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二三产融合农业规模化,山区农民就业致富

2020-05-06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3期
关键词:沙河观光果园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佛照山又名大安山,属太行山余脉,主峰海拔906米,山体呈马蹄形,占地约4平方公里,是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的一部分。2008年,金沙河面业集团(以下简称金沙河集团)与白庄村村委会签订为期70年的承包协议,2011年12月注册成立荒山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佛照山公司),投资发展佛照山生态经济观光园。截止2019年底,投资总额达1937.26万元。现有果园400亩,果树14万株,承包户11户。

白庄村是一个拥有100多户农家、430口人和400多亩耕地的小山村。山上没有水源,收成主要靠天。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或者苹果树为生。村里青壮劳力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佛照山从事采石劳动。金沙河集团连续11年的投资使佛照山变得山青景美,白庄村摆脱了贫困,村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一、金沙河集团与白庄村村委会签订承包发展协议

(一)2008年,金沙河集团与白庄村村委会就佛照山签订《林地承包协议》。协议中,白庄村将村西已退耕还林的村民承包地共计107.9亩经原承包户同意后统一流转给金沙河集团,承包期限为50年(2011年签订共建生态经济观光园合作協议时变更为70年承包期限)。承包费为每亩每年500元,合计53950元。每年春节前付清当年承包费,如遇物价上涨,承包费不低于600斤小麦的折价。实际执行中,从第一年开始就一直按照600斤小麦折价的标准执行,每年承包费为每亩600元。截止到2018年,流转土地增加到110.95亩。2019年3月,白庄村又有29户村民与佛照山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共流转土地27.74亩,土地租金为每年每亩700元,流转期限20年,租金共计388360元,一次性付清。这27.74亩将作为佛照山景区的停车场使用。

2008年签约的土地租金由佛照山公司统一划拨至白庄村村委会计白书录的会计账号,再由村委分别发放给出租土地的村民,原因是当时流转土地的村民基本没有个人账户。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有了个人账户,但由于村民更愿意见到现金,2008年签约的土地租金因此仍按原来的支付方式执行。2019年新签约的土地租金由佛照山公司统一划拨至出租承包户个人账户。

协议还规定,金沙河集团对承包的佛照山林地包括未植树的耕地有经营权,并且要保证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两年内全部植树绿化。为保证山林能够更快恢复植树绿化,防止植被遭受破坏,金沙河集团将村民放养在山上的几百只羊买了下来。金沙河集团每年付清承包费外,还会在年关时节为出租承包户提供每亩100斤面粉的福利。

(二)同年,金沙河集团与白庄村签订《水源承包协议》,承接转包过来的西寺井水源,一次性支付承包费3万元,期限50年。这口“井”是一个蓄水池,仅能维持日常用水。为满足果园灌溉所需,金沙河集团先后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分别投资336495元、46908元和183705元在村里和山上打了三口井,基本解决了水源问题。

协议规定,村民有偿饮水,但实际使用为免费,金沙河集团并未向村民收取水费。

(三)2011年11月,金沙河集团按照村企共建的要求,与白庄村村委确定共同开发佛照山生态经济观光园(以下称生态观光园),并签订《共建“沙河市佛照山(大安山)生态经济观光园合作协议”》。为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园,金沙河集团于同年12月注册成立沙河市佛照山荒山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独资经营,产权归金沙河集团所有,盈亏均由金沙河集团负责,白庄村盈不分红,亏不负担。2008年签订的山林承包期限和土地也由50年延长为70年。

根据协议内容,白庄村村委原有的集体果园和村民自己开的小果园,以及村里的两个养鸡场、一个养猪场由村委收回,统一承包给金沙河集团作为生态观光园开发建设用地,承包期限70年,起止时间是:2012年1月1日至2082年1月1日。金沙河集团一次性付给白庄村村委承包费173万元,对村民的小果园、养鸡场、养猪场、山坡地等的赔偿,由村委会从173万元的承包费中支出。原养鸡场和养猪场的地块现已改成停车场,山上不再允许养鸡,佛照山公司在山上另辟出一块地专门养猪。

从白庄村村委现任会计白书录处了解到,这173万元,60万元左右作为村里30户左右村民自开小果园的赔偿,30万元作为养鸡场和养猪场的赔偿,剩余的钱款用于村里旧房改造。这笔173万元的财务由上一任村会计负责。该会计现已去世,财务台帐没有上交,具体明细无法查到。

为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金沙河集团还出资15万元为白庄村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二、佛照山果园承包管理分配模式

