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现状调查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2020-05-06蒲小潘
蒲小潘
摘 要: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重要组织,是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探究少先队员对该组织的认同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本调查采用《青少年组织认同问卷(Y—OIQ)》,调查结果显示,3~6年级的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程度都较高,年级间组织认同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二级指标上的得分有所差异,且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组织认同方面也具有明显差异,女生的组织认同程度普遍高于男生。基于此,结合社区教育现状,要发挥社区教育在少先队员组织认同中的作用,应当从教育意识、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经费保障4个方面着手推进。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认同
一、引言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长期以来,既服务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也为国家进步、培育时代新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1月,全国少工委七届四次全会明确指出:“切实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从根本上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组织教育,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培养少年儿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当前以及今后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因此,厘清相关概念、明确当前组织认同现状和完善相应教育举措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基本概念
(一)认同与组织认同
“认同”一词源于拉丁语“idem",意为“相同的事物”,它的英文“identity”本意指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即关系的一种界定,他主张用认“身份”。关于认同概念,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如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个同社会群体成员在认识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也有学者将认同概念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把其界定为“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产生一致的看法以及感情。”但关于“组织认同”的概念界定,至今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从现有文献中的维度划分可以看出,学界普遍将其分为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采用较多的是Ashforth&Mael(1989,1992)的定义,该定义强调组织认同的认知特征,认为组织认同是与组织一致或是从属于组织的感知,它是个体以组织成员的身份来定义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少先队员组织认同
从研究对象来看,对组织认同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教师、企业职工、公务员等群体,对少先队员的研究较少。尽管如此,还有部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少先队员组织认同进行了界定,如有人认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是指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和对组织态度的一致性,与其他群体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影响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因素中多了实践活动,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维度可划分为行为、活动、情感和认知四方面。本研究采用的即是这种定义。
三、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现状
(一)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3~6年级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程度,采用的是由姜金栋编撰的《青少年组织认同问卷(Y—OIQ)》作为调查工具。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依据分层随机抽样原理在四川省选择了5所学校,每所学校中各年级随机选择10名学生,男女比例大致均衡。此次調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剔除空白卷和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达到93.5%。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级不同性别的被试人数如表1所示。
(二)各年级间组织认同发展情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3~6年级总分的平均分在206.02~223.21,高于中间值162(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总分中间值为54×3=162),因此可以推断小学3~6年级少先队员组织认同较强。
为了观察3~6年级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随年级变化的发展情况,以年级为因变量,以组织认同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组织认同总分没有明显的显著差异,F(3,183)=2.472,P=0.063>0.05。这说明在小学3~6年级的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情况发展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将不同年级之间的组织认同总分进行两两分析,结果显示:3年级与4年级、5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3年级与4年级之间P=0.016<0.05,F(1,94)=5.985;3年级与5年级之间P=0.018<0.05,F(1,84)=5.811。其余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年级与6年级之间P=0.059>0.05,F(1,91)=3.666,4年级与5年级之间P=0.728>0.05,F(1,92)=0.122,4年级与6年级之间P=0.807>0.05,F(1,99)=0.06,5年级与6年级之间P=0.605>0.05,F(1,89)=0.269。这说明自3年级以后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会发生巨大转变,3年级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时间点。组织认同年级发展变化如图1所示。
(三)年级与组织认同各维度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从3年级到5年级,组织认同度是随着年级的变化逐渐增强,到5年级时达到最高,6年级开始有所下降。从二级指标来看,知觉认同和活动认同都是在三至5年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到6年级时又有所下降;行为认同是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情感认同在4年级时达到最高,进入小学高段后,该指标得分逐渐下降,在认同程度上低于3年级得分。
以年级为因变量,分别以知觉认同、行为认同、情感认同和活动认同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行为认同(P=0.05)、活动认同(P=0.001<0.05)与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情感认同(P=0.516>0.05)、知觉认同(P=0.488>0.05)与年级间无显著差异。组织认同度在6年级时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6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的升学压力,无更多心思关注少先队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可能是6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12~13岁,心理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即将步入初中阶段和加入共青团组织,对少先队不再具有强烈的参与度和好奇心。
