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2020-05-06李海锋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创新

李海锋

摘   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有土地空间規划发展的应用指南,同时也是开展各项建设活动的基础。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由于行政体制的影响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的争夺,从而导致了在过去的国土规划中,对于环境资源和生态文明的破坏。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体系。本文以北京为例,对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  国土空间规划  创新  发展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形成。在我国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了解还不太深入,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了解和研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指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环境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各地要对开发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环境优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同时要求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这些都是对于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的重新定义。因此必须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如何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创新和发展,认识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些规律,建立起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和运行机制。

1  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来提升对资源的节约程度,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之间的协调增长。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必然会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能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要克服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过分关注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能够形成新型的空间规划模式。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体现在国土空间开发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对于开发的承受力度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造成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通过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控制开发的强度和力度,同时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对于生产空间进行集约利用,从而能够确保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增长相适应,同时也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求对于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步伐要加快,要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空间规划中都是采用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规划模式,这种方式过分注重生产要素的聚集、扩散以及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等等,很少考虑空间规划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考虑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来进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缩小区域空间内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的差距,造成了环境的日益恶化。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统筹协调与环境,经济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

2  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创新与发展的要点

2.1 要树立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国土空间规划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生态视角,要学会用生态文明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发现问题,对于生态文明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只有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树立多元化的生态视角,才能更好的分析和研究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较缓慢,就是因为北方地区缺乏多样性的生态,自然生态缺乏,同时经济生态也比较单一,文化生态也比较单调,造成了北方地区城市的经济活力不足,城市发展持续性较差。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北京未来发展明确了“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以及用地减量、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约束要求;批复中也为北京提出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的要求。为了落实好这版总体规划,北京在国家层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同时,也从实施落实总规的需求出发,同步研究构建了包含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体系、规划运行体系和规划监督体系的闭环工作体系。过程中,密切关注国家层面的体系构建并努力与其衔接,形成的成果已经纳入到了今年4月修订的《北京城乡规划条例》之中。

2.2 国土空间规划中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此来代替过去的工业文明价值观,从而重新考虑在空间规划中什么是对生态有用的价值信息。首先,空间规划要多样性,不能够单一化,单一会导致发展的韧性不足。城市多样性涵盖面非常广泛,不但要求自然资源要多样化,而且要求功能、产业、空间景观都要多样化。其次要有包容性,不能够互相排斥,能实现各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比如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在工业文明时代通常强调的是布局的效率和集中。将大量的文化设施集中进行布局,从而提升服务的能力,而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要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文化设施分散到社区当中,将服务设施与社区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通过关联性来提升小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设施利用效率。在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各区分区规划进一步衔接转换后即为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各区分区规划矢量图纸拼合后将形成北京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基础底图。北京市的核心区、中心城、多点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平原新城控规,各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以及36项市级专项规划、若干特定地区规划都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在努力构建纵向传导、横向衔接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同时,北京也在同步完善空间规划实施体系、运行支撑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北京将开始进行三区三线调整优化,完善国土空间信息平台、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按要求对已有工作成果进行转换衔接和补充完善,形成可以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适应北京生态文明的发展。

3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必须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提倡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之间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席超,刘星宇.国土空间规划中乡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以简阳市禾丰镇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9(5):6-12.

[2] 甄峰,秦萧.“前瞻引领,科技支撑,高效驱动,精准赋能”——“智慧社会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创新”专辑发刊词[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37-2039.

[3] 甄峰,张姗琪,秦萧,等.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创新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