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旷达掩不住误会

2020-05-06韩朝胜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客苏子旷达

韩朝胜

原 文 阅 读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阅 读 发 现

《赤壁赋》中的苏轼有着旷达的思想,但客人的“虚无消极”论调不是苏轼的。我们不能因为苏轼被贬官了,就将“虚无消极”的情绪强加到他的头上。当然这个“虚无消极”也不是那个客人杨世昌的真情实感,而是误会之下的应景之谈。通俗地讲,就是普通人之间对话对到那个份上了,只能那样议论才合乎谈话的氛围,才不会尴尬。且看笔者具体分析赤壁那一晚主客二人的双重误会与真实心理。

1.一重误会在“箫声”

月白风清,山高月小,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想夜幕下的赤壁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天是那么静,水是那么清,风是那么柔,月是那么朦。苏轼找到了那么一点成仙的感觉,浩浩乎、飘飘乎,羽化而登仙。此时的苏轼心情比较放松。但他终究是凡人,飞不起来。飞不起来就得坠入凡尘回归现实吧!于是二杯酒下肚后,苏轼自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前途,想起了皇帝。他不好明说,只好“诗言志,歌咏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能与苏轼为友的客是何等精明。一听便明白苏轼的内心世界。“客”得想办法安慰好友苏子啊。于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音就流淌而来。

苏轼本来心情就惆怅不爽,现在又耳听得如此凄切的箫声,便越发心情不佳了。于是苏轼因不理解便去问客的箫声“何为其然也”。麻烦了。客本来是默默地配合苏轼的“歌咏怀”的,谁知现在却遭到苏轼不明所以的发问。客也不好点破说“我的箫声是为配合你忧郁的心情的呀”,只好环环相扣的编说下去了。于是就有了世人所谓的“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消极感叹。

2.二重误会在“曹操”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这个“客”上来就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样颇具文化气息的诗句来点到曹操。客以曹操为评论对象,那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抚慰好友,消除苏轼心理上的不平衡。三国那么多英雄,客为何独评曹操呢?皆因为孙、刘、曹三家,曹操才是全能的、最大的英雄。这样一评,无形中就提升了苏轼的地位。你想,连曹操那样的大英雄而今也灰飞烟灭了,那么好友苏轼你现在被贬黄州这点小挫折又何必闹得不开心呢。况且我们都这么渺小,微不足道,大家最后的归宿都一样,是平等的。笔者以为,“客”的思想工作做得不错,针对苏轼当时低落的情绪,你只能往开了说,淡化功名利禄。有点小消极吧,才能让苏轼的思想包袱放下来。反之,如果当时“客”劝慰苏轼要坚强,要有雄心壮志,那么苏轼看未来只会更悲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是明白他所处的政治大环境的。以他的个性,改革派与保守派都得罪了,能有好前途么?还不如“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呢!只可惜苏轼又一次误会了客的意图,以为客真的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

二重误会产生时,客与苏子的情感在“低落”这个层面上已然产生共鸣了。但是人的情感一旦被点燃,就收不住了。情感上还会有点小纠结:“本来自己是难过伤感的,但见别人比自己更难过伤感,自然得先收敛起自己的悲情,反过来劝慰别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少,譬如,在死者面前,先哭的人大多会劝慰后哭的人。苏轼此时正是这样的心态。于是苏轼用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来宽慰客的“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之论。于是都笑了起来,接着“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梳理全篇,应该说苏轼先后两次误会了客:一在箫声,一在曹操。应该说苏轼的“成熟与旷达”里有“客”的功劳。应该说“苏子”与“客”这二个人是绝对的好朋友,绝对的知音。尤其这个客人杨世昌理解苏轼当时当地的政治处境与心理状态,经常伴随左右,助其在赤壁凤凰涅槃,佳作连连。有客还比无客好,好处有三点:1.主客夜游,把我们带进几分迷幻、几分瑰丽的艺术境界;2.谁知真患难,忽遇大光明。在客的点化下,苏轼完成了自我救赎;3.主客问答间,苏轼向故人作出暗示:我虽然被贬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消沉。

(责任编辑  /  胡   璐)

猜你喜欢

主客苏子旷达
能人怎么写?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找朴
旷达者
我爱你,祖国
旷达者
旷达者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我被克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