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措施分析

2020-05-03黄雅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思政教育

黄雅璇

摘 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人才。另外,产教融合的提出可以促使课堂教育逐渐延伸到实践实习过程中,促使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加生动有趣。这同样也可以为思政教育赋予新的特点,为其注入全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探究出更加高效的教育方式,逐渐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当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产教融合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之出现。这一模式的主要宗旨就是开展校企合作,逐渐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等等。这一模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的建立,对于完善高职思政理论课内容,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起来。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特点

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思政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也融合了许多的实践性元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与职业岗位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思政教育环境与主体复杂化

在以往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其涉及到的主要元素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介,因此教学的环境也十分简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学生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进入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德育相关教育,教学的环境也会逐渐由原本单一的理论式教学转变为复杂的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教学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主要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与带队教师等等,教育的主体不再局限于高校的教师。另外,由于企业所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而学校所注重的是进行高素质与水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促使學生的价值体系会在形成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价值观的冲击。

(二)思政教育理念与方式新型化

推行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打破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原本封闭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实现将校内课堂逐渐延伸到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企业。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逐步实现知识理论以及社会热点的结合,促使课堂内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期间思想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借助产教融合的平台,将学生在企业学习时期的思想道德逐渐纳入到学校的考核体系中,促使思政教育逐渐落实到实处。

(三)思政教育任务与要求严格化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学生可以拥有充足的学习机会。但是企业的环境与学校相比十分不同,学生在进入到企业之后可能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而这对于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冲击。在开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立德树人放到教育的首要位置,逐步树立课程思政的相关观念,逐渐将德育理念逐渐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中。同时,教育的内容也要注意紧紧贴近社会实际。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积极响应政策的相关要求,将育人作为首要要务,不断充实课堂内容,全方位与多层次的开展德育相关教育。引导学生实现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的同步发展,促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开展思政教育的局限性

所谓德育,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准确的道德意识。产教融合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育人策略,可以将学校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实践实习充分结合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挑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不够深入

无论什么理论的学习,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践,思政政治的理论同样如此,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它本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思政教育主要是使用特定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产生有规划性与目标性的影响,促使学生可以在社会容许的范围之内开展实践活动。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趋势都是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不由自主的忽视了对于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管理。多数学校都在课程任务之下安排了实践的相关环节,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方面问题。学生进入到企业开展专业实习,但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盈利,它所重视的知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十分容易忽视对于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也并未制定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德育方式,也无法将学生在企业时的德育充分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去。总的而来说,实习时期的思政教育被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忽视掉了。

(二)教师缺乏明确的职责意识

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引导者。但是目前,多数教师的团体职责意识不够明确,德育教育的相关教师队伍也为形成紧密的合作团体。对于思政教师来说,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上课,而在课堂结束之后也没有更多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另外,学校的教师与企业方的对接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负责人员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状况了解不深,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导。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并未对教师队伍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由此导致思政教育在校企合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效果十分不尽人意。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收获一定的成就,这也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用产教融合的平台来进行思政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与企业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开展合作方式的创新,合理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德育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推动德育教育走出课堂,逐渐将德育教育充分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举例说明,首先,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的论文竞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其他校园活动。做好宣传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活动中。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其次,实习同样也是高职院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精心的进行实习活动的安排。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目标追求等各不相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环节中也难免会出现分歧。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充分考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实习岗位。将专业对口放到首要位置,要保证学生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同时明确自身未来职业规划,在实习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收获感。二是企业要做好两手抓。保证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接受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的教育,不能顾此失彼。企业中的指导教师一定要与教师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道德素质。三是学校要将实践实习作为德育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考核作为主要推动力,保证实践实习中的德育充分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产教双向指导教师职责提升全员育人质量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开展德育相关教育,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大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首先,充分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德育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相关知识,促使学生了解德育课程的相关内容,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认可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辅导员需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对学生的意外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这对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而对于企业中的导师来说,需要加强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与思政方面的指导,及时明确学生的思想变化,采取合理有效有針对性的解决对策。其次,由于思想道德本身存在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开展定期的交流与指导,掌握学生在各个时期的思政变化,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开展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加强企业进修,促使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充分提升,逐渐将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三)完善考评体系,促使思政理论与产教融合背景相符

(1)保证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职院校逐步建立健全与完善的评价体系与指标。这其中不仅需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还要对学生合作精神与综合素质状况进行考察。另外,对于学生立德树人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考察也不容忽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保证评价方式的整体化

高职院校所建立的思政评价体系需要将教育的整个动态变化充分体现出来,一定不能静止地对待职业教育,注意将不同阶段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也就是将不同时期的教学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使用全程化的评价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教师。但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需要高职院校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品质修养逐渐收入到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中,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学生的大多数课程都要在实训基地上完成的。因此,学生的思政课程成绩不仅仅来源于代课教师,同时还来源于实习单位的综合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全面提高,将社会与职业教育间的距离不断拉近。

(四)完善与改进教学体系

首先,需要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逐渐端正学习与人生态度,促使学生逐渐树立准确的职业观与纪律观。其次,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如今时代需要的就是创新型的高水平人才。在高职院校中使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稳固学生思政理论课程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将思政教育充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与场所,促使学生可以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对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武娟,何雯.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分析[J].国际公关,2019(09):87-88.

[2] 王明兴,孙薪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班级思政教育困境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3):102-104.

[3] 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

[4] 侯艳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教育优化措施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59-62.

[5] 闫睿颖.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2):68-69.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思政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