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埃及到古罗马时期人物造型艺术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时期的对比

2020-05-06王玉立路晓莉任秋燕

艺术评鉴 2020年6期
关键词:时代性

王玉立 路晓莉 任秋燕

摘要:人物形象的造型是人物造型艺术的核心,所有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造型的把握。本文将古埃及至古希腊时期的人物造型艺术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时期进行比较,由于社会背景、人文倾向等的不同,以及中西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观念的深层差别,两个时期的历程既有联系又有对比。

关键词:人物造型艺术   造型观念   造型特点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176-02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是典型的奴隶制专制国家,有严格的金字塔社会结构。埃及艺术专为法老及贵族服务。其用意是歌颂君主制,巩固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利,加固等级制度。这种埃及艺术的大规模性是它的关键特点。法老们毫不犹豫地用成千上万的奴隶建造陵墓、庙宇和雕像来衬托出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如果要达到神话化法老和贵族的目的,就必须严苛遵循统治者在艺术表现技法以及题材上的要求,这样就从根源上肯定了埃及艺术必须要尊崇的规则,于是就出现了正面律。埃及雕塑的模式是在古代王国形成的,后被作为模范。雕塑塑造的规则要求人物的姿势必须保持直立状态,手臂靠近身体,前脸应直视观众;比例的大小应根据人物地位的尊贵和低贱来决定;着重刻画人物头部,身体的其他部分简单处理;面部刻画非常逼真,有着严肃的表情;整座雕像色彩绚丽,眼围有黑色眼线,眼珠镶嵌水晶、石英等材料,效果逼真。《老村长像》是古王国时期的代表作,内容相当写实。《老村长像》展示了卡贝尔王子的形象,他是一个农民。这是一个有点胖的中年人,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与胸、腹的交界处以及交点线都表现出惊人的写实技巧。一张生动有特色的圆脸,小巧的鼻子,明亮的眼眸。

在古风时期,大型的圆形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开始出现,但雕塑仍然有些僵硬,显然也受到了埃及风格化的影响,但不如埃及雕塑成熟。人物站着像根柱子。女装线条被雕刻成一条平行线。为了表情生动,所有人物脸上都带有相似的笑容。这种千篇一律的微笑叫做“古风的微笑”。人物衣服褶子和头发刻画的很有修饰特点。古风后期,艺术家尽力挣脱东方古板程式,努力创新人物形象,于是开始出现健美的青年男性人体。这些男人体比例均匀,结实的肌肉,艺术家熟练运用圆雕手法进行细节处理,这时人物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立体感,但是人物仍然是正面直立的,脸上带着古风的微笑。在雅典卫城出土的一组女子雕塑反映了古风时期雕刻技艺水平的发展。这些少女脸上的微笑已不再是那种公式化的笑了,显得自然、亲切,服饰和人体的刻画也具变得生动了许多。

而古典时期的雕刻已经趋于成熟,希腊雕刻艺术此时已经达到了的巅峰时期,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约束感,出现了写实的理想型的人体。这一时期的雕刻脸形理想化:鹅蛋脸、高挺的鼻梁、额头平坦、对称的弧形眉、眼睛扁桃形,发髻线成波纹型,表情肃穆。古典初期的雕刻家米隆的作品造型非常精准,掌握了人体肌肉的组成。代表作《掷铁饼者》生动的展现了竞技者掷铁饼运动的连续性。

