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创新发展

2020-05-06吴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4期
关键词:融媒体发展

【摘要】随着融媒体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纸深度融合之下,相关岗位面临全新的挑战,主持人岗位亦是如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有突破、有创新,且要适应更多的平台岗位要求,这一切都要求主持人更要练好内功,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关键词融媒体;主持人角色;发展

随着融媒体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纸深度融合之下,相关岗位面临全新的挑战,主持人岗位亦是如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有突破、有创新,成为融媒体新时代下主持人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1. 认清概念找准定位

融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稿多用”,原来传统媒体“一稿一用”、“一家独大”的时代已过去,甚至和其它平台原先构成的竞争关系也变成了合作关系,这就要求主持人对于自身形象和角色的定位要有全新的认识,主持人不再是某一个电视台或电台的固定岗位,而是融媒体背景下的多面手,对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适应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主持人要跳出固有工作岗位的思维模式,主观上认清媒体融合的背景和概念,从而做好角色转换。

2. 跨前一步主动适应

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不是一蹴而就,面对如今广播电视台与报社、网站的融合改革,主持人要做的不是等待和静观其变,而是跨前一步,主动适应,在过渡期,尽快找准位置。

2.1 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媒体融合的运作和播出情况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充分了解媒体融合后的运作的播出情况。所播的内容或主持的节目是否适合其它端口播出,或是融媒体下的新节目是如何策划制作的,主持人要主动参与了解,了解越多,做到心中有数,其后面主持内容的贴合度就越高。

2.2 调整好语言风格

之前提到融媒体的稿件往往会“一稿多用”,这就要求作为播读稿件的主持人要有全局意识、融合意识,播出的稿件除了电视会用,其它播出端口会不会用到。如电视主持人称号“观众朋友”、“看一看”这样的词汇,是否同样适用于广播或网络移动端口,主持人有必要在称谓上先做调整,或增加其他层面的受众称谓,以照顾到不同层面受众的感受。

2.3 善于在融合转变中总结

媒体融合期间会有各种尝试,主持人要抓住尝试的机会,主动作为。除了以上提出的语言风格的把握,主持人要用心体会在几家媒体融合工作中融合共通的点在哪里。如同样去采访报道,不同的端口报道的侧重点不同,主持人要能总结出其不同的侧重点,为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状态参与节目做好准备。

3. 熟练操作做多面手

3.1 熟练新设备新网络新平台

媒体融合转型中,会带来播音设备的更新换代,作为主持人要能很快适应、熟练操作。比如广播电台的录音系统,在媒体的传统录制时代,主持人操作相对单一。而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仅要确保内容的丰富性,给出多端口播出的适应性,还要熟练掌握一套操作方法,便于网络端口即时发布。

3.2 努力成为融媒体多面手

不同的播出端口因其受众对象不同,节目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除了传统的广播和电视,移动端也是主阵地,且受众对象年轻人居多,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怎样把节目做得更新颖和活泼,主持人也要有自己的设计和策划能力。一档移动端的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凭借一部手机,身兼“多重身份”,既是记者又是编辑又是主播又是摄像还是网络管理员和评论员,真正是一个多面手,在这种情况下,平时的积累就变得尤为重要,也时刻考验着主持人的内功。如何提高主持人在全媒体平台下运作的内功,还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消除对“有稿”的依赖。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更多常态化的工作是放在新闻播音的“有稿”播读上,“稿子”一般是记者或编辑写的,播音员对整个新闻内容的把控只能是被动地理解和开展一定的联想,来自现场的感受较弱,所以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要有意识地走出播音间,多去新闻现场感受,让自己的眼睛更敏锐,耳朵更灵光,嘴巴更伶俐,这样,在应对突发直播、多平台联动,才有主持上的跨越和驾驭感,应对更自如。

二是增强互动感。不同于以往的电视和广播直播,网络或移动端的直播互动感更强,用户的评论等都会大量出现在直播平台,主持人除了亲临现场把现场的体验说出来,还要顾及平台的留言与之互动,需要主持人临场处理的内容很多。因此,主持人的日常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场的把控能力要强。

好的主持人,必须要有强大的政策观念和理论水平,宽泛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精湛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尤其要有独特的主持风格。主持人除了练好内功,在媒体融合的转型过程中做好自身定位,创新工作也很重要,它关系到转型后的融媒体节目形态如何发展和流量的走向。

首先,主持人也可以是网红主播。随着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短视频与直播的强势连接,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分享链接接触到直播行业。和一般社会网红主播相比,传统媒体主持人拥有丰富的主持经验,较好的形象气质、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语言是专业优势,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都比社会网红主播更胜一筹。如在无锡的一场落地活动中,商家为了增强商业品牌的宣传效果,同时邀请了无锡传统媒体主播和网红主播大V同时视频直播。社会网红主播通常一镜到底,表现元素相对单一,受众黏性不大。而来自传统媒体的主播飞翔,前期精心策划,采用话题植入,故事化讲述,体验式报道,把商家产品和社会热点话题巧妙結合,不仅在专业讲述上优势明显,更传达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观点,层层递进,两个小时的直播生动有趣,观看人数远远超过社会网红主播。而以上主持人立马在活动中“圈粉”,依靠的就是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身经百战的主持功力和扎实的传媒人专业功底,这些都是大多社会网红无法企及的,其次,新生代主持人的多栖发展。随着融媒体平台展现的产品多样化,如何更好地挖掘内在生产力,把员工尤其是主持人的热情和潜力完全开发出来,从而生产更多有质量的产品。播音主持这个和艺术息息相关的行业实际上可以衍生出更多艺术产品。尤其以九零后为主体的广播电视新生代主持人,他们求新求变,渴望发展机会,持有多变的职业观念,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看重企业是否能培育员工具有“可转移”的竞争力。相比一些主持人基于职业精神而抑制个性,新生代主持人在节目参与、人际关系等方面更乐于表达自身独特看法,他们专业基础好,荧屏形象佳,更具备向影视、小品、戏剧等多栖发展的优势。与此同时,相对固定的广播节目中的广播剧、小说连播也是可以激发新生代创作热情的小平台,一是可以由此产生原创作品,为平台所用;二是可结合本土特色出定制产品,把新生代新颖个性的想法融入这些原创节目,增添活力,为节目增值。

第三,走公益路线,在线下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反哺线上和平台。要充分挖掘主持人的影响力,除了节目本身的流量,还要在培养线下活动的带动力,尤其是公益宣传和公益活动,要鼓励主持人多走出去,多参与公益事业,多接触“粉丝”,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主持人定期参加为盲人解说电影、为孩子上几堂生动的播音主持课、为文艺骨干讲朗诵演讲的技巧等。这些都是主持人的加分活动,可以直接收割“流量”,同时也为主持人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播音员主持人在融媒体转型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发力点,它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变化中寻求新的突破。主持人要适应更多的岗位,是节目的策划者、参与者和代言人,所以更要练好内功,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胡广徽.广电网红主播为传统广电的流量赋能,视听界2019(1).

[2]伍晓奕.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3]范洲.融媒体环境下新生代电视主持人的培育路径视听界2019(3).

作者简介:吴敏,江苏如皋,一级播音员学位,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融媒体发展
区域发展篇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