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喷喷群与夸夸群”导写

2020-05-06赵华周敏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点现象材料

赵华 周敏

作 文 题 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相继在网上建立了“夸夸群”,并且“夸夸群”都是瞬间就满员。在“夸夸群”内,大家求取别人夸奖,也变着法儿夸奖别人。有人让夸一夸他的名字;有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想让大家夸一夸;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

与此同时,网上还出现了“喷喷群”。与“夸夸群”相反,在“喷喷群”里,大家进行各种吐槽,表达各种不满。据说,“夸夸群”和“喷喷群”都是网络社交中的一种调侃、娱乐和压力的释放。“喷喷群”更多的时候是秉持着快乐的精神来抬杠,可以合理地宣泄压力。

为此,清华和北大还进行了一场“史诗级辩论”,正方北大辩论队支持“‘喷喷群更有用”,反方清华辩论队支持“‘夸夸群更有用”。

你如何看待“夸夸群”“喷喷群”在人群中的流行?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 作 指 导

本题属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最近发生的受到社会关注的时事,要求针对该事件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一般要写成议论性文章。时评文最大的特点是就事论事,需要分析材料给出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思考现象存在的原因、影响,表明立场观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本题给出的材料是:名校出现“夸夸群”“喷喷群”,两个群表达思想情绪的方法完全相反,人们对两个群的看法也不同,为此还展开了辩论。这个现象,考生并不陌生,但要写出有分量的时评,就要对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挖掘现象存在的根源,并联系实际阐明意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文章立意可以倾向于“夸夸群”或“喷喷群”,但应对两者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在相同和不同之处寻找其流行的原因,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要注意的是,文章观点要明确,分析定性要客观,挖掘根源要深入,联系现实要紧密,寻找对策要具体,解决问题要实在,以增强时评文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评析性。

范 文 点 评

取“喷”之冷眼,怀“夸”之热心

田韵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出现的“夸夸群”爆火,“喷喷群”的流行这一现象也许正是当下青年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之一。渴望着外界关注抑或壅塞了满腹情绪,却总与现实的碰壁和社会的冷落相龃龉,而这两个群的出现所给予感情的出口,或多或少地填补了心理落差。

就其效果来说,两群其实难分伯仲,只区别于受众与方式的差异。

“夸夸群”洋溢着和煦春风、阳光雨露般的其乐融融,汇聚着善意友爱的涓流。夸赞者尝试着以欣赏的眼光给予他人以鼓励,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正能量,并于此学会以温柔之心善待世界,发现个体的美好闪光点;被夸者则于自卑处迸发自信火花,于逆境中寻得前行力量,于赞美中砥砺拼搏,塑造更好的自我。在相互鼓励中,“夸夸群”所传递的价值是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向善向美的期待。

而“喷喷群”更如激涌的洪水携泥带沙,又带着灰色的冷幽默。他们也许师承以批判“国民性”著称的鲁迅冷眼看破,约言道穿,扯开虚伪与黑暗的纱帐,将个人际遇的不遂与社会的沉疴公之于众。其中虽不乏负面消极的因子,但客观上无疑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蕴含着社会进步的渴求。同时,个人情感的洪水得以释放,又为重新接纳生活的风雨忧乐预留库存,明天也许再次整装待发。

但在软语温言中泡久了,难免因自满而止步;在倾盆大雨中浸透了,亦不免灰心而失望。故而两类群也应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过度依赖单薄的赞美,不仅易在塞壬的歌声中迷失自我,而且可能被膨胀的虚荣吞噬。“夸夸群”取“喷喷群”之冷眼旁观,习得漫看天边云卷之舒之宠辱不惊,用自身的修持走完人生的朝圣路。如季羡林婉拒“国学泰斗”的称号,仰学术高山谦冲自牧;如陈寅恪不喜张扬,存君子本色潜心治学。真正的高贵从不需外界认可,而是突破自我藩篱,优于过去的自己。

“喷喷群”也许该思索:怎样去解决碰到的難题?粗暴的发泄方式又有何不妥?因为一味地抱怨只能塑造“怨妇”,无克制的口水只能称为“喷子”。“喷喷群”该怀“夸夸群”之古道热肠,多为他人奉献一缕阳光,多让社会和谐美好。如李敖,不是止步于著书“骂”人,而是与当局据理力争,争取社会公平;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没有抱怨施工难度大、技术水平有限,而是凭借奋斗精神,自主攻关,造就世界奇迹。“喷”后要有为,不“喷”而砥砺前行。

