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2020-05-03谢卫平
谢卫平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不负历史和人民重托,以担当尽责来彰显初心;练就扎实过硬的内功和外功,以精心施教践行初心。
关键词:铸魂育人;初心;使命;传承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目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需要亿万中华儿女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砥砺奋进、戮力前行。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永恒课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铸魂育人始终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牢记宗旨,以理想信念坚守初心
不忘初心首先要明初心。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是开始的,原来的意思。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也是人们一开始对事物的发展所抱持的信念。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份美好的事业,思政人应常怀教育报国初心,秉持矢志不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渊源流长的华夏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理想信念就难以深沉和执着”,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缺乏目標和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必须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会上讲话,将“守初心”放在总要求的首位,就是要牢牢铭记我们党的宗旨,而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初心。
不忘初心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初心使我们党始终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
明初心,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更是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传承革命文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二、不辱使命,以担当尽责彰显初心
明初心,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同我们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把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让初心找到现实载体,在担当尽责中彰显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育人,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浇灌向上向善的精神之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就是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使命责任重大,光荣而神圣。作为一名思政人,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始至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文化涵养的师德师风功能,言传身教,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优秀的思政人,无疑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保姆”,是修剪他们思想枝蔓的“园丁”。从这一点上讲,能否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是否称职合格的最基本的检验标准,更应该是思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风云变幻、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日趋活跃,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情况,致使广大青年学子处于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观点的交流交融交锋与碰撞之中,一些学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他们的认识可能出现偏差,他们的价值观可能受到冲击。这都给思政课教学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绝不让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犯错当成教学的“第一要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檫亮眼睛善于甄别,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应该坚守底线原则,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不负历史使命。
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牢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师德师风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在教书育人中彰显教育报国、教育为民初心。
三、铸魂育人,以精心施教践行初心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牢记使命,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因此要始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地学,系统深入地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野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逻辑、和内涵。要在行动上把学习的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换为教学的材料、体系。筑牢坚守初心的信念,将实际工作与实现使命紧密结合,将理想信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广大青年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壮伟篇章!
二要严守政治纪律,确保思政课的党性原则。具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解决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总问题,找准人生坐标,纯洁自己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新风貌。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要积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切实当好爱岗敬业的表率、弘扬正气的表率、遵规守纪的表率。坚守纪律底线和政治红线,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领。用自己的言行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课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坚强阵地。坚持规则立德,提升自己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
三要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教学做到知人善教。思政课教育既要符合党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科学滋养、打底塑形,固本培元、补钙壮骨,从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思政课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和思想实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找准个性特点和差异,课堂教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谈心谈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我们的教育使政治认同坚定的更加坚定,不坚定的听了思政课后开始坚定,反对的不再反对。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四要提升自身水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全新形势和任务都要求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思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思政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对思政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发挥积极性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出于对知性的追求,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形而上的玄思,具备了对本质的探求的欲望,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把握,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方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五要传承文化,推动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不朽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符号,也成为华夏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为亿万中华儿女注入了家国情怀,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引导学生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华夏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積极推动祖国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为创造更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营造出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做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必须始终做到说清道理、讲好故事、系好扣子,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全面落实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不忘初心,铸魂育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边射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19.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4]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s://www.chinanews.com/m/gn/2019/06-01/.
基金项目:文章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8〕436号,序号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