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三视图
2020-05-06夏静洁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生活中常用三视图对物体几何形状进行辅助表达。其实,教育同样需要三视图。
教育为什么需要三视图?从原理上讲,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当下,对教育片面的理解与实践并不鲜见:有的教育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传授知识时忽视学生的自主认知与建构;有的教育追求显性目标的达成,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目标的实现;有的教育着眼零散的细节,没有从全局角度对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有的教育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缺乏关注……这些教育都只是关注教育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不够完整,不够系统。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从个体角度来看,生活意味着完整、和谐,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全方位适应未来生活的素养;从社会角度来看,教育要培养新生一代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它不仅应当包括知识的积淀与建构,也应该涵盖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更应当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让我们一起回归教育的主视图。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主要角色是学习者。在广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习得与巩固、理解与凝练、运用与创造来完成学科领域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日月星辰的规律,探求花开花落的奥秘,体验唐诗宋词的魅力,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学习与人交流的技巧……学校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文化的浸润,更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着学生积极探索。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获得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多元的体验,培育全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育的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认知性、文化性活动完成自我建构的实践。
让我们一起回归教育的左视图。学生除了作为学习者,还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回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现代化的要求,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现代化在现实社会发展中,不仅仅是人的理性化,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也是其中重要内容。环顾四周,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的同行者。在这些同行者中,学生更容易确立现实的目标,找到合作的伙伴,觅得前行的路径,进行及时的横向比较,教育也往往因此而变得具体、厚实。教育的过程,并不只有知识的流动,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并不只有效率与竞争,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注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关系、社会规则相协调,凸显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让我们一起回归教育的俯视图。尽管童年有其独有的价值,值得尊重和保护,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尚是成长中的个体,需要成人的引领和规约,以不断走向成熟。由此,作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成尚荣语),教师在蹲下和儿童对话的同时,也应该站起身来,从更高的角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教育的意义与内涵,用教育的力量来引导儿童向真、向善、向美,帮助儿童求知、练能、培智,引领儿童不斷向成人世界进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促人向上的力量。教育可以给予高价值的指引,用道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给予全方位的指引,用文化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给予多向度的指引,用现实的多态对学生进行化导。
教育需要三视图。在教育的三视图中,学生完成了与自我、与同伴、与成人的三个基轴的对话,使教育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也更富有意义。当我们用三视图来回望教育的时候,教育更加层次分明,既具有立体感,又富蕴生长性。
(夏静洁,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校长,214400)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