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无畏
2020-05-07王充闾
文/王充闾
泛海
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作者简介】
王守仁 (1472—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曾在故乡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刘瑾专权擅政,逮捕仗义执言的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余人。王守仁不畏权贵,上疏论救,以致触怒刘瑾,被杖责四十大板,并贬谪到贵州龙场驿。放逐途中,刘瑾派爪牙尾随其后,企图伺机谋害。为了摆脱这种险境,避开特务的跟梢,过钱塘江时,王守仁使用“金蝉脱壳”的策略,搭乘一艘商船出海。不料,在海上遭遇一场风暴,生命危在旦夕。他却镇静自若,写下了这首七绝。
前两句,叙事抒怀,说安危、生死原本没有留滞在胸中,完全置之度外,同浮云掠过太空,瞬息流逝,没有什么两样,集中体现诗人的处变不惊,沉着、坚毅地同死神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后两句,把这种心境进一步引申开去,转为写景,展现一番光风霁月般的内心世界:在月明之夜,就像一位道行高超的游僧,手执锡杖,足踏天风,飞越三万里洪涛,飘摇自在,任意遨游。“飞锡”,佛家语。原典讲,智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一丢,遂跨乘而过。诗人借此表达其超然世外、淡观荣辱的洒脱心态。
纵观王阳明的一切修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内心无比强大。如同他在一首诗中所表白的:“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缘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定盘针”在哪里?只在此心中,无须外求。章太炎先生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以四字概之:“自尊无畏”。这在本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中,心学与禅理,实景与虚境,合而为一;诗人洒脱的心境、豪迈的气魄、潇洒的情怀、沉毅的个性,融为一体;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境界洞开,思通万里,襟怀、风骨之外,还带有禅机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