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浅析
2020-05-03孙菲高越嵩韩蕊
孙菲 高越嵩 韩蕊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精准扶贫、斩断贫根中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实现高职教育精准扶贫,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承担着最重要的基础保障任务,文章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的探析,以期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精准资助;教育扶贫;高职院校
一、精准资助
2015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大会”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 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治贫先治愚”。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扶贫先扶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扶贫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就已成为精准扶贫的前沿阵地,在地区帮扶、学生资助、扶贫研究等方面负起重任。在“精准扶贫”整体战略部署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了突击队的重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用什么方式去化解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新老难题,精准施策,将精准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的突出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当中的一个痛点问题。
二、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政策的机遇
(一)高职办学特色,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高职培养目标特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经济领域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进程,提高了社会人才整体水平,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后备力量,中国产业竞争力有效升级。近十年,高职教育乘上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艘政策大船,实现了其办学快速上涨,据2019 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2956所,其中高职院校1423所。高职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民接受和选择,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实现产教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前踏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据了解,近几年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高职院校学生因动手实操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的喜欢。
(二)政策支持优势,推进精准资助进程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列为需重点研制标准的领域,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關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政法〔2018〕17号)发布,要求加快建成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内容科学、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教育标准体系,实现教育标准有效供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建立健全具有国际视野、适合中国国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建设和完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快资助标准体系的建设,对资助工作人员快速上手,依策资助,精准资助,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也将对促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十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提出: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2020年1月10日,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在山东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框架下,把在山东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重大行动,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和标杆。
在国家和各省政策推动下,各高职院校也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将教育扶贫、学生资助等工作与专业建设等其他工作相结合,培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素质、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其具备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资助政策公平性的迫切需求
学生资助工作应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受助学生群体利益角度着手精准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学生在受助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公平。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不少因家庭经济困难已工作的青年重返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财教〔2019〕25号)要求,从2019年起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健全了学生资助制度,提升了职业教育吸引力,激励职业院校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提升技能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资助公平,以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力度为突破口显得尤为迫切。
三、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现状及挑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高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解决就业问题是他们入学的主要目的,所以特别受“老、少、边、穷”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所欢迎,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是贫困家庭学生,高职院校会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大、比率高的现象。且因现资助模式主要以无偿资助为主, 部分学生存在“等靠要”心理, 不仅不愿意通过勤工助学等有偿付出方式获得资助, 甚至对无偿资助缺乏感恩之心。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有差距
现学生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申请表不再要求盖章,改为个人承诺,信息是否虚假,核实工作量过大,学校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在全国层面缺乏统一科学的评判标准, 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工作的精准性。
(三)资助资金依靠财政,社会渠道少
《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2018年,财政资金占2018年度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6.10%,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占28.30%,高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的资助资金占24.22%,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助资金占1.3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资助经费主要还是依赖财政资金,资助政策基本为国家和省设立的奖助政策,虽学校每年会提取一定的资助经费,但覆盖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企业或社会团体设立的奖助学金多集中在国家和省的知名重点高校,有知名高校社会捐助资金设立的奖助学金能达30多项,但在高职院校中社会捐助资金设立的奖助学金项目基本在个位数。
四、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探析
(一)加快资助标准建设,推进资助工作精准化
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提升。标准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方法,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为确保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的精准,提升学生资助工作实效,应积极推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
资助标准的制定应尽可能地听取各相关部门及受助学生意见,并吸纳社会相关机构的参与,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并应加强标准执行督查力度,提高标准的效力; 根据教育扶贫对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要求,以及学生、社会的需求,动态修订和完善资助标准,促进精准资助有效落地,保证教育公平。
以山东省为例,2018年,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发布《山东省学生资助综合管理标准体系》,获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推广。2018年12月,山东省《学生资助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实施。该地方标准内容规定了学生资助服务范围、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服务内容与要求、投诉处理、监督评价等要求,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先进,可操作性强。标准实施后将有效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流程统一、资助程序统一、资助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统一,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
(二)开发大数据共享平台,提高资助政策定位精准性
建立高职院校与教育系统、民政部门、商业平台等无缝对接的共享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性、精准性和识别效率会得以大大提高。有了这个平台,相当于有了一个精准资助的大数据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往受资助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可一键获取,真正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让精准资助更精准。
依靠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贫困人口需求。学校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 采取因地适宜的教育精准资助措施, 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同时,对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业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监督,不断进行调整, 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过程性成长。
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学生资助项目精准、对象精准、资源配置精准的目标,将大数据运用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中, 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多元化资助措施,增强资助政策充分性
拓展资助项目和资助方式,转变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的现象,同时关注进步明显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如学生在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激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合理规划资助经费的分配,按需分配,避免有限的资助经费过度集中和重复资助到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前期调研统计每名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甚至提高技能所需的实际资助,根据已获资助,匹配与学生实际期望获得资助的差额,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全覆盖的资助。如针对即将毕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资助方式为提供就业指导,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实习机会等,帮助其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构建精准资助评价机制,提高资助政策效益
虽然全国和各地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每年都在增长,但学生资助的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构建精准资助评价机制,强化学生资助经费使用的监督作用, 合理利用学生资助经费,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
建立以精准资助成效反馈为主要内容,工作态度、能力及学生满意度相结合的評价体系,一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优化精准资助政策和措施,提升资助的有效性,二可以通过规范、科学、制度化的考核,实现资助工作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争取尽快创建专业化、职业化学生资助工作团队,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侯宇晶,朱惠东.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对“双能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教学考试,2017(09).
[2] 武立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3] 学生资助十年砥砺奋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学生资助十年发展报告(2007-2016年)》要点[J].教育财会研究,2017(05).
[4] 陈英杰.从”粗放型””保障型”到”精准化””发展型”资助——以台湾中原大学资助育人工作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06).
[5] 石利刚.高校学生资助资金精准管理和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
基金项目:文章系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项目一类课题“依托育人工作室建设开展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DZZ17A14。
作者简介:孙菲,女,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