古典晚期由于希腊社会矛盾的上升,社会的动荡不安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忧郁的阴影。从艺术上,理想的光芒消失了,艺术的风格从崇高的英雄主义和气魄,朝着更加个性的形式多样的倾向转变。艺术家创造的人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内心的向往。雕塑的完成度进一步提高,追求艺术中的形式美。这一阶段标志着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熟发展。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具有温柔和抒情性的特征,他创造的人物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露出了深思熟虑的笑容,四肢动作稳定,有着女性魅力的轮廓同时又充满年轻活力,充满诗意。在代表作《赫尔墨斯与小酒神》中,描写赫尔墨斯和小酒神的关系既有趣又轻松。人物身段优美,有女人味,头部、身体、下肢顺势成为“S”形状。普拉克西特列斯把大理石的自身材质纹理发挥充足,为了探索人的肌肉的细致的变化而处心积虑。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政治事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艺术风格全都是对领袖的歌颂、强调人民英雄,对资产阶级进行批判。在构图上,这一系列作品强调领袖人物的高大,突出工农兵的主体位置;在造型上,着重表现中心人物积极向上,在色彩上,以“红、光、亮”三种特质来表现炽热的精神倾向,总体倾向是,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写实主义反映“新的人物”——工人、农民、士兵,“新的思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时期的人物造型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统一的表情,眉头紧锁,眼神坚定有神,紧握拳头放在胸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真实”的重要性,于是在人物画中表现的人物有了很多情绪,将当时环境下的心里真实流露,还出现了忧伤倾向,1979年,艺术家王亥创作了作品《春》,这幅画作的结构比较简单,乡下一户人家的门口站着一个女知青,地板上放着一盆仙人掌,少女手中拿着一把梳子,后面的墙上画着两只燕子,燕子旁边挂着一顶草帽,整幅画面就只有这几样简单的静物,这就让《春》没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也是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就迫使观众丢掉建国以来形成的所谓欣赏艺术的形式。其实作者自己也不能说出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他仅仅是把自己对当时生活的一些感想,通过画笔不加任何修饰地将其体现在画布上。感情的真挚和潜在的艺术冲动在基本的艺术技法支持下,毫不做作地完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一开始王亥并没有先考虑一个相应的主题,他仅仅是跟随内心的真实感想,这就导致了这幅作品的中心主旨逐渐模糊,让观众无法从女知青的脸上找出“愉快”“无聊”“倦怠”“哀伤”“不满”等任何明显的情緒。作者也完全不顾及人们习惯了的“红、光、亮”,而在画面上采用了灰色的基调。当人们都已经看惯了毛主席或马克思的巨幅头像的时候,罗中立的《父亲》出现了,这幅高约两米多的农民头像在当时是多么的震撼人心。画面中人物身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刻画的如此惊喜,黑色的夹着泥土的指甲缝,饱经沧桑却带着质朴的脸,这种与“领袖像”强烈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了新鲜感和赞美的同时,又引发了争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禁锢的思想也渐渐开放,艺术风格也开始转变,人物造型从写实演变到抽象,以及表现出艺术家个性和自我情感。在1988西南现代艺术展中,那些表现爱和生命或者诗意化了的死亡的主题以较大幅的油画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张晓刚多三联画《生生息息之爱》。画面中作者大胆的利用男女裸体形象展现故事情节男子肤色偏重,人物表情略显呆滞,夸张的大眼和消瘦的形体给画面添加了压抑的气氛。小幅作品中的那些诗意仍然在这件作品中保留了下来,艺术家的这件作品中展示了他对生命对爱、对死亡的一种矛盾心情,看来这个矛盾心情是难以解决的。所以,艺术家把自己精神的这一历程通过富于诗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把问题交给了我们。

西方古代人物造型从简易古板的“正面律”到“古风的微笑”再到罗马时期生动地真实表达,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人物艺术造型从千篇一律的“红、光、亮”渐渐转变到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形象,同样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改变了艺术风格。一个是西方远古时期,一个是中国现代时期,两个时期的人物造型艺术却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无论哪个时期,不得不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可以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发生过的每一段历史,都印刻在人们的内心。社会动荡、独裁者压迫、政治控制艺术,让艺术形象失去原本的价值,旧思想被推翻后,艺术家们就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铿锵有力的作品去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内心的呼唤,艺术形象的真实也逐渐形成,这些艺术作品又一次次的抨击着观众的心灵,引发思考。艺术家每一次人物艺术造型的尝试,都像是一场“革命”,面对着社会的质疑,期待着被接受、被理解,又要忍受内心的孤独。通过了解西方古代人物造型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人物造型,这不单是简单的造型艺术的学习,在这一个个人物艺术形象的背后,是作者更希望观众发现的真正目的,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作品,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承前启后、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刘兴敏.西方绘画对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D].長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英]贡布里希爵士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时代性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新世纪以来陈云党建思想研究述评
浅谈新旧交替时期的摄影艺术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网络视频节目的特点及优势简析
新形势下做好园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新形势下做好园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储望华钢琴改编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