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四轮驱动”支持民族乡镇发展开创新局面

2020-05-06刘来

民族大家庭 2020年1期
关键词:县市区四轮驱动党委政府

文/刘来

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12 个少数民族乡镇。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民族乡镇扶持力度。2018年11月,湖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意见》,采取“省直单位对口帮扶、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民族乡镇艰苦奋斗”的“四轮驱动”模式,大力支持民族乡镇加快发展,形成了促进民族乡镇发展新的合力,对口支援和推动民族乡镇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省直“1+1”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集镇侗族文化广场全景

由一个省民宗委委员单位对口帮扶一个民族乡镇,每年为受援的民族乡镇办成1 至2 件实事的“1+1”对口帮扶工程,是湖北扶持民族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自2007年以来持续开展,得到社会各届广泛赞誉。2018年以来,省直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倾情帮扶,“1+1”工程取得了新进展。2018年为民族乡镇落实帮扶项目79 个,帮扶资金8400多万元;2019年计划帮扶项目64 个,帮扶资金1.3亿元,截至10月30日,已到位资金1.075 亿元,帮扶力度明显加大。其中,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省林业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8个省直部门帮扶资金到位率达100%。各省直单位支持民族乡镇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民族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了民族乡镇产业优势,促进了民族乡镇教育、卫生、民政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仅如此,省直单位提前谋划,已为民族乡镇2020年安排项目58个,计划投入资金9865万元。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12 个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呈现良好开局

湖北建立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民族乡镇工作机制,由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前12 位的县市区对口援助12 个民族乡镇。各对口支援地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对接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把对口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均成立了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做好援助工作。2019年,12 个对口支援县市全部派人到帮扶乡镇现场考察,对接帮扶事项,全部按照每年不低于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1‰安排援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达3676 万元。截至2019年10月,已落实到位资金2465 万元,武汉市江夏区落实帮扶资金最多,达到730 万元,到位率91%。武汉市黄陂区、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潜江市帮扶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

地方党委政府认真履责力度空前

各民族乡镇所在市州与县市党委政府主动扛起加快民族乡村发展的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支援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倾斜项目资金,支持民族乡村的优惠政策措施前所未有,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的资金项目前所未有。

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咸宁市党委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乡镇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荆州、荆门参照省里做法对民族乡开展对口支援与帮扶,在领导力量、资金安排、项目及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恩施州、荆州市等市州设立了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民族乡镇加快发展。民族乡镇所在县市主动担责,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问题。仙桃市直接将散居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由50 万元提高到300 万元。松滋市委出台《关于支持卸甲坪土家族乡加快特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每年整合项目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郧西县每年在湖北口回族乡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倾斜项目资金1000 万元以上。

民族乡镇立足自身艰苦奋斗

全省民族乡镇奋力抢抓机遇,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把来自党委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转化为自我发展的信心、动力和能力,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向内挖潜,自强不息、奋发作为。各民族乡镇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省12 个民族乡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5 亿元,比2017年98.4 亿元增长16.6 亿元,增速16.8%,大幅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基础设施迅速改善。12 个民族乡镇中有9 个乡镇实现高速贯通,186 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邮,有效解决了各族群众的“行路难、出行难”问题。三是公共服务全面提升。12 个民族乡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设施得到全面修缮,办学、文化休闲和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乡乡有文化站和卫生院,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解决。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2019年全省12 个民族乡镇中有11 个乡镇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 万元以上,有6 个乡镇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五是乡风文明氛围日益浓厚。12 个民族乡镇都对本民族文化加大了挖掘和保护力度,开发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文化休闲产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评议活动,通过评选、表彰“文明户”“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宣传真善美,弘扬文明新风,促使民族乡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湖北把民族乡村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生态优美、风情浓郁的美丽乡村美好前景正在展现。

猜你喜欢

县市区四轮驱动党委政府
黔东南州“四轮驱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党委政府与商会常态化沟通制度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四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刍议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
审计服务异质路径框架与因素分析
【系列报道】广东民政“十二五”规划回顾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热情给力 “十二五”广东民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速发展(三)
松桃县委离退局看望易地安置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