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印象
2020-05-03王克宁
王克宁
一百多年前,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王秀屯。白山王氏三十四世后人王有宗迁离白山司那马城头横杆村(今大化镇红电社区塘德屯),蹚过王秀河,在龙公岭下王秀河边一个平缓的土坡上创立村屯。始祖筚路蓝缕,百年之后,后裔过百,村寨齐整。如今的王秀:
秀水龙公护,枇杷柚子疏。
斜阳江面照,山侧见青庐。
王秀,皇秀
夕阳西下,绿树掩映中的王秀屯慵懒地躺在山的怀里,河风轻拂她的脸颊,空气里弥漫着椿树新叶的芳香。
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爱热闹的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住了,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村子。树的上空升起几缕炊烟,偶尔的几声鸡鸣犬吠,勾起沉睡的田园记忆。
从县城出发,过了大化电厂生活区,在大化电厂六角亭岔路口左行,上一段上坡路,再下一段长的下坡路,到一处两边是明晃晃的水塘的堤坝路,眼前就是王秀屯。两排房子依岭而建,组成大写的“八”字,村容齐整,绿树蓊郁。
老人说这是凤凰的栖息地,也有地理公说这是五马同槽处。王秀屯被树簇拥着,村后一片茂盛的竹林向西而生,其余三面种着各种树木,有椿树、柚子树、柑橘树、黄皮果树、枇杷树、柿子树、龙眼树等,各种树木把小村子裹得严严实实,小村就安详地卧在树林的怀里。
村的另一头面朝王秀河。晚上九时许,河对岸的县城,人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村民们大都已入睡,偶有一两户尚未睡去,灯光如豆,在树丛后面眨巴着睡眼。王秀屯就枕着山,看着王秀河里曦龙湾摇曳的灯火入眠。
秀气的王秀,“秀”着她的秀丽和安详。
王秀屯三面环水,前有王秀河自周鹿迤逦而来,西南是三口水塘呈梯级相互连缀,在屯子西北探入王秀河。
有雾的时节,王秀似水中的沙洲。
清晨,浓雾弥漫。远处的山岭隐入厚重的乳白色的墙里,近处的王秀河依稀可辨,水面光影暗淡,王秀屯似一团模糊的影子依水静默。这时,屯里传来几声犬吠,敲碎了寂静,吠声喑哑,狗儿也许趴在柴堆里,冲着陌生的气味和响动小心翼翼地轻吠。一定是早起的渔民下河,无须光源,屯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枚草,每一个水凼,早已了然于胸。不久,有哗啦哗啦的水声响起,那是竹竿破水的声音,渔民已经挥篙架舟。些许时候,水声响起,又有一叶轻舟离岸。此时唯有水声可辨,其余皆在迷雾中,王秀屯是迷蒙水影稀疏篙声里的沙洲。
不多时,有公鸡打鸣,中气十足,越过树梢竹尖,彻底划破寂静。雾里有灯光渐次亮起,声响渐渐丰富。
当太阳从岜植山和古肖山之间探出脸,橙色的霞光一下子铺满王秀屯,雾气遁去,树叶轻抖身上的湿气,王秀屯缓缓地从白雾里探出身子。如果有一阵风,白雾就一股脑地窜到龙公岭下,隐入山林,王秀屯如揭开白色头纱的姑娘,一下子清晰地站在面前。
秀气的王秀,是水边的姑娘。
“王秀”村名探源
王秀河在王秀屯前走一个“之”字,河水把“之”字的第二个拐冲荡成一个深潭,深潭状如当地土灶膛,人们就把这个深潭叫作“汪搜”,壮话意为状如灶膛的水潭,因此河边的村子就叫“板汪搜”。
王秀屯有记载的名称,最早是在白山土司王氏族谱上。“王秀”这个称谓在政府公文里出现,现存的最早记录也许是1980年始编、1994年完成修订的《马山县志》。《马山县志》中水利志一章中的马山县1985年内燃机抽水站分布情况表记载,古感镇:王秀、苏烈。
村中耆老介绍,人民公社时期,“王秀”曾写作“黄秀”“皇秀”,后来因为王秀屯王姓居多,又因王字笔画简单易写,“王秀”这个称谓逐渐固定下来。壮语中的“汪”表述为汉语的“王”,发音接近。而“搜”意为“灶”,何以用汉语的“秀”字表述,让人难以理解,如今也无从考证。
“王秀”被广泛地引用,得从王秀河说起。据记载,王秀河最早称谓是“九娘江”。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白山司十三世土官王言纪监修的《白山司志》记载:“九娘江,在司治东南,相传昔有九女渡江,骤水冲去,因名。源出那马司岜马城头,由那马、兴隆地方萦折而下,经所属那马城头苏韦村入紅水河。”朝代更迭,历史变迁,致使“九娘”不再。
