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20-05-06杨增光褚祺琪李欣赵贺然
杨增光 褚祺琪 李欣 赵贺然
摘 要: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贯彻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健身论和技能论层面,更多重视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和技能训练。传统的体育观念弱化了体育教育形式和体育教育的功能,局限于身体机能的改善和运动技能的提升,忽视了体育教育对人的精神和意志品质的磨练[1]。就当代教育需求而言,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的感悟,运动的愉悦快感,是其他学科和教育不可替代的。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高校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传承、砥砺、积累、沉淀,在组织与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形成的一种处之而享、就之而获的良好氛围。文化的积累、建设过程也是参与者获益的过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主要有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引导、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体育实践3种形式。
(一)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引导
教师传递体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分为传授技能和引导实践两个步骤。传授技能是学生获取体育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体育技能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在教授体育文化知识方面,注重学生的身体运动、技能练习等外显层面的教育,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引导实践方面,着重于体育理念的灌输与指引,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将全民体育、终生体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校园体育文化构建过程中传承、凝炼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理念传授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将学生运动意向内化为学生运动实践的内在动力。
(二)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
良好的环境造就人才,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志。体育文化环境包括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意志传承、体育形式拓展和体育人物形象塑造等多个方面。体育文化传播的方式包括体育赛事宣传,体育广播播报,体育版块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旨在传递体育信息,更多地接受体育文化气息。良好的体育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是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体育意志传承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俱乐部、运动队等组织,凝练形成的优秀意志品质,二是通过学校统筹组织体育文化活动而传递的体育意志,如春季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比赛等。体育形式的拓展,着眼于开发校园优势体育项目,结合时事及学生行为习惯而开发出的多种体育形式和项目;体育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是通过宣传优秀体育人物,达到强化学生体育意志的目的。
(三)体育实践的体验
学生的体育实践体验能够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展现形式。体育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接受环境熏陶而产生体育动力的表现,是将体育运动内化动力转为外显行动,同时也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
体育实践体验以学生身体力行参与体育活动的体育运动实践为主,以体育欣赏实践、体育参与实践为辅。体育运动实践是指学生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体育带来的各种体验;体育欣赏实践,包括体育赛事欣赏、体育氛围感受、体育人物欣赏等间接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在观看体育赛事、了解体育信息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的氛围、增强体育运动体验;体育参与实践则包含体育运动志愿服务、体育知识竞赛和体育信息传递等形式。通过开发体育实践体验的途径,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直接或者间接地感受校园体育文化。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2]。
(一)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集体主义精神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过程中,传播体育赛事是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在观看赛事直播及浏览赛事新闻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在参与集体类体育竞技项目的同时,也是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激励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二)培养大学生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突破自身现有的条件及耐受负荷去拼搏完成的。在练习技术动作和参与高强度比赛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技能学习而不懈地努力训练,为了取得优异成绩而咬牙坚持,为了取得胜利而奋力拼搏,实际上也是磨练顽强意志品质的过程。在中长跑比赛和拔河比赛中,比拼的往往不是技巧,而是意志,依靠顽强的意志获得的成就,将会在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三)养成强健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现当代社会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就包含对审美观念的冲击。当下,流行“病态美”“柔弱美”“个性美”“纨绔美”各种不恰当的审美观念,受到大学生的推崇,而“心灵美”“力之美”“健之美”却被抛之脑后。校园体育文化的首要功能是强身健体,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会更加精神抖擞,身材会更加挺拔,目光更加坚毅,动作更加敏捷,优化身体机能。在运动场上的优美身姿,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塑造健全的人格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暗示作用、同化作用和感染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在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和感悟,通过运动带来的愉悦情感、满足感,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大程度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获得愉悦感满足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锻炼頻率,形成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的途径
(一)确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仍不尽人意,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文化的建设保持漠视态度,认为体育文化建设仅能够锻炼身体机能,没有重视其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作用。想要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必须确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得到校领导、老师的重视,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保障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将更加顺畅,学生方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运动。
(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体育文化的态度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其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积极提升运用体育教育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正面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加强体育观念,培养奋斗意志和进取精神,通过体育锻炼、体育参与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第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体育运动项目,根据传统项目和学生发展特点,把握学生兴趣,多方面开发、引进体育运动项目。第二,完善体育文化体制,形成正确导向,构建适合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配套制度体系,确保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顺畅进行。第三,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文化影响,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橱窗、展板、运动雕塑等多样形式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让校园体育文化像春风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感染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3]。
(四)强化激励引导,弱化管理强制
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是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佳动力,通过管理、强制等方式产生外在驱动力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学生在体验体育实践时,一定要注意加强正确的激励和引导,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感悟在体验体育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五、结语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将传统管理方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创新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高校也应该积极改善思想政治辅导员对体育文化的态度,多方面、全方位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积极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参考文献:
[1]杨铃.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38):87-93.
[2]曾敏,王定宣.和谐体育文化事业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7):109-110.
[3]陈卫华.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2011(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