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20-05-04吕莹花
吕莹花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鼓楼小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1.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针对于数学对象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其中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包含四个方面,主要是:(1)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概括;(2)会进行归纳演绎推理;(3)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4)会运用思想方法概括数学关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乎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汲取、学习以及发展自身智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师需要在讲课之余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独立思考进行学习信息的搜索,并且不断创新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2 创设数学思维情境,为学生思维提供空间环境。
(1)有效梳理数学思维脉络。教师需要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认真的考虑,从原有的知识基础到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推理,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思维模式,首先是指导学生抓住思维起始,数学的知识脉络通常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活动的导入,而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知识点的导入,一旦教学知识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模式,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抓住学生思维的重点,进行适当的点拨,比如:教师在讲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货品,计划甲加工的货品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货品个数的7/9。这批货品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能会被绕晕,但是主要抓住两个分数,教师在加以引导,将问题转化为甲、乙计划和实际加工货品的个数分别是几比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了,也能快速找到突破口。
(2)采取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个思维方法的选择,比如:综合分析、抽象具体、求同求异、一般特殊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调动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教师需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上新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个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然后是辨析的过程,运用求同求异的思维方式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比较,比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观赏位置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并作出比较,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将了解到尽管他们的摆放位置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本质属性却是一样的,对边平分平行四边形,他们最终还是平行四边形。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多方面的思维方法。
(3)对思维过程进行总结与反省。就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进行的反思一样,学生也应当对自己的每一次思维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才能不断的成长、精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即将结束的几分钟内,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内容、特点、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解程度等进行反思,及时梳理知识点,并且尝试进行知识的延伸。而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学会回顾自己的解答与正确答案给出的结果,从而进行巩固,培养自身的解题能力。反思求解过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正确性的检验提出疑问,从而将问题进行变式的反推成为一般我们常见的情况,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反思、调控。长时间下来,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由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