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下的时政新闻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2020-05-03张瑶

今传媒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时政新闻发展策略

张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智媒时代已经来临,新闻的业态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在合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AR技术、算法推荐等先进智媒手段后,在内容制作、呈现模式、传播方式等层面均有所转变。本文将基于时政新闻在智媒时代科技引领下的技术变革,探究时政新闻的未来发展策略,并作以优化研究。

关键词:智媒时代;时政新闻;发展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058-03

一、 智媒时代下新闻产业链的变革

智媒时代,即基于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能够达到自我学习的媒体形态模式,最终实现机器自身能够进行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交互、消费的完整产业链的自动化过程。2016年,作为新闻业界的智媒元年,在人工智能和媒体结合后,开启了智媒时代下的新闻产业链变革,使新闻的生产模式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是基于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依靠于智媒特征所达成的。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指出,智媒时代主要呈现出的是“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三大特征。首先,“万物皆媒”主要指的是“泛媒化”的趋势,在过去,传统媒体主要是以“人”为核心要素,进行收发信息。而在智媒时代,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物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也同样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工作,甚至可以进行信息的生产;其次,“人机合一”主要是指智能物体与人的智能相融合,两者进行共同作用,最终达成的新型媒体模式;最后,“自我进化”则主要强调媒介本身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对于人们的需求和反馈进行不断自我调整,以便更好地强化人对机器的操控力,推动机器对人的适应力。

在智媒时代下,传统的新闻产业链发生了变革,原本以人为中心的新闻制作、传播模式开始转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智媒开始趋于协同发展,并逐步在新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日趋增强的作用力,甚至可以独自承担其中部分重要的环节。由此可见,智媒时代下的新闻产业链已经开始出现巨大变革。

二、 时政新闻发展现状分析

时政新闻,即对国家政治生活之中,正在发生或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本身具备了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政新闻作为受众了解国内外发展格局、政策方针等重大动向信息的窗口,一方面,可以增强公民对国内外政治信息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时政新闻,解读国家方针政策,进一步掌握、熟悉新发布的政策、法规等。当下,时政新闻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一)时效性欠佳

由于时政新闻本身更强调时效性,事件发生的时刻和受众能够获得信息的时刻差要尽量短,甚至同步,才能够满足当下受众的诉求。但是,在当下这种要求是很难达成的。这是因为新闻事件往往需要通过记者的编辑撰写之后,再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发布,而由此产生的时效性问题,将很可能导致新闻的滞缓发布,更有甚者,可能因为现场人员通过自媒体等方式根据个人的主观、片面理解在网络上提前泄露新闻事件,而致使受众获取不全面的错误信息,甚至掀起一场网络舆论风波。因此,进一步加快时政新闻时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解读性不足

时政新闻具备“强政治性”因素。一方面,在政策文件、方针内容中,往往会涵盖大量的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专业概念,此外,还会有一些晦涩难懂的条文条款,而这些内容不经过任何加工修饰,直接传递给受众,极容易造成受众的误读、错读,由此引起的对文件理解不到位、不深入的问题,就会给受众造成一定的困扰;另一方面,虽然有些时政新闻在制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内容的解读,但通常是以一种“辞典”的方式进行解读,就是将文件的条款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以文字解释文字,这样的刻板方式,往往不受年轻受众的青睐,因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呈现模式单调

在当下,时政新闻的呈现模式,更多是通过新闻口播、红头文件、图文结合、微信文章等方式传播,而采用这种传统的呈现模式,主要是因为时政新闻的政治性要求。时政新闻的内容包含了较多的条文法规、数据资料等,所以想要将这些内容以丰富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又不破坏其严肃性,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呈现模式,就极容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促使受众从“可读性”方面就直接给予了否定的态度,这样并不利于时政新闻的传播。

(四)传播效率不高

时政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国家、国际的政策法规、方针制度等,因此对于受众而言,在选择时政新闻进行阅读时,通常由以下原因构成。第一,掌握、关心国家、国际新近发生的大事,以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第二,对与受众自身相关的某一领域的某一政策比较关注,查阅相关资料内容;第三,通过时政新闻对国家政策进行“问权”,了解、监督国家政治部门的权利行使及工作进展。但是,由于当下时政新闻时效性欠佳、解读性不足、呈现模式单调等原因,导致受众在阅读体验方面欠佳,故其传播效率不高。此外,在当下,由于时政新闻更偏重于报纸、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以及微信、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传播,导致其传播未成体系化、模式化,因此出现了传播效率不高的情况。

三、智媒时代下时政新闻的发展优化策略

智媒时代的来临,将促使新闻业态产生巨大的变革,时政新闻如何借助智媒技術,打破当下发展壁垒,迈进“智能革命”的新征程,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感器新闻与机器写作,加快时政新闻时效性达成

