、足、排、乒、羽、网这些球类项目,后面就加入了毽球、荷球、定向越野、健美操等项目。体育节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竞技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表2的数据显示近3年学生参加体育节的人数是不断上升的,这说明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表2 学生参加体育节人数统计

1.2.3 社团体育活动

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院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体育社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体育社团对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我院体育社团众多,除了传统的球类、操类、舞蹈类社团外,还有轮滑、滑板、自行车等新兴的体育项目。每到傍晚时分,田径场、球馆、广场上都能看见学生的社团活动,他们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1.2.4 “运动世界校园”健康跑

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大学生体质测试长跑猝死的事件,这与当代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宅一族、晚睡族、肥胖族”这些词语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标签。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学院体育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学生课外跑步练习进行监测,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进行至少3次的中长跑练习,男生不少于1200米,女生不少于1000米。

“运动世界校园”APP自使用以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在体质测试中中长跑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2.5 校外体育竞赛

学院自2015年开始组建训练队参加校外比赛,目前拥有定向越野、荷球、男子足球、男子篮球、女子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健美操、田径共11支运动代表队。

经过几年的努力,体育竞赛成绩有所突破,尤其是定向越野,曾获2017年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本科乙组男子中距离赛第一名;获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甲组混合接力赛冠军。其他项目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获得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甲组女子单打第二名;跆拳道获得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男子甲组63公斤级第三名;健美操获得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甲组规定动作一级套路第五名等。

1.3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2014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2]。

针对不同的项目,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除了带领学生练习该项素质外,还会增加一些素质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测试成绩。例如:坐位体前屈主要是评定学生的柔韧素质,因此练习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压腿、压肩等,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像仰卧起坐是评定女生的腰腹力量的,因此可以让学生练习仰卧举腿、平板支撑等增加学生的腰腹力量。

2 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路径

虽然学院的体育活动开展越来越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越来越浓厚,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针对我院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点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路径。

2.1 丰富社团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不同的项目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都会有不同的作用,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尽相同。有些体育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增强体魄;有些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成为学生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有些体育运动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学院的体育协会会定期地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比赛,例如新学年开学初会举办“新生杯”,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刚刚走入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生活,并且通过与其他成员的通力合作来完成竞赛过程,活动主要针对大一新生,让大一的学生能够加强与学长的沟通,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虽然学院体育社团众多,但同时也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开展方式不够多样等不足之处。例如:新生杯的项目应该是符合学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表演形式也可以是竞赛形式,这些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决定。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参与热情的提高,体育协会也可以积极的联系实践部门拉赞助,为参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物质奖励以及更好的活动环境,在组织新生杯的时候,体育项目应该尽量选择需要合作完成的,要能够让学生增加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此外,学院可以成立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团,像蹴鞠、捶丸、花式跳绳等项目。这些体育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且都是集体项目,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忙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增加运动会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大学校园的体育竞赛主要是运动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体制,一般学校每年只会举办一次运动会,运动会的项目也只是局限在一般的跑、跳、投常规项目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选择竞赛项目,而在学生参加这些竞技项目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为了班级和院系的荣誉,并不是本着发展自身身体素质的目的。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本人认为,学校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可以丰富更多的竞赛项目。首先在开幕式表演上,可以加入太极柔力球表演,它是一个太极化的球类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可以二人对抛、单人独练、几个人互传或隔网竞技,以达到健身、娱乐、表演和竞技的一种运动项目。[3]其次,举办趣味运动会,因为传统的运动项目中,大多都以竞技为目的,对参与者的体能与技巧要求特别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的技巧,这只能适合少数学生,而不适合全民运动。而趣味运动会则是适合任何人群参加的一项健康运动,比如跳绳接力、单足跳接力、跳长绳、篮球运球接力、排球垫球接力等。这些项目既与体育课的课程有关,又能在比赛中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

此外,在当前的学校运动会的组织过程中,对于参赛的运动员也会有人数的限制,一般情况之下,限定每一个学院的每个项目只能上报5人,而每个人最多只能报2个项目,这种多年不变的竞技模式导致学生们的竞技兴趣严重下降,而且在很多大学生的意识里运动会只是运动员的事情,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所以为了更好的改变这样的现状,运动会应该融入更多更新的时尚项目,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的不同需求,运动会不一定都是竞技的项目,也可以有表演性的内容,还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参与学校运动会的好处。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传统的单一的奖励机制也可以不断调整,把传统的以名次和奖品挂钩的物质奖励办法转变成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真正的做到以体育训练为中心,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2.3 改进体育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016年以来,我院开始举办春季和秋季的体育节,体育节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们能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让学院的体育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举办体育节的时候,应该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竞技类的体育活动项目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发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刚开始举办体育节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所以在竞赛的组织以及宣传之上都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从比赛的宣传策划一直到比赛报名、比赛结束的颁奖工作都不够完善。比赛中的裁判员大多是学生裁判,由于他们的执法能力有限,裁判经验不足,因此有时候会造成学生与个人、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比赛的进度。在体育节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或者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会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在比赛中发挥自身真实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学生还错过了比赛的正确时间,也无法及时地观看比赛。

随着我院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结合在相关的体育节组织经验,笔者认为对于体育节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大赛事的宣传力度,并且保证宣传的准确性,传统的体育节赛事宣传都只是使用张贴海报的形式,而这样的宣传无法保证准确性,因此可以通过与多方合作的形式,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来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宣传和推广,学院还可以使用专门的公众号来对当前所举行的体育节的各大赛事进行通知,成赛后的新闻报道。其次,传统的体育节项目都是以球类和操类的形式进行,这些运动项目参加的人数毕竟有限,而且运动的成员数是学生,教师无法和学生共同配合参与竞赛。所以在未来的体育节举办过程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观念,提供更多的娱乐性的项目,让体育竞赛、健身和娱乐综合到一起,提高体育节的趣味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有机会感受体育节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除了举行运动竞赛项目外,还可以举行体育知识问答比赛,例如“奥林匹克知识问答大赛”,让学生不仅仅只是掌握运动的技能,还能掌握一些理论的知识。

2.4 完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属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资文化结构,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4]然而随着学院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院原有的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参与的需要,尤其是新校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体育馆,因此下雨天室外的体育课往往就只能到教室进行理论课的学习,要是碰到连续下雨的情况,学生有可能连着2-3周都不能进行体育活动。此外,学院器材室里有些运动器材(乒乓球拍、羽毛球拍、毽球)只提供学生上课时使用,课外学生想在课下借用是不可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运动的动力。

为此,学院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空间和物质资源。学院短期内虽然不能建成体育馆,但是可以建风雨球场,让学生在下雨的时候能有一个活动的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可能下雨天有些项目不能进行,但是在风雨球场中可以进行体育小游戏,也可以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例外,增加体育器材,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3 结语

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展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更关键的是它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传播体育的精神。为此,学校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使学生由注重技能动作的学习向培养终身体育健身能力的转变;让学生从单纯为了增强体质的心理,向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与此同时,善于发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在校园中营造更加积极的体育氛围。在学校的食堂中增加电视、投影仪等设备,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和体育知识,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体育人文知识、体育新闻和赛事信息。还有,可以加强校内外的体育赛事交流,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胜利的喜悦,体会失败的滋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构建团结和谐的校园。

猜你喜欢

体育节运动会学院
我要参加运动会
360名运动员角逐体育节
天易水竹学校学子竞技体育节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