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融三创”街道特色文化品牌创建路径探索

2020-05-03虞华君霍荣棉吴丽

公关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品牌文化建设

虞华君 霍荣棉 吴丽

摘要: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何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彰显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杭州市白杨街道在创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凝练出“三融三创”的创建模式。“融”是白杨街道最大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主体融合、内容融合和受众融合的三重融合,“创”是白杨街道文化模式的内核,地方文化服务力争实现“创四体”、“创四特”和“创四高”的三级创建。融创结合模式是白杨街道实现文化品牌创建,开展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化建设 品牌 三融三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白杨街道地处杭州市钱塘江沿岸,辖区内共有高校14所,常住人口6.27万人,大学生群体21.8万人,外来流动人口12.5万人,具有典型的人群多元性。街道辖区内文化资源多样,拥有14所高等院校和较多的大型企业,形成了较为繁荣的产城融合体系。文体设施、文体队伍、培训师资、文化志愿者等资源丰富,大型企业建设的开放参观基地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了多样的文化体验,如康师傅、味全、娃哈哈、万事利等知名企业也成为白杨街道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白杨街道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总体要求,围绕杭州“东方品质之城”、“拥江发展”及国际化名城建设的发展定位,紧扣开发区“三大战略”,大力推进“文化白杨”建设,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探索文化服务模式,破解文化建设难题。经过多年努力,白杨街道文化实力显著提升,社区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政校、政企、校企文化互动频繁,多样文化活动欣欣向荣,文化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当地百姓居住粘性和幸福感持续增强。白杨街道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文化街道、省级示范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杭州市文明街道、杭州市卫生街道、杭州市G20服务保障先进单位等等,下辖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浙江省民主法治社区、浙江省先进体育社区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习近平、赵洪祝、黄坤明、蔡奇、王国平等各级领导曾前来视察,对白杨街道各项事业发展给予了亲切关怀和指导,极大地提升了白杨街道文化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一、探索白杨1+X,打造“三融三创”新模式

白杨街道积极依照杭州市“1+X”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设要求,在保障各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白杨街道当地实际情况,探寻文化白杨新模式“X”。经过多年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三融三创”文化服务新模式,白杨新城以“融”为基础,以“创”为路径,不断彰显青春活力。“融”是白杨街道最大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三重融合”,即主体融合、内容融合和受众融合。主体融合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即白杨街道辖区内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社区)的多元融合,实现政校、政企和校企的互通互融;内容融合凸显了白杨街道新城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邻里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更具包容的“白杨文化”;受众融合显现了白杨街道辖区内高校师生群体、外来务工群体、国内居民群体和国际居民群体等各类群体集聚白杨,同共生活、工作和学习,互为邻伴,相互交融。“创”是白杨街道文化模式的内核,公共文化服务力争实现“三级创建”,即“创四体”、“创四特”和“创四高”。“创四体”是以创建活动载体、项目载体、基地载体和文创载体四种载体形式,做实白杨街道文化服务平台;“创四特”是以特色队伍、特色人才、特色阵地和特色品牌为抓手,推进文化白杨特色体系创建,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创四高”是以白杨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的高知晓度、高参与度、高满意度和高融合度为服务导向,切实服务好白杨街道多元群体,打造文化白杨的多内涵和高品质。详见图1。

二、载体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新生态

白杨街道逐步健全体系,建设活动载体,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形成包括节目孵化、团队孵化、展演平台孵化等功能的活动载体。通过举办各种题材小戏、小品比赛、展演、评奖等活动,推出新人新作;通过学习共同体、星级团队、学习之星等评比推进团队培育、发展;通过民星小舞台、社区文化节、文化走亲等扩大展演平台。白杨街道不断探索以项目促特色的服务路径,建设项目载体,彰显文化个性,逐步形成包括示范项目、共建项目、社会组织培育项目等组成的项目载体体系。目前已形成示范性学习团队、一社一品、政校合作、政企合作等项目内容,培育了和立方、向陽花开、乐居湾等19个社区特色项目,木桃咏诵话剧社、景泰蓝工艺画、雨霁舞蹈社等15个社区示范性学习型社团,逐步激发高校、企业力量参与辖区公共文化建设活力。受益于辖区内数量众多的企业、高校,白杨街道建设基地载体,建设基地载体,推进社会参与,逐步完善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形成更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更通畅的社会力量参与渠道。目前,白杨街道已与14所高校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与多家企业共建科普实践基地,与民营、高校博物馆建立文化体验基地,丰富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服务质量。白杨街道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工作的战略重点,建设为抓手,建设文创载体,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形成“易沙创意园”“和达文化创意园”等一批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三、融合提升,培育公共文化好品牌

白杨街道做好多元文化融合,培育白杨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了新城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企业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体系。街道不断挖掘“新城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企业文化”共通点和特色面,逐步形成白杨特色文化内涵。白杨街道做好文化资源融合,培育白杨特色“政-校-企共建”品牌,建立14个高校文化站,推进校园文化资源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通过项目合作、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等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量。建设政企共建基地,在康师傅、味全等企业建成专业性、科普性、趣味性的实践基地,拓宽特色文化阵地,传承开拓奋进精神。白杨街道做好受众融合,培育品牌活动。建设高校师生、当地居民、务工人员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小候鸟暑期班”、“道德讲堂”、“白杨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使学生实践提升,使居民受惠受益,强化互尊互益,共融共通的邻里文化内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采用“电影进企业”、“团队进企业”、“演出进企业”等方式,推进公共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延伸,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全域布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圈

