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
2020-05-03崔芳瑜于婉馨袁俊茹
崔芳瑜 于婉馨 袁俊茹
摘 要:根据调研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针对性、创新性以及模式化的授课方式上有很大改善,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国家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但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和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特点,文章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实效性
目前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针对性、创新性以及模式化的授课方式上有很大改善,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国家政策不断进行调整,旨在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这表明思政课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更应将目光放在大学生身上,让大学生从心里了解、认同、接受思政课所授内容,以达到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使思政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被学生充分感受。
从哲学角度理解,实效性主要指的是能够直接对人类活动效果进行反应的范畴。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下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并对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学生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良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和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贡献意义。文章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总体上发展稳定、健康向上
从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贡献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成长的关键期,通过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是向好趋势的,逐渐趋向于成熟,在态度上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能在国家大事和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和国家的决策保持一致意见。新生中申请入党的比例居高不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要求进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沈阳市本科生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经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积极进步,他们有着较高的理论素养,有一定的政治看法,有着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对社会主义、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大学生认知方式直观化,思想品德修养较高
从学生个人思想品德修养上来说,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教授的内容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接受,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生能够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注时政,了解和学习党的有关动态和精神。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中70%以上通过使用学习强国等App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呈现出直观化的特点,他们更注重直观感受和自身体验,不再是之前那种模式化、固定化的认知方式,更多的是在自己思考后做出判断。
(三)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网络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 76.51%的同学认为,现在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做到经常更新,与时俱进,教師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也能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来获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形式多样有趣。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式教学,线上学习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内容多元化的同时,学生受到了多种思潮的冲击,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的道德实践程度较低且能力较弱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通过思政课的理论学习,自身的道德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在道德实践方面会有所欠缺,不能切实做到知行统一。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对沈阳市在校本科生抽样调查显示,有87.12%的同学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还不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内化。如果缺乏了教师的监督或强制要求就不会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比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很多同学选择不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身边的同学都不扶,那自己在知道应该扶的情况下也选择漠视不理。其次,“95”后、“00”后的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不是很强,不能正确面对在实践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受挫后会一蹶不振,出现不敢做、不去做的情况。最后,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受中国自古就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的影响,且中国式教育总是强调以分数论英雄。这就使家长和教师片面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实践。
(二)网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给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下降。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依托网络的电子设备不断出现、更新,这些设备的出现及使用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可知的世界,包括不良的言论、腐败扭曲的思想等等,这就容易冲击或扭曲大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观念。其次,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但由于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没有经过筛查、整改,不像报纸和书籍的出版比较严格,这就给一些暴力、色情、封建等不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对于信息的选择和利用,由于网络监管力度不够、技术设备不完善的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困扰。最后,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够完善,正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有了可乘之机,这些非主流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的影响,并不是几节思政课的学习就能改变的。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然而,伴随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在下滑,现阶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不够坚定的情况,如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时常看到的小到大学生乘车逃票,大到大学生创业偷税漏税,这不仅不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抹黑了大学生群体在大众心理的印象预期,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引起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现阶段大学生对多元文化反应敏感,易受多元文化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95”后,“00”后的大学生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同学们的自我意识较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他人的想法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这也和教师和学校管理力度不够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针对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应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并具备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授的内容是被动接受的同学仍占39%,这表明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程度还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思政课大部分采用了灌输式教育、填压式的讲授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开展使学生感兴趣、乐于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同时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并逐步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实践化。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追求存在偏差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善于抓重点、讲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价值的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价值引领的领航人。教师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师风师德,在多种意识形态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坚持四个相统一原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关心学生,根据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关键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增强社会实践教学,增加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针对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社会实践教学。实际上,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十分容易的,掌握知识容易,但是应用知识就很困难了,所以需要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握、理解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对沈阳市在校本科生抽样调查显示,有74.23%的同学表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并且有80.37%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强思想政治课实践参与度。以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思政课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更好的增加思政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在“互联网+”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三观的形成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学生们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如果说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针对性的、单一的,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直接的传授和讲授,那么社会实践教学则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视角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将思政小课堂融入到社会大实践中,从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对社会积极作用方面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能力,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宝成,李红蕊.简析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实效性的三个根本要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2] 赵珍珍.“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3] 李光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5).
[4]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报,2019-03-19.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9年度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A)2019090。
作者简介:崔芳瑜(1999- ),女,汉族,辽宁辽中人,在读本科,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袁俊茹,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