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研究及模式初探
2020-05-06蒋婷婷金泓宇李经纬
蒋婷婷 ,金泓宇 ,2,李经纬
(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越来越多的单位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开设相关论坛,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创业土壤。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技术指导,医药卫生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备受青睐。在第一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有1/3的学生来自医药卫生专业。因此,了解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资源现状,分析医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及需求,是鼓励广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现状、需要的资源及面临的阻力,优化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本文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及相关行政管理教师进行调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1—6月,选择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药学院的243名学生,针对其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困难等进行问卷调研。此外,对以上3个学院负责创新创业行政管理的教师进行访谈。
1.2 调查工具
针对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困难设计调研问卷。在正式调研前,本团队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的67名学生进行预调研,问卷各维度Cronchbach′s α系数均高于0.85。问卷内容分为五大方面:学生的基础信息,包括入学时间、在读学历、最高学历、在读学院、在读专业、性别、今后就业方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资源类别;学生创新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
1.3 调查方法
研究团队向被调查者解释研究目的和意义,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要求所有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纸质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电子问卷在填写后24小时内导出数据。本次调研累计发放问卷243份(纸质问卷23份,电子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43份,回收率100.00%。
2 结果
2.1 调研对象基本特征
参与本次问卷调研的学生共243名,均参与过创新创业活动。2017年前入学的学生78人,占32.10%;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165人,占67.90%(见表1)。
表1 调研对象基本特征
2.2 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
本次调研针对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和创新创业对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评分。在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方面,学生平均分为6.84分(满分10分);在创新创业对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方面,学生平均分为7.26分(满分10分)。
大多数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对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公文书写能力、答辩竞标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素养提升均有促进作用(见图1)。
图1 医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力提升情况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进行创新创业的动机包括学校和学院的考评需要、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对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有帮助、与今后的职业规划有关(见图2)。
图2 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动机
2.3 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需求
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费支持、科研平台支持、项目规划指导、社交平台支持、投资人招募支持对创新创业较为重要(见图3)。
图3 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需求
3 讨论
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时精力、时间分配、项目类别等方面均具有特殊性。本次调研发现,医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高校需要创造有利于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3.1 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能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调研发现,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能提升其综合能力,在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团队成员的招募、不同特质成员的整合与协调、项目申报答辩、社会资源的支持、投资人的沟通交流等环节,可以不同程度地锻炼各种能力。调研还发现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主要能提升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公文书写能力、答辩竞标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素养。由此可见,参加创新创业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各项能力。
3.2 医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本项目调查了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结果显示经费支持、社交平台支持、科研平台支持、项目规划指导、投资人招募支持等是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而经费不足、科研推动较慢、不了解市场及经济学知识、缺乏创新创业指导、课余时间有限、团队组建不顺利等是制约项目进行的重要因素。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压力大,接触社会的时间少,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对商业运作环节不熟悉、思维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这也是导致很多医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调动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供更适宜创新创业项目生根发芽的土壤,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资源,为学生搭建早期进入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开展服务、早期了解行业的平台,启发和拓展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同时,引导医学生积极选修与经济、商业、市场等相关的课程,做好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
3.3 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为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高校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探索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第一,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常是多学科交叉,需要各学科协同完成某一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因此,高校应为医学生提供一流的“医学+”创新创业协作平台。由于创新创业依托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离不开具有革新性的科研成果,“医学+”创新创业协作平台应拥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备及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指导教师。另外,早期进行医学生科研技术培训,如实验室基本操作、统计学软件应用、文献检索、科研论文阅读与撰写等,设置相关课程。因此,打造集科研试验平台、科研指导教师、早期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医学+”创新创业平台,是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第二,汇聚创新创业教育力量,实现教学相长。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是技术落地及产业化的第一步,但最终的成果转化还有待于产业化生产与商业化推广。大多数医学院校教师为临床医师、医院管理专家等,缺乏创新创业经验,是阻碍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医学院校可广泛利用合作企业、校友会等资源,逐步组建全职或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打造集临床医师、科研指导教师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协作团队,进一步发挥各群体的优势。
第三,营造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创新创业是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不仅需要一流科研成果的支撑,还需要社会资源的积累,更需要创新创业经验的指引。平时,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模拟训练的机会,使学生积累经验。十余年来,华西临床医学院开展了医学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训练项目,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4 结语
创新创业是培养高校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虽然高校开展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但是还存在类型单一、资源不足、原创性不强等缺点,需要在未来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