做好“一站多室多点”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以街道文化站为主阵地、社区文体活动室、社会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成形。街道综合文化站形成一中心两分站的分布形态,全面覆盖街道中心区域、沿江区域和城北板块,总面积约3100平方米。各社区均配备2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文体活动室。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与辖区内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及丘比、万事利、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达成共享场地100多处,广受群众欢迎。做好文化聚集地建设,引导辖区居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十六街区华元影院影剧院和物美等多家影院为中心,建设集文创、美食、科教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地。在沿江板块建设沿江湿地公园、围垦文化广场,融入钱塘江文化、新城文化元素。在区域中心建设消防主题公园、区口广场,展现下沙现代化风貌。做好30分钟学习圈,助推学习型街道建设。形成以街道社区学校为圆心,20个市民学校和辖区共建单位为半径的“1+20+X”的资源共享圈,每年组织开展参观、学习等教育活动200余场,参与近30000人次,切实全面激活了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全民参与,形成文化惠民新格局

建立健全面向辖区内各类型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依托,构建覆盖面广的基层文化服务点,联接本地居民、企业员工、高校师生、国际友人等各方主体,就近、便利地享受文化服务。辖区内各级各类文化阵地全部实现面向全员开放;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全民开展,每年10余场,超过23%的群众受惠。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以群众文体团队建设为抓手,广泛建立各类型文体团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感和获得感。现已建成15支文体团队,包括舞蹈、音乐、话剧、戏剧、模特表演、文学、摄影、篮球和足球等,涉及文化、文艺、体育三大类,同时,也扶持打造了景园社区女子舞龙,东湾社区木球、观澜社区雨霁舞蹈等小而美的精品团队。通过人才自荐、社区推荐、街道定期审核认定的方式,结合辖区内高校、中小学师资力量,建设白杨街道特色人才队伍。目前白杨街道特色人才库成员50人,主要由辖区高校、中小学、幼儿园、老年电大以及辖区特色人才组成,针对写作、摄影、音乐、舞蹈等近46项具体内容进行指导、服务。同时建立近42个精品课程,课程项目包括小词大雅、国学大讲堂、话剧艺术等内容,不断促进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提升。

六、群众满意,形成社会协同治理新局面

强化文化包容,开展故乡再造计划。近5年来白杨街道持续开展元宵灯会、厨艺比拼、百家宴等活动,解乡愁、促融合,形成全民一家亲的“大邻里”文化融合特色,提升新杭州人的归属感,营造“日久他乡是故乡”的主人翁文化氛围。扩大群众参与,助推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社区治安巡逻、交通安全引导、人际互助等志愿服务,全民融入,保障辖区内治安状况,近年来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社会综合治理案件。助推协同治理,促进邻里和谐。白杨街道大力推进多方协同治理,构建以街道为责任主体,以社区为基层抓手,联合辖区企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的“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问题。大北社区打造的“北斗星”社会治理党建品牌,协同解决多项治理难题;朗琴社区的“三单”服务机制,拓展国际化社区服务广度和深度;伊萨卡社区的“三方联席会议”,切实解决群租扰民、电梯安全隐患、商铺烟油整治、排屋违建整治等遗留难题等。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18年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89%跃升至当前的95%,文化白杨真正成为包容、务实、创新的新家园。

七、国际化试点,打造国际化服务新范本

结合开发区“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改革攻坚行动”的重点工作任务,白杨街道以国际化视野突出产城融合,打造国际化服务新范本。依托辖区大创小镇建设基础,以新加坡科技园和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园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从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双创全过程体系,促进辖区产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依托国际化社区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国际化标杆。白杨街道朗琴社区是杭州市首批建设的国际化示范社区,从路牌指示和公共设施硬件配套,到生活服务指南,再到社区服务等方面构建立体国际化服务网络,专设境外人员服务站点办理出入境手续、新居民的临时住宿登记,有效进行社区境外人员管理;搭建中外居民互动交流平台,开设“生活体验汉语”特色课程激发外籍居民朋友学习兴趣,同时针对社区楼道长、社区文体俱乐部、老年大学开办“社区英语主题沙龙”;对和外籍人员经常接触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外语培训,全面提高涉外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依托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楼宇文化新体系。以新加坡科技园、浙江省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园区等为建设单元,打造国际化文化综合体,营造国际化的文化服务视野。依托杭州出口加工区贸易口岸窗口作用,建设“一带一路”框架下白杨街道文化发展新思路,以万事利集团为依托挖掘丝路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先导作用,通过创意、创新的新模式、新载体,将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输出去,走向国际化新高度。

八、总结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受限于校地、政企共建机制,校图书馆、校博物馆等优质文化资源的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街道将以区校战略合作为契机,完善共享共建保障机制,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提升,建设特色团队是以文育人的重要形式。街道的团队建设情况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但团队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如何更好的搭建平台、扩大交流,增强对区域特色团队建设的引导是重要的内容。强化服务品质,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受限于辖区内优质师资的支持,街道文化精品创编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街道将加强各类精品创编的过程辅导和师资支持,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精品创建的质量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品牌文化建设
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品牌快速建设的社会互动与共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