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
2020-05-06曹睿
曹睿
【摘要】在新课改政策的大环境下,大家不再仅仅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人们开始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中,书本知识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应当相互交融,这样的改变大大推动了小学教育的进程。而在小学课程中,与情感教育最有直接联系的就是小学语文的教育。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及实施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36-01
一、体会情感教育的实质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一定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加上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教师通常都会把关注点放在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上, 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文化知識就足够了。而如今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善,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情感的教育,了解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情感来说,是对社会文明以及价值观等的一种印射,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相对性主观反映。而情感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来提高学生对情感的领悟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促使他们能够在个性和人格上得到完善。教育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知识而外,需要对文化知识赋予书本中没有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情感共鸣。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引导学生丰富积极情感
在孩子还处于小学阶段时,一般情况下会因为年龄小,就会很容易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这个阶段对事情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更加容易产生不好的消极的情感,形成一些坏习惯导致对学生的身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这就更加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上应当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对积极的事物有积极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帮助学生,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生除了家长以外与老师的相处时间最长,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与学生相处得很好,使得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生进行实施情感教育。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所以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在私下里一定会进行比较,如果对成绩靠后或者调皮的学生区别对待的话以及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偏爱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平衡。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带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教师要与学生进行适当交流,关爱学生。作为教育者,要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赋予真心,这样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们的真实情感。
(三)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内容
教育离不开课本,教育者要对课本进行深刻研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书本内容充分把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挑选一些情感内容较为丰富的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课文中说道“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这段内容充分描写了春节时的热闹以及与平时的截然不同的场景,描写了各种春节时的传统习俗,让同学们感受到春节快乐的气氛。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着重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使得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与众不同。再比如,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句话能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之情,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伟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的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充分把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够既促进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发展,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领悟情感的能力,让学生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周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 学周刊, 2016(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