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内外阅读学习共同体,让阅读教学焕发活力
2020-05-06刘小青
刘小青
摘要: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渠道,拓宽语文学科教学的范畴,是构建完善的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文化传承、创新思维、知识应用四个层面的能力。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下功夫,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转变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搭建体系完善、多向联动、目标统一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阅读模式
学习共同体(亦称“学习社区”)的概念就是在一个目标一致、组织协调、层次清晰的学习团体或组织中,成员之间共同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提升整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体现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序的学习活动、系统的学习任务、有机联动的学习模块。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也是连接语言词汇、口语交际、写作等各个模块的重要纽带。
一、设置阅读主题,形成学习合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指导。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教师要巧妙地将每个学生都纳入阅读活动中。如果在班级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形成合力,而是一盘散沙似的学习,那么学习目标将很难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阅读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构建课堂阅读活动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共同努力,探究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窃读记》一文时,教师就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旨在构建课内外阅读的学习共同体,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内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归纳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划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含英咀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开卷是否有益?”融合阅读与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课内阅读任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主题,进行课外阅读。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阅读林海音的这部小说,全面了解林海音,进行拓展阅读。通过创设明确的阅读主题,引导班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到阅读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合作完成阅读任务,在班级的阅读活动中,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二、拓宽阅读范畴。提升教学导向
閱读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读书,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认知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拓宽阅读教学的范畴,构建课内外阅读的学习共同体,拓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通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很多学生对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此外,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偏见,认为阅读的作用不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提升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时,就构建结构清晰的教学模式,从字词、语句、文章结构、写作思路、表达技巧等各个层面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梳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以阅读促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海上日出》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巴金的相关散文,完成“生活中的美景”的主题写作。有学生的作文有一句精彩的句子:“星星好像嵌在天空中的宝石。”教师批改此文,询问学生,学生回答说,因为自己课外阅读了巴金的《夜空》,看到了这个句子,就记下来了,运用到写作中。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维,以创造性的思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要构建多向联动的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模式,以课内阅读推动课外阅读,同时又可以用课外时间促进学生参与到语文探究性活动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阅读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开拓阅读教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探究活动中,并且形成良性互动的阅读课堂模式。既要增强课内阅读的引导性,还要激发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与字词学习、文学鉴赏、口语交际、写作等不同的模块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的学习共同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性,让班级的学生都树立学习共同体的意识,协调一致,构建完善的阅读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