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学思想中的环境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0-05-06夏京超
摘 要:环境哲学聚焦于环境问题,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的现代哲学。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环境哲学,但是通过余谋昌先生对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分析,古代思想家关注宇宙与人生,并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行了深刻论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留下丰富且深刻的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结合老子与庄子的环境哲学思想,从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和环境价值思想进行初步的分析,来看道学思想中的环境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道学思想;环境哲学;生态文明建设
一、道学环境哲学思想
余谋昌先生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统一的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蕴含着自然是万物之源,人是自然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思想,这就不同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完全割裂,并与西方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的自然整体价值论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这难以言说的默契。
第一,不同于西方哲学中人主宰万物的思想,道家环境哲学更注重人与自然同一,将"道法自然"与"天人一体"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追求。通过对老庄思想的学习,"道"即自然,从老子的"道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人"中"道"产生天地万物,道学中道法自然、天人一体是人与自然的终极相处之道。老子也提出要从"道"来看世间万物的奥秘、因此在老子的思想中,"道"除了是万物之本源外,其也代表着万物运行的法则,因此要"道法自然"。
第二,和合,中气以为和的思想。在老子看来,"天之道"是和谐适中的。并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哲学当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认识和了解自然时,不强加自己的意愿,而是辅助其更好的发展,按照自然规律而为。"无为"正是顺应天道、自然规律的一种"为"。在庄子看来,人类的行为要顺从自然的规律,按时、按季、按万物生长规律,这样就是遵循在"天乐"的基础上行的"无为"("中")之术。人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就是做到顺应自然发展,而不是根据人类自身的需要去伤害自然,"因任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若是破坏生命的自然本性就是"侵其德者也"。
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只有在遵循"道"的法则、合乎"道"的规律的前提下,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创造才能拓展自身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发展。我们也需要道家"中和之道"的哲学。根据"中气以为和"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要遵循自然之法,要做到助长万物,但不恃恩求报;有所成就,但不自居有功。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系统是一个由许多有机个体按照一定的结构序列与规则、遵循一定规律所复杂交织而形成的整体,是其内部所有组成部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只是作为自然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所以自然创造了人类,并赋予我们高级的大脑,使得我们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源支持,所以在面对自然的时候,自然中一份子的人类,我们的完整、稳定、和谐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以自然系统整体的完整和稳定为前提与基础,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将以前的权利视角转变为义务视角,不能仅仅把自然当做我们获取资源的出处,也应该承担起人在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义务,和合共生,真正实现善待自然与回归自然。
二、道家自然价值思想
第一,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肯定自然的价值。道家关于"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的论述,深刻地论证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思想。从传统观念角度理解看,自然的价值体现为能被人所利用且能使人所满足的属性,即"必须以个人体验的方式分享"和"被用来当作实现某一目的的手段的事物",即只承认人类自身的内在价值,对于其他存在物则仅仅通过"有用性"来衡量其价值即工具价值,这就在思想和理论上为人类掠夺、破坏生态环境提供了支持。所以,在这种以人类为中心否认自然内在价值思想的指引下,使得人类在思想上,站向了自然的对立面。
第二、庄子虽然反对技术,但是他也提出"罪在于好知",但根源在于"无道"。也就是说,推崇智巧,"罪"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运用科技术的目标不当,在于"无道"。这才是它使天下大乱的缘故。道家提出的"在宥天下",是担心人们迷乱原来的本性去改变自然的常态,因为违背自然的本性和常态是绝不可能持久的。若不得不治理,那就"无为而治"、"以道驭技"。在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上,当今仍有很多人批判道家对待科学技术是消极保守、抛弃文明、毁掉文化、宣传蒙昧主义的,我认为这种批判是对古典道家思想的一种误解。
结合当今西方环境哲学的转向,转变仅仅是把事物视为工具的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观点,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说也是当今我国环境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我们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当充分汲取道家的环境平等观,树立万物平等的观念,克服人类的狭隘意识,以生态型人格的"大我"去看待天地万物、宇宙自然;尊重生物本身具有的,也可能是当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内在价值,严禁过度砍伐与过度捕捞,保护濒危生物,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此外,道家环境哲学中的对"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论述,充分的肯定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这也与当今生态哲学所追寻的内在价值论相统一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资料极其丰富的21世纪,我们人类可以很容易的改变自然的面貌,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一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但是我们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诚然,一味强调技术乐观主义终将会陷入技术的泥潭,我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本是人的观念出了差错。过去一味改造自然的结果,也终将是给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更加严酷的危机,那这是我们想要的吗?结合道家环境哲学思想,我们需要的是"因势利导",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待自然的态度,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汲取道家环境科技观的思想力量,重新整理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关系。
三、总结
本文结合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对道家环境哲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道法自然,天人一体的哲学思想、"万物莫不有"的道家自然价值思想为我们当代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汲取道家环境哲学思想,以物易性,修养身心,看到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而不是对抗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道"的法则、合乎"道"的规律,汲取"道法自然"中的中和之道,无为,并非是一点也不作为,道家无为其更多强调的是顺应自然的内在规律性不妄为,即不违背规律也不创造规律。当然,道家环境哲学思想对指引当今健康、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道家环境哲学由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照当今时代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道家生态哲学思想,使其能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葛容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4](美)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 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杨通进, 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夏京超(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