(一)佛照山果园分配方式的演变

2011年12月佛照山公司成立,确定开发沙河市佛照山(大安山)生态经济观光园,将流转过来的果园进行整合,承包给村民种植管理。果园的承包分配方式也一直在探索发展中变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第一步,公司将400亩果园分成四个组,每组配备2名组长负责管理,工资为每人每天50元。组长可以雇用短工最多不超过30人,每人每天25元。这一阶段,果农种植的水果收获后,全部由公司回购,利润全部归承包户所有。

第二步,原来的四组分为八组,每组1名组长负责管理,每年领取9000元管理费。因种植果树的头几年属于育苗期,果实少而次,佛照山公司没有回购,全部让给果农。

第三步,公司于2015年再次调整管理组织方式,取消分组,改由6户村民承包果园,每户每年得18000元管理费。规定2015年承包户需向佛照山公司上交果园所产全部水果的30%。2016年上交果园所产全部水果的40%。2017年开始,每年承包户需向公司上交果园所产全部水果的50%,剩余的水果全部由佛照山公司按市场批发价回收。并规定,如承包户想要自行对剩余水果进行销售,需要得到公司的许可。

第四步,2018年起,实行现行的种植管理和分配方式。按天计算工资,每户承包户可有长工2名(其中1人为承包户本人),短工2人,长工每人每天工资为80元,短工每人每天工资为40元,每月按30天计算工资,此项费用由佛照山公司支付。农忙季节,承包户需要另外雇用短工的,费用由承包户自行承担。收获的水果或蔬菜仍执行向佛照山公司上交50%,剩余水果或蔬菜由公司按照市场批发价格回收的规定。目前白庄村承包种植果园的农户共有11户,每户承包的亩数30—40亩不等。

以上管理方式,种植成本均由佛照山公司承担。

承包管理分配方式的四步演变,体现了佛照山公司在责权利的统一、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的提高上所作的探索与完善。

(二)佛照山公司对果园种植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公司为承包户每户一次性配齐水泵、压力泵、电机(公司旧电机)、旋耕机、电动喷雾器、打药线、打药枪、梯子等各1件,白桶3只,使用过程中如有损坏,由承包户自行维修或采购。

2.果树苗由公司统一采购,各承包户需确保新栽果树苗成活率95%以上,低于95%的由承包户自行购买补齐果树苗。

3.承包户使用农药、化肥,需提前一个月报计划,公司汇总数量审批后,统一安排采购;承包户种蔬菜所需有机肥也统一上报公司采购。

4.承包户需要拉粪的,提前一个月上报公司审批后,由公司制定每方价格,安排专人量方。

5.承包户需要建水池、简易房、刨树根、修路等,提前一个月向公司申请,经公司同意后一次性包干付款。

6.三通、开关、接头、小推车等小配件由承包户自己配置。

7.公司负责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承包户学习果树嫁接技术。

三、佛照山的开发为当地村民开辟了致富新路

金沙河集团对佛照山的开发建设,不仅在自己的品牌推广上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为佛照山上的白庄村及周边村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挣钱的途径,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一)白庄村果园承包户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以村民白增民为例。2019年他58岁,在金沙河集团承包佛照山之前,除了到山上的采石场打工,就是在山上自开小果园种苹果树。他的种植方式就是在山坡上找地,发现一片地势好一些的地就开发一片种树,这样的方式无法成方连片,种植的果树在100—200棵不等,山上没有水源,种苹果只能靠天吃饭,一年收获的苹果在收成好的时候最多可卖出几千元钱。在采石场打工则主要从事技术型工种,采石场的工作分“细活”和“粗活”。粗活卖力气,细活是刻字等技术型工种,细活一天的工资能挣到20元。自2012年承包果园以后,白增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2018年佛照山公司调整承包方式后,白增民的儿子结束了三年的运输业务,半价卖掉了当年8万元购买的卡车,回家和他一起种植管理果园。2018年白增民一户种植果园所得的工资和利润分成加上土地承包费,共得108711元,不仅购置了一辆私家越野车,还在沙河市首付20万购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2019年的年收入达到14万余元。

由佛照山公司财务提供的2019年果园11户承包户年收入数据显示,有7户承包户年收入超过10万,最高收入是169753元,其余4户的年收入均过万,最低收入为67709元。

