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的育人成效

2020-05-03杨海晋

科教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杨海晋

摘 要 近年来阳光学院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实践育人工作与农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着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社会实践 乡村振兴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41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the Red Dream Building Project for

College Youth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 the Youth Red Dream building project of Yang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Haijin

(Student Affairs Office of Yango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1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unshine college has been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Youth Red Dream building project, and actively combined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with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has found a social practice mode that combines prac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needs of rural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increase students' talents in social practice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Keywords social pract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education mode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中提出, 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1]阳光学院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探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社会实践的创新做法,找到了一条符合阳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农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社会实践模式,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着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自我,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成效。[2]

1 社会实践育人新形式——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的同期实践活动。2017年4月和7月两批参赛团队分赴延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力精准扶贫脱贫。实践团围绕“青春之歌”“红色记忆”“筑梦踏实”三个主题,为创业青年提供了一次继承延安精神、涵养创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飨宴。

2017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他在信中表示,得知全国150万大学生参加本届大赛,其中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既取得了积极成效,又受到了思想洗礼,我感到十分高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在青年红色逐梦之旅专项活动中,高校的大学生在暑期采用各种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学习革命前辈的伟大精神,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打破农村经济发展村存在的困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为改变农村现状注入了新的动能。[3]

2 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阳光学院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2.1 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阳光学院从2016年开始,充分发挥学校跨学科多专业智力资源优势,在对屏南乡土文化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文化兴村”开展智力助农文化扶贫行动,组织了全校8个院系、35个专业、千名师生奔赴屏南各乡村,先后实施了助推屏南漈头村耕读文化博物馆建设、助推北墘村创建黄酒文化特色小镇、助推屏南仕洋创建果蔬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2 阳光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的主要做法

以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为导向。阳光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开展注重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由共建乡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合作意向,之后学院的师生经过实地调研之后,以一村一品牌为目标,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并将形成的方案在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先进行讨论和可行性分析,实现了项目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载体的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是“考官”,项目运行效果是成绩单,每一个项目最后都要經过当地政府、学校、村民三方一起评估,并对好的项目和做法进行总结,将经验推广到其他的乡村,形成了乡村振兴模式的可推广性和可传播性。

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根本。阳光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的专业特性是跨学科多领域,学生必须掌握多个陌生领域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就要求学生要跨专业组建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培养了他们自学能力。再就是促进学生全过程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了实践项目选择、目标确定、资料采集、田野调研、数据处理、项目分析、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优化等整个过程的全部环节,使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系统培养,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很好的锻炼。

以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阳光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选取了屏南县作对口扶贫县,屏南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实践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与鲜活、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陶冶师生文化传承自觉;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小镇的创建,乡土文化资源得以很好保护。项目团队为每一个村子都提炼出与特色产业融合的核心文化,如北墘村黄酒产业“孝”文化、仕洋村果蔬产业“和”文化和村头村花产业“福”文化,“文化兴村”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以高校科学技术下乡为支撑。阳光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将高校的智力、技术、项目资源辐射到了屏南县的各个乡镇,用高校的创新理念、科研成果、管理服务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通过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现状,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对高校的师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大容量、综合性和长期性特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通过项目指导老师带动学生对乡村振兴进行科学研究,从而规律性的揭示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为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项目的科学研究目标是构建一个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特色小镇理论与方法体系,最终实现立足屏南,全国推广的助力乡村振兴扶贫模式。

3 开展阳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显著成效

3.1 青年学生扎根大道,仰望星空行稳致远

阳光学院开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让全校学生都上了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要为社会做贡献,练就了大学生敢冒风险、敢闯会创的过硬本领和爱拼会赢的意志品质。在校期间,实践队的学生通过思政课程学习了屏南县作为福建省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的基本情况。听取了屏南县、乡镇、村领导讲述的屏南苏区的革命故事和经济发展历程,并召开学习分享会,撰写学习心得,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交流,克服了吃、住、行等各方面的困难收集数据材料,走访了屏南的十余个村,通过开设导游培训班、设计文化体验馆、宣传视频拍摄、支教夏令营等活动一方面服务助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3.2 实践育人成效明显,实用人才培养到位

整合全校各院系专业资源,每年集中解决扶持一个贫困村,真正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上做出更大成效。形成系统性强、操作性好、学术层次高、实践效果显著的师承教学法与真实项目学习法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实践项目内容的设计,提升了学生创意策划能力、自学能力和全过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同时结合学院各专业特点,鼓励交叉组队,动员实践团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阳光学院的屏南乡村振兴模式获得了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创青春”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3.3 文创助推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阳光学院通过总结整个屏南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也探索出了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乡村振兴活动的新路径,屏南县作为一个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外流较严重,但是其古村落文化保护完善,内涵丰富,非常值得去挖掘、整理、呈现和传播,如何引入文创理念开发旅游产业,让外出打工的人重新回到屏南,利用当地特色将外面的人吸引到屏南来,带动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是我们组织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几年,通过阳光学院师生团队的努力,在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屏南乡村出现了不少新鲜事物,诸如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第三就业空间、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一扫过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撂荒地”等旧貌,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整个项目开展的模式更加具有推广性。

基金项目:2019年度阳光学院校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屏南乡村振兴专项)《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探析》(2019xczx1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9(1).

[2] 于化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164-165.

[3] 刘带.乡村振兴战略下粤北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机遇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0):122-124.

[4] 刘娟.高校“双合双循环”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52-54.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