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探索大球盖菇轻简化栽培初报

2020-05-04姚祥坦沈亚强郑巧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菌渣盖菇麦秆

沈 盟,姚祥坦,沈亚强,郑巧平

(1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嘉兴 314000;2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丽水323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属于担子菌,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20世纪80年代从荷兰引进开发的大宗珍稀食用菌,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菇种,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中的十大菇类品种之一[1]。大球盖菇不仅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而且栽培简易、培养料广泛、抗病能力强[2],其对农作物秸秆的消耗能力极强,栽培 667 m2大球盖菇需要农作物秸秆5 000—6 000 kg,可产鲜菇2 000—3 000 kg[3]。

自全面禁止露天秸秆焚烧以来,资源化利用成为秸秆的主要出路,大球盖菇以其简易的栽培模式和极强的秸秆消耗能力成为嘉兴市重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但是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4]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逐渐缺乏[5]大大限制了大球盖菇的推广。本试验利用嘉兴地区易于收集的4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大球盖菇培养料,采用3种覆盖方式,探讨大球盖菇的简化栽培方式,以期为大球盖菇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嘉兴市农科院内,年降水量1 168.6 mm,年平均气温15.9 ℃,属东亚季风气候,土壤为水稻土,偏酸。试验地建单栋大棚,长25 m,宽8 m,高3 m。

1.2 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大球盖菇栽培种购自浙江景宁春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培养料收集:当年收获的稻草、茭白叶、油菜秆和小麦秆晒干,稻草不截断直接铺于垄上,茭白叶按100 cm长截断,油菜秆按30 cm长截断,小麦秆在收集前已由收割机截至3—5 cm长。

覆盖物:覆盖泥土取于棚中;覆盖菌渣为双孢菇菌渣,购于嘉兴市金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采用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培养料配方:稻草(A1)、茭白叶(A2)、油菜秆(A3)和小麦秆(A4);3种覆盖方式:覆土(B1)、覆盖菌渣(B2)和无覆盖(B3),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栽培方法:于2017年10月30日播种,在棚内划定宽1 m、长2 m的小区36个,直接将培养料铺于小区内,每平方米菌种用量750 g,采用梅花穴播法,每个小区铺设培养料干重22 kg,分3层铺设,第1层铺设稻草,占总重的34%,喷淋1 h后播50%菌种,第2层铺设培养料,占总重的44%,喷淋1 h,播剩余的50%菌种,第3层铺设稻草,占总重的22%。播种后每天喷淋2 h,持续3 d,30 d后覆土和菌渣。试验期间根据天气和温度情况统一通风和浇水。试验从播种到采收完成历时176 d。

1.4 测量指标

测定各个配方子实体产量、出菇时间、料内温度和含水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分别于2017年11月24日和2018年3月17日中午12点测定培养料内温度。于3月19日测定培养料含水量,测定前停止浇水3d。

表1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内温度、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下的差异显著性(P<0.05),下同。+表示菌丝长势差,++表示菌丝长势一般,+++表示菌丝长势强,++++表示菌丝长势最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内温度的影响

培养料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内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两次测量的料内温度趋势大致相同。稻草秸秆栽培和无覆盖处理培养料内温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覆盖方式,小麦秸秆两次温度测量和茭白叶第二次温度测量以无覆盖处理温度最高,油菜秆覆土处理培养料内温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覆盖方式。12个处理以油菜秸秆覆土处理内部温度最高,稻草无覆盖处理内部温度最低。

2.2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料内含水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以茭白叶培养料的含水量均值最高。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秆的含水量影响最大,覆土处理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次为覆盖菌渣处理。覆土和覆盖菌渣的情况下麦秆含水量较低,可能是因为测量时正值第一潮出菇末期,出菇后,麦秆培养料内水分降低,而其他培养料的含水量几乎不受出菇的影响。

2.3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知,大球盖菇菌丝在稻草上生长情况较差,仅在覆土处理下长势较好,覆盖菌渣和无覆盖处理菌丝都未长满培养料内部;茭白叶表面菌丝洁白粗壮,但内部几乎无菌丝生长,覆盖菌渣和无覆盖处理中茭白叶软烂,大球盖菇菌丝无法生长;油菜秆与稻草相似,仅在覆土情况下菌丝长势较好,而覆盖菌渣和无覆盖情况下菌丝未长满培养料内部;麦秆中的菌丝长势最好,均洁白粗壮,完全长满培养料。稻草和油菜秆均以覆土后菌丝长势最好,而麦秆和茭白叶的菌丝长势则不受覆盖方式影响,这可能与培养料的特性有关。

