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2020-05-04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职业院校教师的必备技能。信息化教学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的过程,其要点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信息化网络环境的建设;其难点在于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合理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列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视。据调查,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都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但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能力高低上存在很大差别。
(一)教学理念导致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差异
华中师范大学在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时,曾经对湖北省范围内的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行为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其中既包含基础课教师、也包含专业课教师。将其调研情况按照不同年龄和工龄进行归类汇总后,结果如图1信息化教学调研情况所示,蓝色为年龄25岁以下,工龄5年以下的教师的调研结果;红色为年龄在26-35岁之间,工龄在6-10年之间的教师的调研结果;绿色为年龄在36-45岁之间,工龄在11-20年之间的教师的调研结果;紫色为年龄在45岁以上,工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的调研结果。从图中的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差异与年龄和教龄之间的关系很小。
那么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差异到底与什么因素相关呢?我们又将华中师范大学的调研结果按照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力来进行归类,其结果如图2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所示,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差异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关系不大,而与教师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对待信息化教学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其中,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对信息化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有一定影响,约为21%左右,越是认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师,他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越多,能力也越强。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待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对其本人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的影响最大,约为57%左右,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实施的多与少,还决定了该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术方面能力的强与弱。从此次调研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待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实施的多少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强弱上起了到决定性的作用。
图1 信息化教学调研情况
图2 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导致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差异
图3 我校教师信息化行为调查结果
我校机电系、国贸系、信息系和会计系的48位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3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调查结果所示,蓝色区域为我校只使用PPT课件和动画、视频等传统信息化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的比例,约为70%左右;红色区域为我校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将传统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合理利用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的比例,约为15%左右,而且在这15%中有大部分教师属于信息系的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之所以没有合理应用到教学资源平台,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环境的缺失;绿色区域为在我校所调查的教师中,能够自己独立制作并完成难度较大、质量较精美的教学资源的教师的比例,约为10%左右;紫色区域为在我校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班级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合理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的比例,约为3%左右;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很小一部分教师,不使用任何信息化资源进行授课,这些教师的比例占到我校全部被调查教师的2%左右。从这一调查可知,我校教师基本都具备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的能力,但是被调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在方式方法上区别很大。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科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我校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只有突破了这些难题,我们的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二、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想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供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环境,就要提高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广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突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一)创建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环境
一个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环境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基础,也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必备条件之一,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硬件环境和教学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环境包括教师机电脑(或平板机),学生电脑(或平板机)和相配套的有线或无线网络环境;软件环境包括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交互式虚拟仿真软件、细节型教学动画和视频型教学微课等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和资源平台进行学习和互动,例如课下预习、复习、课后拓展作业和沟通交流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如果没有一个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环境,我们就只能仅仅使用PPT课件和教学动画、视频等传统信息化资源进行授课,更谈不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了,所以创建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环境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培养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我们的第一意识就是怎么去“教”好一堂课,而不是怎么去“组织”好一堂课。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备课时,总是从自己“教”的角度出发,而很难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培养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就是要让教师彻底摆脱之前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的教学理念,要打心底里彻底舍弃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将学生的课堂归还给学生自己,把我们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或合作者。这样我们才能在准备一堂课时,打心底里去考虑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真正适合学生主动学习,才会去考虑所使用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才回去考虑我们所使用的课堂语言是否与课堂的主旨是相一致的,才会用客观的视觉来处理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不是在潜意识里就拒绝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这两个目的作为前提,我们把之前建设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做出一些修改和调整,然后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应用到课堂或课下教学中,应用到教学资源平台中,这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和处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和处理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难点之一。我们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分成课上使用资源、课下使用资源和双重资源三个部分,例如教学微课、课前预习内容,课前阅读材料、课后作业等都属于典型的课下使用资源;课堂学案、操作任务书、任务评价表、授课PPT等属于典型的课上使用资源;而对于交互性仿真软件、细节型演示视频、操作型动画等资源则是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使用的双重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分类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对所用资源按照其用法和用处进行处理和修改,要注意课下使用资源的面向对象只有学生,是学生自学用的材料,所以在处理和修改时要从学生自学的角度出发,尽量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和语句,把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修改为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源;课上使用资源的面相对象是老师和学生,是辅助老师组织课堂的资源,所以在处理和修改时要从教师组织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一些学习中的难点内容设计在这一类资源中;而对于课上和课下同时使用的双重资源,就要既考虑学生自学使用又考虑教师组织课堂使用,所以这些资源的制作和修改难度较大,通常情况先建设完成以后最好不要进行修改。
2.课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课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和学生没有面对面的交谈和互动,所以这一环节常常被很多老师忽视,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教师可以将自己处理过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平台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资源平台来进行下载和学习,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论坛进行讨论和研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学生在课前遇到的难题。
3.课上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课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简单分成获取任务——咨询学习——软件操练——实际操作——任务验收——任务评估等阶段。在获取任务阶段教师可以应用课堂学案、操作任务书等教学资源来辅助组织课堂,使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的任务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咨询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细节性演示视频和操作型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来组织学生自学或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直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既抽象、又难于演示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动画或视频资料,以供学生在这个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在软件操练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交互性仿真软件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准确性,避免学生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实际操作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之前学生学习的细节性演示视频、操作型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减少学生操作的误差,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在任务评估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照任务评价表的要求来进行验收和评价。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老师都可以加入一些评价标准,最好是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样会有利于教师对整堂课的把空,实现了教学的实时评价。
4.课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课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同样需要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来实现,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来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并将自己完成的情况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和交流,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上论坛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课后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将对自己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让教师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或引导者,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和过程性评价;同时,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听讲”是学习中解救出来,学生的角色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和实施者,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提高了技能学习的准确性;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把控,让课堂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