(二)为白庄村和邻近村庄的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根据金沙河集团和白庄村签订的两份协议内容,金沙河集团在经营时需要劳动力、生态观光园开发需要用工时,应优先安排白庄村村民。佛照山成为人气旅游景点后,生态经济观光园对雇工的需求量大为增加。据佛照山公司的统计,旅游旺季时,最多需要雇用日工达到80人左右,其中雇用白庄村村民的日工为20—30人,从邻村雇用日工的人数为40—50人。雇工的工资根据劳动力、技术含量分为80元/天和40元/天两个档次,对于年龄偏大的雇工,公司以每天80元的档次发放工资。

除生态经济观光园提供的就业机会外,白庄村和邻村的村民也自行开辟了新的挣钱门路。佛照山的山脚停车场至佛照生态观光园约3公里,白庄村部分村民就用自家的三轮摩托车来回接送游客,每个游客收费5元钱,一次最多可以载游客6—7人。山脚下小商贩沿百米山路摆摊叫卖,形成小集市,商贩主要是邻村魏庄村村民。近两年佛照山旅游季游客明显上升,临近的村民带着自己家种的小米、芝麻、苹果、梨等各种农产品到这来销售,收入最高一天可超过百元。

四、佛照山扩大了金沙河集团品牌影响力

自2008年以来,金沙河除了承包土地、建设生态观光园这些主要项目外,还投资修路、打井、垒坝、建公厕,增加佛照山及白庄村的各类公共设施等等,11年投资数额已达1937.26万元,平均每年176万左右。2018年全年投资总額达到421万余元。2019投资总额超过500万元。

现在的佛照山四季美景不断,春天赏花,夏季摘蔬果,金秋观赏红叶,隆冬时节可见银装素裹。2019年5月,金沙河集团推出工业旅游后,佛照山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客流量与日俱增。据佛照山公司统计,红叶观赏期最多一天的游客流量逾万人。金沙河集团还将持续开发建设佛照山,将其作为集团员工的福利点和品牌推广点。

(一)2018年,金沙河集团推出佛照山登山券,企业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可以获得登山券带自己的亲朋好友上山休闲娱乐,在佛照山公司设在山上的餐厅免费就餐,且每人均可在生态观光园里免费领取一箱新鲜水果。员工及家属从中感受到企业的关爱,激发了劳动积极性,增强了认同感。

(二)金沙河集团与当地旅游部门共办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参观面粉面条加工过程,上佛照山观光旅游,免费品尝和获赠产品,这一举措有效扩大了品牌影响,增加了与消费者的粘度。

(三)金沙河集团邀请企业客户在佛照山观光旅游,密切了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降低了集团的销售成本。

五、佛照山公司的财务情况

佛照山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从2017年才开始有实际收入,主要是销售果园承包户种植的水果、蔬菜所得。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收入分别为73万元、84万元和223万元。这三年佛照山公司的收入均来自果园,投入的生产成本全部用于果园种植。但在管理成本的投入中,既包括果园的管理费用,也包括佛照山二三产业的管理费用。对比这三年的经营总额,佛照山公司目前仍属于亏损状态。

六、佛照山公司下一步投资计划

金沙河集团对佛照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了大量资金,主要用于修路、打井、挖蓄水池到垒坝、修公厕、建食堂等,下一步将投资建设服务救助站,扩建公共厕所,加固上山阶梯,增设路灯、护栏、指路牌等。针对目前山上手机信号比较弱的情况,拟协调运营商增设信号基站。对外宣传方面,拟与金沙河集团在红薯岭的油菜、油葵景点统筹规划设计,运用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金沙河集团及佛照山旅游品牌。

七、开发佛照山已经并将继续为村民、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

经过11年的封山育林和开发建设,佛照山从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现在植被广覆的美丽景观,为村民和社会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为集团创造了经济效益。第一,由于金沙河集团在佛照山进行了巨额投资,村民(包括白庄村和邻村)对应的人均资本量大幅度提高,这些为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从而实现了金沙河集团开发佛照山的初衷。第二,开发佛照山,将果园种植的水果以福利形式发放给企业职工和家属,降低了金沙河集团的劳动力成本;邀请集团客户前来休闲观光,降低了市场营销成本;现在的佛照山已经成为金沙河集团一项优质无形资产。从佛照山公司的账面财务数据来看,虽然公司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但比对2017—2019年的经营费用和收入总额可以看出收支缺口已经呈现出缩小的趋势。金沙河集团对佛照山的承包期限为70年,它未来60年的盈利是可以预期的。可以肯定地说,佛照山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账面价值。第三,佛照山的开发为当地旅游局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工业旅游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拉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不但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也扩大了当地政府的影响,创造了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沙河观光果园
白沙河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抢渡沙河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夏日果园
坐小火车去观光
蓬蓬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