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学生成绩考核评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0-05-03吕志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信息技术应用

吕志

【摘 要】本文针对思政课学生成绩评定传统方法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统计不方便、不利于节约资源、考核不全面等方面弊端,分析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成绩评定的优势,并从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实践教学三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政课;成绩考核评定;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深入人心。但是,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方面,还多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考核。而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能有效解决传统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并降低教学成本,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思政课学生成绩评定传统方法的弊端

(一)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传统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平時成绩,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更多的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作为评定的依据。更关键的是,学生需要找老师才能了解具体情况,有的学生则不愿意去了解。期末成绩评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教师觉得某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便提出来,然后根据个人判断决定该学生的回答可以拿到的分值,并且这些题目都无法重复查看,教师判分的随意性较大,且不能查看当前总分及每个具体分值,明显缺乏说服力。

(二)统计不方便。传统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没有或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主要通过教师的主观意愿决定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一点一滴记录到《教师日志》里。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进程,稍有不慎还容易出错,最后还得对所有学生成绩进行再次统计,工作量大,考核统计很不方便。

(三)不利于节约资源。传统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主要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而期末考试主要是通过期末试卷或期末论文的方式进行。在人数多、赋分次数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既费时也费力。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节约资源。

(四)考核不全面。有的教师主要以课堂回答问题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有的还参考到课率。但是,对于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素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核难以实施。而以“立德树人”为重要教学目标的思政课,没有考核这些内容显然是不够科学、全面的。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思政课学生成绩评定的优势

(一)考核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明确记录学生平时成绩的每一次加分及加分原因等详细情况,可以明确每个部分的分值及其占平时成绩的比例,也可以随时查看个人的平时成绩总分,还可以查看平时成绩还有哪些分值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等等。考试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并且考试结束后,每个学生便可以立即知道自己的平时成绩总分、期末考试成绩总分及期评总分。这样的成绩评定更具有说服力。

(二)实时动态考核更方便。课堂上,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采用拍照、手势、位置、二维码等方式进行签到考核;可以采取抽查、抢答等方式选人回答问题;可以发起主题讨论、测试及问卷调查等;也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实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赋分;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判定本次课堂互动的成绩,这个成绩会自动汇总到平时总成绩中,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三)节约资源。所有以上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的环节,都可以直接在手机或电脑端开展活动,并实时评定成绩,每个分值都会自动加入平时成绩总分,节省教师统计学生成绩的时间,节约精力;还可以减少师生对于纸张与笔的使用,有效节约资源,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考核更全面客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互动,课外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多方互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相关问题加以评论或与学生互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这使得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还可以设置一定的课外考核内容,如爱心公益活动、好人好事记录、身边人身边事等,作为重要的考核参考内容,从而使考核更全面客观。

三、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学生成绩评定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思政课学生成绩主要通过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实践教学成绩等三个模块综合考查评定。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在这三个方面提升成绩评定的效果及效率。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一)平时考核。关于平时成绩的评定,这是当前许多学生觉得模糊的地方,也是学生成绩评定的“灰色地带”。或者说这就是传统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无法说服人的地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成绩更透明、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主要从课堂表现、课外拓展与作业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1.课堂表现。课堂表现分为两个模块:课堂签到考核,课中随机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师生互动考核。

其一,课堂签到考核方面。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堂签到考核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操作、电脑投屏的方式,采取拍照、手势、位置、二维码等方式实时现场进行。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学生暂停手机的其他功能,把精力投入到签到环节中,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过程中。这个方式除了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集中精力到课堂上,还可以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并作为加减分的依据,实时统计到平时成绩的总分中。

其二,课中随机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师生互动考核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计划,抛出某个问题或主题,随机抽查或组织学生抢答该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方式回答,也可以文字方式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直接回答,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语言方式留言或语音输入法转换成文字后提交。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某个主题的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对某个主题的讨论结果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清晰地了解其他同学对该主题的想法及教师对相关答案的赋分依据,更全面学习相关知识,也让教师的评定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些环节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立即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判定分值,每个分值都会直接增加到平时成绩的总分里。

2.课外拓展。课外拓展的考核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即把相关视频、文字等资料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资料获得这方面的成绩。教师可以每一小节添加一到两个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并通过技术手段设置一定阅读时长才能获得该学习内容的相应分值,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

3.作业。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堂作业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口头或PPT展示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形式发布。无论是通过教师口头还是PPT展示或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的方式提问,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抽查或抢答。这种新颖的互动形式,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直接加分,且每一个分值都能直接添加到平时成绩的总分,避免了再次统计及计算总分的麻烦。同时,还能让所有学生查阅到其他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答案,加强学习与互动。

课后作业方面,可以让学生把答案书写好,再拍照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或直接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作答。如此,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携带学生作业、翻阅学生作业及赋分、统分与加分的麻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离不开手机的特点,让学生将手机用于学习并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也可以直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但是,在考试前,需要教师把相关试题一道一道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后再通過组卷的方式发布试卷考试。前期教师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多些,但是避免了考试过程与考后的改卷、统分、加分、录成绩等诸多麻烦,这极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成本及体力、精力等。

1.组卷与考试。组卷前,需要教师提前组织好相应的试卷,然后通过手机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题型与题量直接发布考试,学生直接在手机上作答,且每个人的试题都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手机作弊问题,问旁边的同学作用也不大甚至没有用,也让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作答上;且在教室里无法用考试手机查找答案,提高考试的公平性。

2.考后处理。相比传统考试方式,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考试的考后处理非常简单与方便高效。没有卷子,不需要改卷;每道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便赋分,全部回答完毕,总分便显示,不需要统计与加减分。这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实践教学。思政课应改变传统考核中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政治素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核缺乏或难以考核的情况。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对理论学习的验证、延伸和强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首先,设定考核标准。教研室应设定统一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加分标准,参与政治活动加分标准及在家庭、宿舍、学校等相关行为加分标准等。

其次,严格执行落实。根据考核标准,针对学生的相关活动表现(可以要求学生提交相关活动的照片报告),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给学生加分,并在课堂上动员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改革思政课学生成绩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耀荣.高校思政课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问题意识与考核策略[J].教育观察,2018(19)

[2]张阿兰.手机文化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9(4)

[3]王占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4)

【作者简介】吕 志,男,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思政课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