(四)性别与组织认同发展变化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组织认同总分和四个二级指标下的得分都具有明显差异,女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知道,在小学中、高段,女生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度普遍高于男生。
四、结果与建议
(一)结果
通过对3~6年级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3~6年级的少先队员组织认同度较高,尤其是在5年级时一度达到最高值,进入6年级以后,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以及升学压力等外在因素影响,在组织认同上得分有所下降。各年级的组织认同总分虽然在得分上有所差别,但经过检验,并无显著差异,4个年级的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情况发展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现象。
从具体二级指标来看,知觉认同和活动认同都是在3~5年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到6年级时又有所下降;行为认同是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情感认同在4年级时达到最高,进入小学高段后,该指标得分逐渐下降,在认同程度上低于3年级得分。且行为认同、活动认同与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情感认同、知觉认同与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从性别角度进行分析,女生的组织认同得分以及各二级指标得分均高于男生。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少先队的组织认同程度较为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调查学生均值为217分(总分为270分)。仅以6年级为例,6年级学生中最低得分为154,最高分为270分,低于平均分63分,与最高分相差达到116分。这一方面表示在学生内部所形成的两级差距过于悬殊,今后少先队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少先队教育工作也应当深化改革,丰富内涵和形式,改革创新,以新的形式和新的途径来增强学生对该组织的认同度和接受力。
(二)建议
中国少年先锋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最大的少年儿童组织,在基础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儿童的组织性、纪律性、人际交往等多种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2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发《少先队改革方案》,对新时期少先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提到了“拓展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要求“积极依托区域化团建,积极开展社区、校外少先队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探索“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在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鼓励和推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等,基于此,立足本研究的实际调查结果,从社区教育的视角对加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商榷。
1.增强社区成员从教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
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在20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且在大众看来主要是一种面向成人的教育形态,较少将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联系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对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在校时间并不长,与社区的接触较多,其中很多认知都来源于社区中的人和事,社区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也是一种融合教育,在社区范围内存在各种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因此,首要的工作是增强社区成人的教育意识,只有成年人增强了社区教育的意识,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开展工作,引导少年儿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相关组织、学校以及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区成员增强从教意识,参与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相关工作。
2.扩充师资队伍,组建一批校外少先队员辅导教师
少年儿童受其自身身心发展特点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身心发展显示出极强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迫切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从事辅导工作。同时,社区教育由于自身囊括范围广泛,社区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也纷繁众多,需要有专门从事校外辅导的教师来统筹协调教育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社区教育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社工、青年志愿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在其中的作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存,丰富教师队伍。
3.拓展少先队课程建设,丰富各类实践活动
课程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实施等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行为认同与活动认同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这说明在不同年级间对活动开展的要求和需求是不一致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表征也不一样,这就提醒人们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应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提供多种可供儿童选择的活动课程。同时,社区教育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供开展的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教育过程中,要精选教育内容,重点以文化引领教育,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形式讲究儿童性与自主性,兼具多样性与创新性,
4.积极寻求社区教育经费来源,建立专项教育资金
教育经费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不容忽视,社区教育由于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面向少先队员的社区教育作为其中一部分,无论是从制度保障还是内涵建设方面来说都还不完善,且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来看,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专项的教育经费,是确保社区教育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政府、少工委、社区、学校等单位都应当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多方位寻找教育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1]刘琦.少年儿童组织认同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3).
[2]黃平.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潘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组织认同与创新行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姜金栋,邓达.少年儿童组织认同与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姜金栋.青少年组织认同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J].青年探索,2016(4).
[6]晏祥辉.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6).
[7]晏祥辉,姜金栋,向尧.东西部青少年组织认同的差异性研究[J].青年探索,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