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教育思想比较及现代启示
2020-05-06黄琪欣
黄琪欣
摘 要:儒、道二家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领域的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各有所重。儒家主张尊师重教、德教优先的人本主义教育;道家主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自然主义教育。两家的教育思想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亦有相通之处:二者都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理想人格,全面自由发展个人境界。本文对儒道二家教育思想的比较、教育思想的关系和二者的现代启示三方面进行了诠释,尝试挖掘出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道;教育思想;比较;关系;现代启示
一、儒道教育思想之比较
(一)儒家和道家的教育目的
1.儒家教育的目的
(1)培养具备“内圣外王”品格的君子
儒家的教育主张是为政治服务的。儒家培养忠君爱国的君子是为了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政治服务。儒家所追求的君子具备的条件有两点:一方面,君子向内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即“内圣”,要以仁义为根本,摆脱功利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君子要心系天下,具有治国安民之术,即“外王”,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人格的体现。
(2)实现“仁”的人生境界
“仁”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孔子所推崇的“仁”的教育目的即造就个体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仁”的人生境界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造就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受教育者应该追求自身个性人格的全面发展。另一层是达到自由的人生境界。这种自由的境界是通过长期学习和努力中才能达到的,是在社会伦理关系中通过道德实践和修养而获得的。
2.道家教育的目的
(1)实现“功遂身退,道法自然”的自由人格
道家希望培养的人是自然人,即超越名利现实的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灵魂自由的人。但是这种追求自然、自由的人格并不意味着全然置身于世外,而是要人们领会个人与社会的共生互存关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解脱,彰显人的自然本性,不被伦理道德所禁锢。
(2)实现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
道家的教育思想有其生态目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依赖关系,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和安宁,保持任何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此确保天地的平安。人不管如何“大”,始终是安身立命与天地之间的,天、地、人都要遵循自然之道,尊重万物生长的规律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3.二者教育目的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儒家“仁学”的教育目的表现出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从政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大批仁人志士,培养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关注之情。但是与此同时,儒家的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一定的片面性。孔子怀旧复古的教育目的缺乏创新创造精神,这种崇古保守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甚至现实的影响十分深刻。此外,儒家教育思想主张培养“内圣外王”的人才,专注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野较窄。
道家主张“任自然”的教育理念落實了人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个体摆脱社会束缚,顺应自然本性,培养人的个体生命意识与环境意识,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它又完全离开了社会条件来谈论个人的发展,不切实际,走向了一个消极的极端。
(二)儒家和道家的教育内容
1.儒家教育的内容
(1)德育在先
儒家的教育思想看重德育,其内容可以体现在“仁、义、礼、智、信、乐”几个方面,“礼”和“仁”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主张人人都要符合“礼”的道德行为,以“仁”作为精神指导。荀子重视以礼乐教育规范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礼的内容,主张礼乐教育,孟子则着重发展仁和义的内容。
(2)实施智育
“六经”是儒家教学的重要内容。“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诗》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集,《礼》是专门记载古代礼仪规范的经籍,《乐》中讲述纯乐理的内容,《易》是一本卜筮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益于培养政治道德观点。
2.道家教育的内容
(1)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道家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道家从“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对自然科学知识进行了许多研究,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道家掌握了医学知识,创建了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其次总结发现了大量的数学规律。最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依照道家的哲学理论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分类方法及推算法。
(2)“绝圣弃智”的德育思想
老子把自然作为道德认知的对象,认为只有通过对道德品质知识的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主张“自然无为”的道德学说,让人们按照自然的规律,遵守自然规律来实施行动,宣扬独立自由。
3.二者教育内容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儒家的教育内容注重在人格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把德育理念贯彻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但其教育内容具有片面性和不务实性。它忽视了自然和科学技术上的探索,严重妨碍了人们开发利用自然,创造开拓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能力。
道家学术作用于我国古代科学发展上有很强的正面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和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进步,保障社会稳定和发挥人们整体及个体的价值。但是道家教育内容注重技术性知识的学习,轻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有导致人性堕落的危险。
(三)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方法
1.儒家教育的方法
(1)“因材施教”的知识传授法
因材施教是儒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方法。它要求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优缺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例如面对德行较高的颜回,孔子以“仁”的高标准来要求他;面对多言而浮躁的司马牛,要求他说话谨慎;面对眼高手低的子贡,教他从自身做起。
(2)启发式教育
孔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者培养道德都应该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当学生思考相当长时间还未相通,老师可以去启发他,如果学生已思考并有所领会但未能准确表达出来,老师可以开导他。这是一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道家教育的方法
(1)行不言之教
道家认为教育者需要突破自身思维的局势,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重视他们的自然思绪,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要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需要其自身不断暗示自悟,充分发挥自我主观内在的潜能,在自身的苦思冥想中领悟学习的真谛。
(2)隐性教育法
道家教育思想突出一个“反”字,即强调同一事物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用矛盾的方法传授了肯定即否定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3.二者教育方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儒家在教学上强调知识传承,注重内在自我的涵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可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体现着理性的精神。但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育。
道家“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尊重了學生的自然本性,重视学生自我的直觉和顿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其过于尊重客体,忽视了主体的作用。这种教育方法要求受教育者自主克服弱点达到完善境地,具有不切实际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儒道教育思想的关系
儒道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的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
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社会为本位,强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道家以个人为本位,重视个人的个性发展。只有人的自身得到充分发展,人才会变得具有创造性,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
在教育内容上,儒家着重培养从政君子,以德育教育为主,其教育的实质是人文主义教育。道家重视对大自然的探索,着重培养理科思维,是自然主义教育。单纯地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唯有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方法上,儒家重文化知识的传承,道家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儒家文化知识的传承其实也是建立在创新精神的层面之上,只有教育者拥有创新思维,获取新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受教育者。儒道二家教育方法的充分结合可以创造出当今最完备和先进的教育方法。
三、儒道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加强德育教育
儒道两家的教育内容都涵盖有德育的思想,可见德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当今教育应该吸收德育教育的观点,对学生的个人道德水平提出要求。可以通过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儒家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也要掌握相应的技能。道家鼓励学生超越传统,这也暗示了当今教育体制应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拥有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学和行相融会贯通,均衡地发展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大超,韩立君.儒、道教育价值观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5):60-62,56.
[2]季红琴,孟祥姣.传统儒家教育对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92-94.
[3]王凌皓,王睿.先秦道家的原创性教育思想探赜[J].社会科学战线,2018(8):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