2.4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现蕾天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培养料配方下,大球盖菇现蕾时间有显著差异,以麦秆最早,油菜秆最晚。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现蕾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仅油菜秆覆土处理较覆盖菌渣处理和无覆盖处理早。

2.5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单菇重的影响

由表2可知,培养料和覆盖方式都对大球盖菇的单菇重有显著影响。稻草覆土情况下单菇重显著高于覆盖菌渣和不覆盖的处理;而茭白叶和油菜秆栽培均以无覆盖处理的单菇重最重;麦秆在覆土和无覆盖的情况下单菇重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覆盖菌渣的处理。

表2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现蕾天数、单菇重和产量的影响

2.6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麦秆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秸秆栽培的产量,油菜秆和茭白叶栽培的产量较低。不同培养料均以覆土处理的产量最高,稻草覆土较无覆盖增产 125.2%,茭白叶增产25.2%,油菜秆增产 301.8%,麦秆增产34.4%。从菌丝长势和单菇重量来看,覆土能促进大球盖菇菌丝在稻草和油菜秆上生长,进而增加总产量。

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商品性的影响也不同,嘉兴当地的土壤属于水稻土,土质较黏,而蘑菇菌渣较松散。由图2可知,无覆盖的处理菇脚较干净,仅携带少量培养料。

3 讨论

3.1 培养料对大球盖菇栽培的影响

大球盖菇栽培料来源比较充分,研究表明,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能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材料[6-8],本研究以当地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茭白和油菜的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原料,均能成功栽培大球盖菇,从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来看,效果依次为麦秆>稻草>茭白叶>油菜秆。不同秸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可能是因为各类培养料特性不同。麦秆空心,并且由收割机打碎,通气状况好,菌丝吃料完全,现蕾也早,因此产量高;稻草提供的养分并不适宜大球盖菇出菇,在稻草上菌丝长势也较差[9-10],但嘉兴市水稻种植面积大,稻草是主要的农业废弃物,若将稻草作为主要栽培原料则有待进一步研究;茭白叶呈片状,浇水后会贴在一起,通气效果不佳,最终腐烂,这与周祖法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需进一步改良配方;油菜秆过于蓬松,菌丝吃料困难,出菇时间晚,因此产量最低。

3.2 覆盖方式对大球盖菇栽培的影响

大球盖菇覆土栽培一方面可促进菌丝的扭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温保湿[12]。本研究显示,4种培养料覆土后大球盖菇产量都得到了提高,但除油菜秆外,覆土处理未使大球盖菇提前现蕾。蘑菇菌渣含有土壤、稻草和牛粪,质地疏松,还田后对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态环境、增加产量等都有积极作用[13-14]。但菌渣中泥土含量较少,重量相对土壤轻,栽培效果不佳,但是菌渣容易获取,相比开沟取土省工,大球盖菇菇脚上附着的菌渣更容易清理。大球盖菇菌丝在不覆土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子实体,或者需经过较长时间后,才会出现少量子实体[2,15],本试验中,稻草、茭白叶和油菜秆在无覆盖时产量均较低,但是麦秆无覆盖栽培获得了较高的产量,说明使用麦秆栽培大球盖菇,在不覆盖泥土的情况下形成子实体并不困难,至于较覆土处理产量低,可能是无覆盖时大球盖菇存活的原基数量较少,最上层稻草干燥,菌丝无法生长,可利用的培养料减少所致。覆盖泥土对培养料内的温度、菌丝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栽培料表现差异较大,本试验中,无覆盖时茭白叶和麦秆内温度较高,而稻草和油菜秆内温度较低,但培养料内部的温度与产量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4 结论

在4种培养料中,栽培大球盖菇以麦秆最优,其次是稻草,茭白叶和油菜秆最差。覆土能促进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提高产量,但若能合理使用培养料,在无覆盖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麦秆无覆盖栽培大球盖菇,其菌丝长势好,产量较高,菇脚干净,单菇重较重,适合于大球盖菇轻简化栽培。

猜你喜欢

菌渣盖菇麦秆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银耳和双孢蘑菇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
大丰麦秆画
胡三荣:“麦秆画”绘出致富路
菌渣基质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折段麦秆来作画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浅析菌渣资源化利用的四种非常规模式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