民国时,王秀河又有别名。林锦臣主纂,民国二十二年元月成书的《那马县志草略》记载:“周鹿北辰川:发源于高圩团录郁村,牛栏山之吊水石,流经驮段村而廖添村,及上下黎村,经布梅山麓流去,而与那庭小溪水汇合,名北辰川。复流至周鹿圩仙人桥,而注于万元潭,又向北屈折流去,至首快村边,名官潭川。转旋北流至州水村,有周鹿东区各小溪流入焉。又向北屈折而流至石圹乡渌布川村边,名渌布川。有必太村山溪水及石圹乡东北两段溪水汇焉。复北流经波寨桥,名波寨川。转由波寨村边望北流行七八里之遥,名潢邦川,又龙口乡小溪水归焉,又向北玄之流去,经隆山县王宽团而入红水河。”由此可见,民国时王秀河名为“潢邦川”。
大化水电站修建,大化水电工程局工人及家属几万人口居住在王秀河两岸,这条小河就得经常提起,不知什么时候,“王秀河”就叫开了。“王秀河”是因河边小屯“王秀”而得名。王秀屯之名,因河段一个水潭而名,亦是因河而名。可见,屯与河自一百多年前已互生因缘。
小河有“王秀”名,顺理成章地河上的桥就叫“王秀桥”,因此就有了“王秀大桥”“王秀铁桥”。后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县域不断拓展,有了“王秀大道”“王秀山庄”。
“王秀”本是一个小村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她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得到拓展,人们赋予她更丰富的意蕴。
王秀图腾
屹立村口的巨树是王秀的图腾,父老们常常自豪地对外人说:“假如找不到去王秀的路,就照着那棵大树走,那可是十里外都能看得见的神树。”
那是一棵芒果树,是王秀的村树。我一直想用文字记录在我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村树,但苦于自己学识浅薄文字拙劣,想必不能尽表村树之伟岸与功德,故而不敢妄动拙笔。谁知这犹犹豫豫间,村树竟壮士断臂般悲壮地轰然倒地,舍弃了它一直庇护的村民而去。内心涌动的使命感让我消释顾虑斗胆提笔写下这段文字,纪念我心中的图腾。村树是一棵一百余岁的芒果树,是在此开创村屯的第一代王氏先祖栽种的,树种于村西南面,正好在我家老屋后二十米开外处。树高三十余米,树干粗壮遒劲,约五个成人方能合抱,树冠荫蔽范围有篮球场大小。因树高冠巨枝密,村树便自成一个小世界,寄生植物于树干树枝之上繁衍生息,老鹰在高高的枝头上筑巢,连马蜂也在枝头间建了大如箩筐的蜂巢。
村树存在年代久远,它伟岸的身姿在村民心中已是神的化身。曾有年轻人建议:芒果树巨大,如倒下必然砸中房屋,不如将其砍伐,引其倒向没有房屋一面,可避免悲剧发生。此建议立即遭到老人们的反对,老人们认为村树是村屯的守护神,岂能砍伐?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使得谁也不敢再提砍树的事。有一年盛夏雷电频繁,一夜雷声大作,撕裂长空的轰鸣似乎就在窗外。清晨,人们发现雷劈去了村树东南面靠房屋一侧的树杈,树脚一片狼藉,而村中一切安然。人们更加坚信村树是守护神的说法。
小时候,捡芒果是许多趣事中的一件。芒果成熟的季节,当大雨即将来临之前,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我和小伙伴们便跑到村树下等掉落的芒果。大风起,芒果像冰雹般噼噼啪啪地落下,我和小伙伴们争抢着捡这些黄澄澄的“冰雹”,根本不怕芒果会砸中自己的脑袋。然后,在大雨到来之前跑回家,在风声雨声中细品芒果的味道。现在想来,那甜甜酸酸的芒果味还在舌根丝丝氤氲开去。
盛夏,孩子们除了可以捡芒果,还可以在樹荫下玩耍,在树洞里玩捉迷藏。
村树给人们的福利还有很多。芒果树皮可治牙龈肿痛,芒果树上有多种寄生植物,这些寄生植物大多可入药。树上的马蜂巢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生活在树上的蛤蚧是上乘的泡酒材料……
我还没来得及感恩村树,它已在一个雨夜,在狂风的肆虐中离去。它累了,它在村口站了一百多年,和狂风雷电纠缠争斗了一百多年,蛀虫嚼咬它的肌肤,风雨侵蚀它的枝干,雷电烧劈它的身体。如今,它倒下了,倒在一片杂草丛中。那些曾经仰其鼻息的“宵小”,现在却俯瞰它的残尸。我坚信,它的继承者,不久将再度俯视这些“宵小”,庇护它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