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饲料对真蛸消化腺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20-05-06张建明

渔业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摄食总量脂肪酸

张建明

(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

真蛸(Octopusvulgaris),俗名章鱼,八爪鱼,属头足纲(Cephalopoda),真蛸科(Octopodidae)。真蛸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岸海域,在经济头足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真蛸底栖于浅海岩礁缝、珊瑚礁和藻场;夜间活跃,觅食活动强,具有负趋光性,主要摄食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和头足类等[1-2]。真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虽然已有真蛸在人工繁殖、网箱养殖、室内养殖及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报道[3-7],但目前真蛸养成所用的苗种均为野生真蛸,并以低值的蟹类和鱼类为饲料。然而在真蛸网箱养殖过程中,发现以低值鱼类为饲料所饲养的真蛸,摄食量逐渐下降,最后几乎不摄食,至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进行了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锐齿蟳(Charybdisacuta)喂养真蛸试验,记录了鱼类喂养的真蛸停止摄食的时间,测定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真蛸消化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可为今后的真蛸养殖和人工配合饲料研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促进真蛸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场地设施与条件

试验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海区海水网箱中进行,试验开始时间为2017年12月3日,网箱规格为3.0 m×3.0 m×2.6 m,试验水温为13.6~17.9℃。

1.2 试验方法

设置2个试验组:以蓝圆鲹(表1)为饲料的试验组(蓝圆鲹组)和以锐齿蟳(表1)为饲料的试验组(锐齿蟳组),试验所用的真蛸采自南日海区,规格为1.8~2.5 kg/只,每箱放养60只,2组各设1个平行组,蓝圆鲹组2箱共放养237 kg,锐齿蟳组两箱共放养275 kg,每日投喂2次,饲料投喂量以下一次投喂时略有剩余为准,待蓝圆鲹组完全停止摄食后,采集当天海区捕获的野生真蛸为对照组,每组随机取样6只,采集消化腺,经冷冻干燥后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测定。真蛸消化腺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食品中氨基酸测定的方法(GB 5009.124—2016),所用的仪器为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真蛸消化腺脂肪酸含量测定采用食品中脂肪酸测定的方法(GB 5009.168—2016),所用的仪器为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真蛸消化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方法(GB 5009.5—2016),所用的仪器为kjeltec 23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表1 鱼肉和蟹肉氨基酸(g/100g)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百分比)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真蛸摄食情况

蓝圆鲹组养殖到2017年12月22日摄食量明显减少,2018年1月1日完全停止摄食;锐齿蟳组至2018年1月1日仍能正常摄食。至2018年1月1日,蓝圆鲹组2箱真蛸体重为327 kg,增重90 kg,试验期间投喂蓝圆鲹450 kg;锐齿蟳组两箱真蛸体重为382 kg,增重107 kg,试验期间投喂锐齿蟳749 kg。

2.2 真蛸消化腺氨基酸含量

从表2中可看出在真蛸消化腺中共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7种。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缬草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缬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试验组必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酪氨酸显著低于锐齿蟳组。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消化腺氨基酸含量(g/100g)

注:*和**和分别表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及极显著差异。a为两试验组有显著差异。下同。

Notes:*,**indicated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P<0.05)and great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1)from that of the control,respectively.aindicated the valu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eeding groups.The same as below.

2.3 真蛸消化腺脂肪酸含量

从表3可以看出在真蛸消化腺中共测出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8∶3n3c和C22∶6n3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18∶0、C20∶0、C22∶0、C18∶1n9c和C20∶4n6c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14∶0、C16∶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C18∶0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22∶0、C18∶1n9c显著低于对照组,C18∶3n3c、C20∶3n6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20∶5n3c和C22∶6n3c显著高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6∶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消化腺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百分比)

3 讨论

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缬草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缬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野生与饲养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品质研究[8]、深水网箱养殖与野生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营养差异性研究[9]及野生和养殖大黄鱼品质研究[10]中也得出饲养的鱼类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野生鱼类的结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估计与网箱养殖的真蛸运动量较少及食物不同有关。

在鱼类营养研究中显示,不同饲料因具有不同的营养组成而对鱼体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的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11-13]。但本试验结果显示,两试验组间除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有差异外,其他氨基酸无明显差异。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6∶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真蛸先消耗蛋白质作为能源、然后才消耗脂类作为能源有关[14-15],因而真蛸首先将多余的氨基酸作为能源消耗掉,导致两试验组间氨基酸差异不明显,此时还没开始消耗脂类作为能源,但作为饲料的蓝圆鲹C14∶0、C16∶0的含量比锐齿蟳高,尤其C14∶0比锐齿蟳高3.7倍,因此,两试验组脂肪酸组成出现显著差异。

真蛸不能有效地利用脂类提供能量。脂类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生长。因此,在饲料中,应在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前提下降低脂质总量[12]。本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0 d养殖,蓝圆鲹组停止摄食,锐齿蟳组摄食正常。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C18∶0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22∶0显著低于对照组,C18∶3n3c、C20∶3n6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20∶5n3c和C22∶6n3c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锐齿蟳组在脂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经过30 d养殖的锐齿蟳组能正常摄食,而蓝圆鲹组在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的情况下,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造成饱和脂肪酸堆积而停止摄食。蓝圆鲹组与锐齿蟳组相比,在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无差异的情况下,蓝圆鲹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造成真蛸摄食鱼类过久最后拒食的原因是鱼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

Hamasaki等[16]研究发现,真蛸在浮游阶段后期出现高死亡率,原因是缺少n-3系列的PUFA,尤其是C22∶6n3c,饲养的浮游阶段幼体DHA含量或者C22∶6n3c/C20∶5n3c值比野生幼体低。但本次试验结果刚好与此相反∶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8∶3n3c和C22∶6n3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蓝圆鲹组C22∶6n3c/C20∶5n3c值也大于对照组,但蓝圆鲹组养殖30 d后完全停止摄食,长期摄食杂鱼无法满足真蛸生长发育的需要,产生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摄食总量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衍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山西运城:上半年一产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