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科技”的重塑力
2020-05-04刘珺
刘珺
论及金融科技,常规思路是科技嫁接于金融之上,金融为主,科技为辅,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不一样,不仅是范式变化(paradigm shift)和结构变化、不仅是划时代变化(epoch-making),而且是一种新范式(a new paradigm)、一个新时代(a new era)。科技之于金融,将不仅是赋能,更是重塑。
首先,金融科技驱动下的经营模式将具有平台化、非网点、轻资产和重数据等特征,能够带来更高的金融效率、更低的金融风险。这要求银行由传统的封闭式内生过程转换为更开放、主动的市场化过程,通过更加专业高效的运作机制和对客户、市场更深更细的了解,以极致客户体验为中心,以线上线下融合为设计原则,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链路,实现业务流程数据化、线上化。
其次,随着线上场景的完善和外部环境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将会在各行业中不断孕育出新的细分领域,促使银行在更多领域上参与并竞争,提供的服务也需从通用类金融服务转变为更为专业的垂直化、个性化金融服务。这要求银行打通内部各业务板块,将原本独立的线上场景不断融合,形成一个个垂直化的专业平台,在更大范围里推进线上场景平台化的发展,提高竞争力。伴随着更加开放化和市场化竞争,这些垂直领域的专业平台也势将进一步的融合和壮大,并逐渐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金融生态,吸引第三方加入或者融入第三方,使银行金融服务的触角和能力以数据为载体,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完成生态重塑。
同时,传统金融的集中式也势必将走向分布式,传统的系统观念也将逐步转向更加开放的架构观念,搭建银行企业级架构,构建灵活配置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具有更高透明度、更强包容性的协议,将信任风险最小化,市场参与度最大化,从而以类似乐高积木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应用并存共生的生态体系。
传统企业的价值曲线以“资产负债表”为载体,数字化转型则更加强调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对新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也对银行推动数据资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不仅要管理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更要建立并有效管理“数据资产负债表”,让数据的来源和运用同样构成新经济资产负债表的驱动因素。当前,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的资源成本和人工成本快速增长,银行必须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做好数据资产的梳理整合,丰富和发展内外部各种数据源,做好数据的经营,才能让数据负债转化为价值资产。银行更要加强数据全流程、深层次的分析应用,让数据贯穿于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要以数据为支点撬动原有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客户服务“千人千面、极致体验”,内部运营“高效集约、灵活便捷”,经营管理“精准定位、精细操作”,助力银行突破发展瓶颈,挖掘出资产负债表中新的可持续、差异化发展优势,并以此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业态的价值模型,开启新的價值增长曲线。
在数字经济时代,在“一切皆互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金融与科技一定会融合并进,数字之于金融是血液;数字化之于金融,是基因;科技之于金融,不是简单的赋能或催化,而是重塑和哺育。(摘编自《价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