传感器新闻,即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的生产或收集后,对数据内容做可视化处理、分析等,进而获得新闻内容。在当下,传感器新闻已经在国外有了一些尝试和应用,而传感器新闻本身是可以应用于两个层面的。第一,借助人体自身所形成的数据内容进行新闻撰写。这里强调的是人本身所传达给传感器的拓展感知能力,这种传感器被誉为“人的器官的延伸”[1],通过感官所获得的数据会更加的专业、精确;第二,在物品上放置传感器,通过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物品,从而收集特定的数据资料。时政新闻在时效性方面的提升,是可以借助传感器完成的,如在一些危险新闻的数据采集方面,完全可以借助无人机安装传感器的方式,收集有关数据内容,再由机器进行数据反馈,最终撰写成文。

机器写作,主要是基于数据采集和新闻模板设定完成机器新闻写作的方式。在技术上,机器写作已经有所应用。例如,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今日头条推出的机器人记者Xiaomingbot就在整个运动会赛程中,生成了将近500篇的资讯报道,最快报道速度达到2秒/篇。由此可见,机器写作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时政新闻可以借助机器写作,快速编辑政治会议、国内要闻成为新闻,以此提升时效性。

(二) 图解数据可视化、新闻漫画,“软化”时政新闻增强解读性

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要素,所以通常比较严肃、刻板,想要增强其解读性,提升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就需要将时政新闻的内容作以优化编辑。首先,可以将数据化为图形形态,这样就会更便于受众读取;其次,还要注意由静态可视化模式转变为动态可视化模式,这是因为,单一静态可视化图片模式在人们追求趣味性的当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更偏动态化的数据解读不但能够提升解读的深度,反应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还能够提升受眾的阅读兴趣,增强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软化”新闻的重要表现手段,对于时政新闻这种“刻板”“严肃”的特征也有更好的辅助修饰作用。例如,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克强总理与默克尔的“老友记”都有哪些精彩剧情,8张漫画看回放》、《中国日报》发布的《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1+6”圆桌对话会》[2]等。生动有趣的漫画能够直观地说明问题,又能够让受众感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这正是时政新闻所需要的解读方式。

(三)AI主播、VR/AR技术助力时政新闻多元化呈现

2018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全球首个仿真智能AI主持人面世。在技术助力下,AI主播已经拥有语音合成、唇形合成、表情合成等功能。而AI主播的出现,同时也是时政新闻多元化呈现的重要方式。首先,时政新闻内含多种专业术语、条文等,这些在主播们看来拗口的词语,在AI主播面前的出错率会极大地降低;其次,AI主播的播报不需要进行人工思维的转译,这样就会促使时政新闻更加客观、精准;最后,AI主播能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播报,这对于时政新闻而言不单单在呈现方式层面更加吸引人,而且在时效性方面,也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两者作为近几年将虚拟和现实情境进行构建、融合的先进技术,已经被诸多行业领域所运用。针对时政新闻,由于其需要播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政治新闻,所以,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借助VR/AR来打造零距离的新闻临场感。例如,在播报新型卫星发射的新闻时,就可以采用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共同构建虚拟现场,这样就可以让受众拥有“现场式”的观察与感受,相对而言,比录像、直播等更能提升受众的体验舒适度。

(四)算法推荐,强化时政新闻传播效率

当下,由于受众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层次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故导致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度和关注侧重点有所差别。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利用算法推荐的方式进行受众“私人新闻”的打造就显得极为重要。算法推荐本质上是基于内容、协同过滤、关联规则、模型等诸多混合算法所构成的,其是根据海量信息的遴选结果,对受众口味偏好进行重点过滤,从而达到时政新闻的精准分发[3]。当下,一些受众由于自身工作、兴趣点等原因,会对某一领域的时政新闻更为关注,而通过算法推荐,就能够让受众更快地匹配到合适并且感兴趣的时政新闻,从而推进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此外,对于同一内容的时政新闻,也可能由于出处不同,导致其呈现模式存在差异性。那么对于年轻化的受众,就可以推荐以漫画模式呈现出的时政新闻,而相对于寻求专业化内容的受众,则可以推荐大量专业解读的时政新闻呈现模式,这些均是算法推荐所能够达成,并有利于提升时政新闻整体传播效率的。

四、结语

在智媒技术引领之下,时政新闻已经开始逐步打破现有困境,不断优化发展,但由智媒所带来的隐忧,也是时政新闻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过度依赖智媒所形成的时政新闻“无温度”,时政新闻个性化推荐所造成的“信息茧房”都是需要思考的。所以,作为时政新闻而言,必须要合理利用智媒,与智媒共同进步,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优秀的时政新闻,以便更好地向受众传递“有温度”“有质感”“有内涵”的时政新闻。

参考文献:

[1]高洪茹.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J].国际新闻界,2016(11).

[3]郭小平,王亚纯.智能媒体:传媒业态、形态与生态的重构及反思[J].视听界,2019(5).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时政新闻发展策略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