冷眼于心,向外观世界,向内鉴真己;热心在怀,系苍生黎民,达至诚至善。

点评:根据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篇作文可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方面进行评价,基础等级按“内容”和“表达”两方面综合给分,发展等级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从两方面来看,此文可以评为满分作文。在基础等级方面,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分析辩证,水到渠成。开篇点出“夸夸群”“喷喷群”出现的原因以及共同特点,然后分别对两群的不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两群虽然在受众及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其原因都是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个人情感释放和社会和谐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接着,“但”字一转,提出两群应优势互补,再从各自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形成立场和观点:取“喷”之冷眼,怀“夸”之热心。文章在发展等级“深刻”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既有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也有现实中的典型论据,提出的建议客观可行,真正达到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时评写作目的。

“夸夸群”“喷喷群”席卷网络,人们纷纷加入其中,或求夸奖,或表不满。我们欣喜于这样一种快捷的诉求途径,但同时也应警惕深陷其中,使心灵的慰藉地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肆意妄言的发泄圈。

纵观当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个体于洪流中浮沉不定。诚如斯特林堡所言:人活着必遭蹂躏,困难险阻接连不断。无论是买房难、住房难还是升学难、考研难,压力如山,往往让人喘不过气,无所适从。于是,各大高校相继成立“夸夸群”和“喷喷群”,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倾诉的通道,让个体孤岛连成群,抵抗风暴,排出废流。这样一种利用网络社交之便进行调侃、娱乐、释放压力的方式,符合时下流行趋势,也成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让人们明白“你不是一个人”,聊以抵御孤独,拒绝焦虑,合理宣泄压力。

理性把握 助力发展

任慧敏

“夸夸群”“噴喷群”的建立和流行是一种必然。但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合理使用。前有“躺赢”理论大行其道,“锦鲤好运”备受瞩目,精神缺钙的弊症屡见不鲜,人们借口“佛系”成为“巨婴”,沉迷虚无不知进取。“夸夸群”“喷喷群”本是为了抱团取暖、快乐抬杠,但倘若过度耽溺,夸奖浮于形式,吐槽也会成为恶言,发展为语言暴力,难免刺痛人心。故而,“夸夸”不可“夸垮”,“喷喷”不能肆言。

面对夸喷潮流,作为接受夸奖的一方,行动要落在实处,“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别让“夸夸群”成为秀场;要真正去寻找解决问题消除疑难的方法,而不应如鸵鸟钻沙堆,顾头不顾腚,寻得了一时的安慰,却落得他人的耻笑。而作为“喷喷群”的参与者,要把握好语言的度,否则当了键盘侠而不自知,倾吐苦水以致恶意中伤。

夸、喷本无高下,它们反映了人们生活所需的两种调剂。或许你疲惫至极,他人的夸奖便是三月和煦的春风,带来丝丝暖意;又或许烦闷让你失去动力,便由吐槽来制造快乐……当合理应用这两味调剂时,精彩纷呈的人生便也徐徐展开。

接受夸奖意在接受鼓励,而不是停止奋斗的脚步,参与吐槽本是缓解压力,而不是语言施暴。合理的夸与喷,才会有恰到好处的暖与乐。

点评:此文可评为满分作文。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作者紧扣题目所述材料“夸夸群、喷喷群”现象,既肯定其是“快捷的诉求途径”,又提出“应警惕深陷其中”的观点,切合题意。全文围绕中心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很有理性思考,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主体部分展开客观分析,作者先从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又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看待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指出核心主张“夸夸不可‘夸垮,喷喷不能肆言”。接着,作者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即面对“夸喷”潮流的正确态度,观点具有启发性。最后,作者再从“夸、喷”作为生活所需的调剂角度重提应该合理使用的观点。整篇文章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没有假大空的议论。文章语言简洁,引用恰当,善用比喻,增加了文采,如引用斯特林堡的话及时代流行语,巧用比喻“不应如鸵鸟钻沙堆,顾头不顾腚”等。总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满分作文。

说 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等级给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只有题目可给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错别字从第三个扣起,最多扣3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满了400字,有结尾的,按基本完篇处理,按字数不足扣分,最多扣6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猜你喜欢

观点现象材料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第四章光现象
摇摇鹅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