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2020-05-06施凌云
施凌云
一般来说,作文是大多数初中生语文学科发展的瓶颈。一个原因是他们在作文时,不能用生动的语言将要表达的事与理展现出来,语言比较平淡,甚至是枯燥、啰嗦。基于此,教师可借助二次作文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写作的能力,在对学生的作文讲评后,让其进行二次写作。二次作文是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机会、反省的机会和重新训练的机会。
一、欣赏别人生动的描写
其实,教师批阅作文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这样的机会可以让给学生;每个人的作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语言的生动上至少有一两个可圈可点的地方。
以统编教材《孔乙己》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片段写作,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让学生用100字左右的篇幅,以目击者的身份描述丁举人暴打孔乙己的场景。写完后,教师让学生相互传阅,每个人至少看4篇别人的文章。学生会将别人作文中的生动描写摘录下来,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点评。摘录什么句子,由自己决定,关键是培养他们识别生动语言,感知生动语言,进而创造生动语言的能力。一学生摘录了这样的句子:在丁举人的棍棒下,孔乙己像风中摇荡的树叶,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对于这句话,不同学生的点评也不一样。有人说,运用比喻,将孔乙己的可怜写得淋漓尽致;有人说,如树叶飘荡的是孔乙己的长衫,简直太生动了。可见,二次作文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同学作文中的生动语言,能让他们萌发生动表达的欲望。
二、修正乏味的叙述
二次作文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一锤定音的做法,给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作文的机会。在看到别人的作文后,学生会反思自己的做法,如看到別人的生动语言,他们会羡慕,进而总结别人语言的生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欣赏别人的作文后,教师要给学生内化的机会,吸收借鉴别人的优点,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是自己探究,再集体讨论。他们发现语言的生动性往往体现在观察的细致上、比喻的精当上、描写的多元上,以及用词的精妙上。当学生再次拿到作文本的时候,就可以修正自己的作文。一学生原先是这样写的:孔乙己被丁举人打了,被一个木棍打的,打得很重,不能走路,慢慢地爬回了家。反思后,他这样写道:丁举人的眼里射出恶狠狠的光芒,孔乙己蜷缩在墙角,目光无助也迷茫。一棍子下去,丁举人的嘴角露出狰狞的笑,孔乙己在地上抽搐。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对语言的一次修正,使之更贴近当时的情景,也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对提升语言的生动性来说,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再让他们寻找修正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不是教师改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揣摩出来的。
三、展示生动的表达
初中生往往缺少写作自信,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作文不离题,能及格就行。语言生动在他们看来是很高的要求,通常是做不到的。因此在二次作文中,教师要设置一个展示的环节,让他们将生动的描写圈画出来,再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的QQ群,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的机会,也让每一个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
对于展示,教师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在学生修正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将其中的问题罗列与阐述出来。比如教师说,语言在生动的同时还要逼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想语言生动,就要注意多渠道积累等。当然对个别的学生,教师还要做个别的指导,一方面将他们存在的问题讲清楚,另外一方面也保全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更愿意尝试,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其次,教师让学生再做一次修改,这是吸取别人优点、落实反思,接受教师指点后的二度创作。学生以自己的体验示范语言的生动性,教师也以这次展示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一学生将“丁举人的嘴角露出狰狞的笑”,改成“丁举人的笑声就像从孤坟里传出来的,在空荡的书房响起,让人不寒而栗”。可见,“展示”让学生在语言的生动性上做到了精益求精。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在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写相应的批语,再集体进行点评,以期下次的作文更好。二次作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他们作文中的生动语言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