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5-06张骊敏王龙海
张骊敏,王龙海,王 艳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改革背景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据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3%;而在网民职业结构统计中,学生占比达25.4%,为职业结构比例最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主题就是“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青岛宣言》也指出,“抓住数字化机遇、引领教育转型”[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需要图谱、视频等大量的专业学习辅助资源。扩招带来的大班制教学出现了诸如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不够及时全面,不能开展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等问题。而移动互联网为完美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能。鉴于此,我们开展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 改革实践
2.1 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教研活动交流平台
我们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根据教学进程,及时动态发布各章节学习重、难点,同步更新教学课件和其他学习参考资料,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外学习;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和各班学委为成员的微信(We Chat)群,及时获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各任课教师也分别与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微信群,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新闻、信息分享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发到微信群,学生看到可以互相讨论,教师看到可以答疑解惑,实现了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全体教研室教师组建的工作QQ和微信群,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线上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据调查,师生普遍反映:这些网络平台解决了师生交流不足等问题,利用移动互联网,我们实现了“师师交流,信息共享;师生交流,答疑释惑;生生交流,共同提高”[2]。
2.2 利用移动互联网丰富解剖学自主学习资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OCW(Open Course ware)计划以来,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运动和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运动席卷全球,优质教学资源迅速传递到了世界各个角落[3]。我们也以省级精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为支撑,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配置了中国数字人网络版学生端口,向学生推荐如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解剖学资源库,为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时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调查显示,我校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手机上网为100%,学生认为网上学习资源对解剖学学习有帮助者占比高达93.6%,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手机越来越成为当下大学生学习的“助手”而不是“对手”[4]。
2.3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解剖学课程考核
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大量的免费共享的App,我们利用问卷星App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精心准备各章节的试卷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随堂扫描手机二维码进行在线答题。教师可以即刻了解该班学生对于此章节整体掌握程度,并且可以详细到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试卷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答错的题目并形成个性化的、保存在自己手机里的“专属错题集”,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形成性评价。笔者抽取了所授2015级中医临床专业1班和同年级同专业同时开课的3班,分别利用“问卷星在线考核”(作为实验组)和“传统课程评价”(作为对照组)方式,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经过对两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每项得分的t检验(均呈正态分布,方差较齐)发现:期末考试总分和各类型题目的平均得分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评价方式已在学校多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中得到借鉴和推广。
表1 两组期末考试及分项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期末考试及分项得分比较(±s,分)
对照组P选择题(40分)填空填图题(15分)名词解释(15分)问答题(30分)总分(100分)题型及分值 实验组26.35±4.01 11.95±1.48 12.04±1.76 24.11±3.97 76.87±14.69 22.67±3.36 11.26±1.87 11.47±1.68 20.55±4.26 65.26±15.07<0.05<0.05>0.05<0.05<0.05
3 改革体会
移动互联网已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结构和人们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和表现形式,从而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也改变了学习资源的分布形态及对其拥有关系,进而改变了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提供了行为主体的智能代理功能;也改变了学习的系统生态,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群体发生了巨大改变,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当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比例最大,受互联网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和信息,更愿意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同时移动互联网对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知识来源也有着很大的拓宽作用,使得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作用被学生自觉弱化[5]。而我们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手机为工具”,正是顺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群体的这些变化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尝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课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施不限空间、脱离课堂、与教师无缝对接的、共享互联的全新学习模式。当然,改革并不是要一切互联网化,将解剖学“改革”成“云解剖学”,而是要依据解剖学学科特点,遵循“虚实结合、能实不虚、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任课教师大脑中要植入“移动互联网+解剖学”的“芯片”,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完善,不断给自己充电,利用移动互联网采用更加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